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的更迭@365
(2023-01-29 20:48:46)
标签:
365科技文化 |
2023年元月29日 星期日, 晴 -15/-1。
零
前两天还要求助手用光驱刻录文件,便于保存和保密。今天就出来了光刻录时代结束的话题,戏剧性这么强烈,应接不暇的更迭有些不知所措。
没多长时间之前还形势大好,半导体产业如何重要,现在又开始大喊衰退,最大的跌幅之类的危言耸听不绝入耳。浮躁怎么来的,坐卧不安、心神不定如何产出的,其实不都是这么的吗?还没等把情况搞清楚就结束了,刚开始就完结了,昨天的阳光明媚一夜之间换成了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惶惶不可终日也就可想而知,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
前天去看望一位老同事,离休多年的女寿星,93岁了,依然健朗,除了耳朵有些背,其他都还好,请了一位农村来的钟点工,每天为她做中午饭,每月2500元。她一个人单独生活,孩子们都在外地过年,她还在忙着过年请客,令我等汗颜。保姆刚从甘肃农村来,饭菜质量一般,刚做好就要到下一家去了,据说可以挣4500元钱。留下我们几个不认识的人陪着老同事一边吃一边聊天,就这样打发了两个小时。我们几个客人都不觉感叹,自己这个年龄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碰到问题也一样解决困难,孤独无援的状态总是伴随自己,与社会隔绝,跟不上形势发展,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社会残值,如何利用,老人服务如何提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
一个时代的终结!这种存储介质将停产。
有多少人购买或体验过蓝光碟片?或许已经到时候和它告别了。
松下宣布停止生产刻录用的蓝光光碟
1月28日,日本电子巨头松下公司表示,将于 2
月份停止生产用于刻录的蓝光光盘。届时,所有公开销售的此类产品都将停产,并且不会发布任何后续产品。不过,松下表示将继续生产蓝光刻录机。
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现在大家已经不再需要使用刻录碟来存储资料了。
在当年一块60GB硬盘卖800元的年代,一张4.7GB的DVD刻录碟却只卖5块钱。同样的容量只需要1/10的价钱,对于消费者来说,DVD刻录碟无疑是更具性价比的存储设备。
不过时代在变,随着大容量机械硬盘逐渐白菜价,刻录碟的性价比优势逐渐消失。东芝、松下等厂商在2008 年就停止了 HD DVD
播放器和录像机的开发,同时停止生产电脑和游戏使用的 HD DVD 刻录光盘。
15年后,蓝光刻录碟终于也走向终结!然而,有人褪去就有人崛起,光学媒体并不会因松下一个决定而彻底消亡。
光学媒体仍未消亡
随着流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生代已经逐渐远离光驱、光盘和软盘等词汇,甚至很多人连 DVD
都没见过。但在某种意义上,光学媒体并未彻底消亡,至少现在还没有。
美国初创公司 Folio Photonics
希望逆流而上,为光学媒体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Folio Photonics 首席执行官 Steve
Santamaria 表示,该公司第一张光盘的初始容量将“超过 1TB 容量”,目标是到 20 年代末达到
10TB+。他们将这种光盘称之为蓝光的继任者,希望能以此引领下一代光学媒体升级。
这家公司透露,其媒体光盘的成本约为每 TB 3 美元,也就是说单张光盘
3 美元左右。Folio Photonics 市场战略总监 Travis Johnston
补充说:“虽然实际规格尚未公布,但我们相信基于我们的材料 / 制造创新,这种容量和建议定价是可以实现的。”
相比之下,一张空白 25GB BD-R 蓝光可刻录媒体光盘的成本不到
0.4 美元,换算一下每 TB 约为 16 美元,相比上述产品贵了 5 倍有余。
虽然这种光盘看起来十分有看头,但 Folio Photonics
光盘驱动器 (ODD) 初期十分昂贵,至少在 3000 至 5000 美元。考虑到 CD 和 DVD
以及蓝光刻录机的历史进程,除非它们能够实现规模量产,并将成本效益摊平到一种很低的水平,不然几乎不会有人愿意使用。
飞利浦在 30 年前推出了一款桌面 CD
刻录机CDD521GN,首发价为 8495 美元,四年后惠普将成本压缩到到了其十分之一的水平,并推出了 Surestore CD
刻录机。然而当下,您在网上买一台 CD 刻录机可能只需要几十元。
Folio Photonics 希望到 2030 年将 10TB
介质的成本压缩到低于每 TB 1 美元,但这是 LTO 和 HDD 都无法实现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其商业磁盘和驱动器预计到 2026
年才会面世,可能更适合数据中心和超大规模的企业级光学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客户,这与零售市场不同,面向企业做产品相对来说更“有利可图”。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了:放在 1TB SSD
都只需要几百元的现在,这种光盘究竟有什么意义?
其实道理很简单,很多数据需要长期保存的,但无论是机械硬盘还是固态硬盘都很难做到“长期”。而蓝光介质由于不需要外界恒温恒湿环境,也不依靠磁性保存数据,因此对环境要求较低,而且它还不需要耗费较多的电力资源来维持存储环境。除此之外,蓝光介质不用担心消磁问题,至少拥有
50-100 年的寿命,这一点也明显高于磁带和磁盘。因此,综合考虑长期成本,蓝光存储具极高的性价比。
说句题外话,大家可能会在末日 / 废土设定的游戏 /
小说中看到“人类因为电子数据被摧毁而导致文明倒退”,但要想用将关键信息全部用纸张这类物理方案来记录又不合适,所以光盘在某种角度来看确实是长期数据保存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
遭遇业绩滑铁卢,英特尔连失两座城池。
一纸四季报,令芯片巨头英特尔一夜间股价重挫近6.5%,市值蒸发80亿美元,再度被AMD反超。
这份严重缩水的财报显示,英特尔在去年四季度营收大降32%至140亿美元,是2016年以来最低单季收入;净利润由三季度的10.2亿美元转为近7亿美元净亏损;毛利率更从2021年四季度的53.6%大幅下降至39.2%。
此番业绩“跳水”并非英特尔一家的一时失利,在全球PC出货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包括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在内的芯片企业,均在过去一年里出现不同程度的收入与利润下滑,但英特尔的确是其中的重灾区。
30年来的历史性崩溃
需求不再,长期繁荣的PC市场增量已然见顶。
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货量
6530万台,同比下降28.5%,是该机构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单季降幅。整个2022年,传统PC的出货量已经下降了16.2%。
曾经,PC市场的高速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半导体产业,其孕育的一个个巨头造就了如今半导体市场的格局。如今,与萎靡不振的市场需求相比,当下已过剩的芯片市场将更加凄凉。多家分析机构认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下降6%~22%不等,甚至可能创下2001年之后的第二大跌幅。
英特尔在PC市场占据70%的份额,PC业务是其现金牛,但疲软的市场需求已对其出货造成影响。2022年四季度,包括PC芯片在内的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业务部门贡献了66.3亿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36%,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76.8亿美元。有分析指出,这是该部门自1990年代以来业绩萎缩最大的一个季度。
当前,因芯片库存过剩加剧了艰难的市场环境,英特尔已下调了业绩指引——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英特尔营收约为105亿~115亿美元,远远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40亿美元。同时,英特尔还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继续亏损。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更直言,预计黯淡的市况将贯穿整个上半年。为重回正轨,英特尔需要电脑制造商迅速消化库存,并重新订购零部件。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数据显示,至少在过去30年中,英特尔还没有出现过连续两个财季亏损的情况。有分析师称这份业绩指引是英特尔的“历史性崩溃”,恐引发芯片股抛售。
数据中心仍未触底
在消费电子疲软的背景下,数据中心成了驱动半导体成长的最重要动力。凭借Xeon系列芯片,英特尔一度制霸数据中心服务器市场,市占率达99%以上。但随着来自AMD等对手的竞争不断加剧,英特尔的这一业务也受到重创。2022年四季度,英特尔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门营收为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33%。
自2022年二季度起,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便开始下滑,背后主要原因是担心经济衰退的商业客户放缓数据中心的支出。
从籍籍无名到虎口夺食,AMD绝对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市场最强劲的对手。去年三季度,得益于EPYC服务器处理器强劲的销售增长,AMD数据中心部门营业同比增长45%。截至去年底,AMD已连续14个季度从英特尔手中夺取服务器市场的蛋糕,市场份额达到22%。KeyBanc预计到2023年底,AMD的这一市场份额将达到30%。Pat
Gelsinger也公开表示,英特尔预计在今年将继续失去数据中心市场份额。
为遏制这一劣势,英特尔正寄望于由新产品证明自身的能力。
1月10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四代Xeon可扩展处理器Sapphire
Rapids,这是英特尔重建信心的第一步。据了解,Sapphire
Rapids于2019年官宣,面世前历经两度跳票,英特尔已将其作为重新支配服务器市场的关键之一。
此外,面对借苹果M1芯片在PC市场起势的Arm,英特尔计划于2024年推出Sierra Forest
Xeon处理器,它将导入Intel 3制程节点,容纳至少344个内核,功率效率与性能密度都将达到最高。
“节流”与“出奇”都不可少
Gelsinger预测,英特尔的晶圆制造工艺将在2025年重回领头羊地位,届时英特尔也将开始恢复竞争优势,重新获得份额增长。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两年里,英特尔还将继续被AMD、Arm攻城略地。为扭转眼下的颓势,英特尔已经在通过裁员瘦身等手段削减开支、降低成本,还试图以合理的业务规划来明确竞争优势。
继去年底让部分员工无薪休假之后,英特尔再提一项裁员计划——1月31日起,将在加州总部的办公室裁员201人。为了降本,英特尔还推迟了在德国建厂的计划,且不排除削减股息,以上各种措施将为英特尔在今年节省30亿美元的开支。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每年100亿美元。
正如此前退出5G手机基带芯片、退出Optane傲腾内存业务,为将精力、资金集中于优势产品,英特尔在未来还可能继续退出其他业务。逻辑芯片是英特尔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其首创的3D堆叠型铁电电容器可实现在逻辑芯片上堆叠逻辑芯片,未来英特尔将继续专注于这一领域。
此外,英特尔还布局了自动驾驶、AI等领域的高端芯片。在汽车前装ADAS市场,英特尔旗下Mobileye的EyeQ系列的市占率已达70%以上。与消费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在2022年三季度贡献了半导体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但与PC和手机相比,这类小众芯片的需求也暂未起量。
在X86架构的PC日薄西山的背景下,若注定无法摆脱对PC市场的依赖,如何以不再饱满的利润支撑新产品高成本的研发,如何弥补关键指标的劣势,是英特尔赢回用户和市场信心的关键。技术方向的错误可在短期内得以修正,但英特尔项目执行与产品迭代缓慢的难题,却难以在两年时间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