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三零七虚实之间@365

(2023-01-31 18:20:04)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元月30日 星期二, 晴 -15/-1。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行星发动机、智能量子计算机、太空电梯等“硬核科技”元素让观众深感震撼。太空电梯、数字永生这些未来科技,能在现实中实现吗。太空电梯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实际上,但是现在实现最大的障碍是它的材料,因为太空电梯要把一根钢索从地面升到地球同步轨道3万公里的高度,目前我们强度最高的材料,大概是碳纤维,它做出的一根锁链,最多只能升到200公里,那差了多少。数字永生它有两方面的技术,一个就是信息技术,现在进展很快,另外一个就是脑科学,我们对自己大脑的认识、对大脑的研究,这部分进展很慢。我们大脑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的记忆、自我意识、思维怎么产生的,虽然我们这种研究成果很多,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它,如果这方面没有突破的话,怎么永生。脑子里面的信息你就取不出来,数字再好,计算机再大,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哪吒闹海,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的豪气也从都有,只是不好表面而已,释迦牟尼总结的人类八苦,是断代于我们这个时期的人们的意识中难以抹去的记忆和需要身体力行并有切肤之痛的感同身受,是我们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认知、共同的情感、共同的归宿,也从来没有停歇对其的反抗,逆袭一直是人们的愿望,正因为没有完成夙愿而使得我们成为同一个断代内的人,这些就是共同的特征特质特点,这期间人类的所有的努力反叛抗击都体现了它们并不是我们所愿意的所希望的,却又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这个断代究竟有多长取决于突破,生老病死被破译,有了彻底的解脱,那时的人类将会摆脱现实社会面对的基本困苦,走向新世界,跨入新断代,我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学习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长期苦恼的问题都迎刃而解,那时的我们会感慨,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工作也可以是这样的,学习原来也会是这样的,之前的一切都变成了曾经,都因为关键突破而变得难以同日而语,今天被视为梦想总有一天得以实现,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我们会为自己的历程付出沉重的代价,也同时赢得会当凌云绝的独享,抛入九霄云外的那些旧题从此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为后人津津乐道,传说于后辈。生活于梦幻中的我们诗情画意,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屏蔽了人间生活日常的烦恼,走得更远更深,更存粹更淡定,兴许更幸福更幸运,而这也是一种遗憾,人生苦短,总希望有更多的内容,更丰富的经历,如同和田玉都以籽料为贵,多的就是它丰富的磨砺过程的痕迹,交代了它不同凡响的历程和它岁月留痕的诗意,引发人类的同情,每个个体的共情营造了独一无二的心理沟通,喀喇昆仑的雪域高原孕育的精华经过亿万年的艰苦跋涉,几度春秋几番风雨,日日夜夜的奔波,时时刻刻的磨砺,水与火的淬炼,越过千山万水,跨越无数的时空,滚塑和洗涤,温润含蓄,在玉龙喀什河与人类相见相识相知,惺惺相惜,互为知音,相互成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见风雨如何得见彩虹,珍贵品质、美好才华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一剑封喉必有闻鸡起舞的台下十年功,一见封候也需苦读十年厚积薄发的真功夫,同病相怜、同境知音,我们的一切存在都是经历的过程,诗和远方才是我们的寄托,理想的勃发根植于现实的骨感,张弛有度、锦瑟和谐,各执一端从来都不是上策,同体相连、一气呵成,生活的进行中何来区分你我他的不同,人的生命进程又有哪些虚实相间,自古华山一条路,与其根究他们的不同,不如全力以赴,只需前行不问前程,享受过程的美感,热烈而质朴,可是耐得住寂寞吗?免不了走神,过于孤苦的历程中我们都有过分心跑马的时候,让自己的灵魂等一等疲惫的双腿,让脚板休息一下,总有些好事者将其放大,忘记了初心,跌入歧途,误将娱乐当事业,错将偏旁当部首,浪荡一生,荒唐一世,边缘化的生活有机会令其冷眼旁观,反倒是风流倜傥潇洒走一回,轻轻松松过一生。想想的空间是无穷的,梦幻世界是人类的生命历程的瑰宝,有着无法穷尽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人们的挖掘,也是人类今后的主攻方向,逐渐摆脱体力局限的人们和即将拓展脑力限制的人们,已经将眼光转向这里,发起攻击是一定的,持续也将是久长的,虚拟现实借助人工智能为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构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世界的未来。为了生活不至于太过于苍白无力,物理级别的硬件实力不济,我们添加的色彩都往往都偏于软件,借助于幻想,空中楼阁有时是管用的,用于缓解人们的焦虑,统一人们的思想,协调人们的心理,有时也会因此而由实向虚,引起争议。虚实不是关键,结构需要二者的合成,一味地实在也不见得管用,不一定受欢迎,虚头巴脑者一定就一以贯之,专心致志地玩虚的?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应对社会,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统一天下,大话套话天天大行其道没有什么不妥,事必躬亲、不分大小也不见得就不是大丈夫,人都有用,只要用对地方,事都能解决,关键是找对工具,实有实的作用,虚有虚的地位,并非不共戴天,它们之间的隔阂来自人类自己的错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问题的制造者,也是创造者,大概一切存在都有的两面性也未曾离开虚实二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拭目以待@365
后一篇:等待@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