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三一七自作自受@365

(2023-02-17 18:43:26)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阴 -3/5。

自发还是被动,自由还是被迫,不止于言行表象,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社会状态。不在于具体的行为的自由度,不必太纠结具体的言语,关键是思想和理念的不同,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方式的不同,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下两种不同言行规范,还有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格调布局。保持距离不止是交际的尺度把握,更在于不干涉彼此的私域,这个时空是每个个体感悟自己的磁场,容不得他人的参与,维护这个基本的私密空域是自己的需要也是自己对其他个体的义务,彼此彼此,最好不要触碰这个底线,最好不要触碰这条边线,不论是个人还是作为组织的主体,都谨记这一原则,否则不是受欢迎的你,在平等的条件下排斥你是他的本性,而在不平等的情形下,需要在一层膜下进行彼此的关系,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基础,这层膜永远地隔绝了彼此,由此而生的彼此的一切都有别样的味道,没有的本真,挤压与失序、强制与屈服充满这样的关系中,潘多拉盒子一旦被这样的关系打开,开出的毒花将使得世界进入虚伪的世界,人生依附将是常态化的生活日常,个体的灵魂将失去自由的时空,被冠以集体、共同利益的各种框架将锁定一切利益和时空资源,为了生存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向这些代表主体寻求自己的需求,一个一个成长起来的中心掌控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掌控着其他个体的未来和命运,压迫与反抗这一对矛盾诱使产生,并不断固化,成为主要存在,由此而生社会问题,每一个主体存在都是其它存在主体的障碍因素,每一个主体都视其他主体为资源的掠夺者霸占者,每一个主体都及其容易将其他与自己相关的主体当成剥削者,视作仇敌,每一个主体也及其习惯于将自己的困难和不辛归罪于其他主体的罪过,每一个主体都形成特别的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定势而不希望其他主体的兴旺发达,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思维让每个主体充满了对其他主体的仇视,当这种利益冲突到相当程度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斗争言辞流行世界,斗争行为遍地开花,斗争哲学盛行,导致最复杂的人际关系诞生,兄弟形同陌路,勾心斗角、结党营私成为基本生存法则,翻脸快如翻书,甚至是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基于本性人性的东西都变形为各个主体的利剑、暗器、匕首用于捅向那些无处不在的对手,基于美好梦想的东西都被用作陷阱、套索安设在人们向往的路上。阶层、阶级的划分固化了社会矛盾,明朗了这种冲突的阵营,将争斗由山区丘陵的若隐若现搬到了一马平川的开阔地,两军对垒、旌旗招展,楚汉河界、泾渭分明,锣鼓齐鸣刀枪并举,社会由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场,每个人都成了战士,争斗上升为战争,军事思想军事斗争的惯用手段被用于人世间,处理民事纠纷,替代道德替代法律,也替代了一切传统的秩序规范,当然也诞生了一大批的打手,充当急先锋的积极分子,他们作为阶级社会的管理者,使用原始的手段管理现代的人等,砍砍杀杀在所难免,不认亲爹亲娘在所难免,六亲不认在所难免,最后失去人性也就再说难免,自己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人家哭着你离开这个世界,昭示着自己做主的世界和人家做主的世界自己都是个苦,前者是自己向往的,后者是人家向往的。帮助他人被视为美德,大多数民族和地区的人们都认可为他人着想是高尚行为,可是我们仔细品味,很多当今世界的为人们深深厌恶的言行都声称是帮助他人,都表白为他人着想,为何如此?如果仅仅是说那不过是表面上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实质是为自己,可能没有什么说服力,有些苍白,如果从动机的角度说也的确有很多的为他人帮他人的言行被视为不受欢迎,或者被坚决反对,如果从结果效果的角度说也的确有大量的为他人帮他人的言行适得其反,或许带来意想不到的灾害,这里都牵涉到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意愿和他人的意愿之间谁主导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意愿要主导这是一切言行的关键,他人都只能在这个前提下对自己发生作用,或者说他人的意愿只能通过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才可以言行,俗语所谓自作自受,里面有深刻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试想那些倍受世界冷落饱经风霜的前行者,煎熬中度过每一天,枪林弹雨中倒下的英雄,狱中被严刑拷打的人,他们承受一切而没有怨言,甚或笑对刑场慷慨赴死,那是什么力量?因为理想信念没有错,因为特殊材料做成的也没错,因为被他人影响树立了崇高理想更没错,可是不要忽略一个基本事实,这都是他自愿的基础上的行为,他选择了这条路,所以他愿意承担这一切。所以,尽最大可能给每个人自己做主的空间,尽最大可能让他为自己选择留有时间,对于每一个主体这是最大的福利,让他自己为自己负责是世界和社会给予一个主体的最大的信任,而有多大的空间留给每个个体容他接受这样的原则、享有多大的自由度取决于主体所处的环境和社会以及超大有绝对权力的主体,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也许可以增加一个指标,对于每个主体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与空间的大小,评价一个个体也可以增加一个指标,对于其他个体的意愿尊重程度和方式,不要轻易指责他人,这不是什么高尚的道德操守,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不仅为他人更是为自己,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权利轻易批评他人,还因为我们并没有指责他们评判他人的能力,更因为我们的指责不论出于何种高尚的目的都极大可能地伤害对方,所以让那些我们难以容忍的人自作自受去吧,减少了他们的痛苦也降低了我们的压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