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致行动@365

(2023-01-28 18:33:52)
标签:

365

科技

文化

2023年元月28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26/-17。

为什么说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自己越无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进程就是扩大自己无知世界的过程,每一次的飞跃只是我们一时的满足,而当这种意识变得钝化之后,未知的世界会愈加明显的压过来,让我们重新回到混沌。
宇宙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只是个概念而已,顾及不到它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意义。相对于它的存在,我们是何等的渺小和无知,任何空洞的思想都缺乏根据,因为我们无以为凭。这样的感慨将一直延续直到我们有所力量,可以对宇宙发挥它能意识到的作用和影响。
不知地球上的人类现在这样可劲地造还能持续多久,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能有几分的机会突破现有的瓶颈,为自己寻求到多大的利益,人类似乎是盲目的行为,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还没有共识,更谈不上一致行动。
组成万物的微观粒子到底是什么?
每天一睁眼,我们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在的宏观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如果把一个物体无限分割下去,最终会得到什么呢?
科学家们也有这样的困惑,于是他们开始不断探索微观世界,试图找到组成宏观世界的基本单元。
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各种粒子,也知道了微观基本粒子是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是万物的基础。
基本粒子比分子和原子小得多,即便是现代最高倍的显微镜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但科学家们有的是办法找到它们存在的证据。
在19世纪中叶,科学家普吕克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首先他准备了一个玻璃管,把玻璃管里面的空气尽可能抽干净,然后在试管的两端安装电极板,输入上千伏的电压。
之后普吕克有了惊人的发现:阴极试管壁上不断闪烁绿色的光,但是他并没有看到有任何东西发射出来。
绿色的光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们说法不一,但根据他们的经验,答案只有两个:波或者粒子。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对普吕克的实验进行各种改进。19世纪末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阴极射线加了磁场或电场,发现射线的轨迹出现偏转,由此他给出这样的结论,阴极射线是某种带负电的粒子。
然后约瑟夫·约翰·汤姆森不断调节电场或者磁场的强度方向,计算出阴极射线的速度,然后计算出这种负电粒子的荷质比。
得出的荷质比结果让汤普森感到吃惊,因为这个荷质比实在太大了,达到氢荷质比的1836倍,荷质比预测,带负电的粒子肯定是某种新粒子。
汤普森根据他的实验结果发表了相关论文报告,宣称自己发现了全新的粒子,也就是电子,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电子的发现,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又一个里程碑。
之后,科学家不断深入探索微观世界和微观粒子,用α粒子轰击核,又发现了中子,发现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并把中子和质子称为基本粒子。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科学家们发现了多达近百种基本粒子。同时,随着粒子加速器的应用,不断有新的基本粒子被发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基本粒子浮出水面,一开始科学家们很高兴,认为他们很快就会探索发现微观世界的本质,但结果事与愿违,他们发现基本粒子实在太多了,比元素种类还要多,而且还相当混乱,科学家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把那些基本粒子进行分类。
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建立了标准粒子模型,把看起来非常混乱,数量众多的基本粒子进行了归类。
之所以建立标准粒子模型,是因为科学家想更好地统一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分别是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根据标准粒子模型,虽然微观粒子很多,但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很好理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粒子,比如说电子,夸克等,也就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而玻色子是负责传递基本作用力的粒子,也被称为传播子或者媒介子,费米子通过玻色子传播基本作用力而连接在一起。比如说中子和质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三个夸克之间通过胶子传递强力粘结在一起,胶子就是玻色子。
玻色子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引力子负责传递引力,光子负责传递电磁力,胶子负责传递强力,玻色子负责传递弱力。四类玻色子中,除了引力子之外,其他玻色子都已经被发现。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能够赋予基本粒子以质量。
费米子都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也就是说,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费米子不能拥有相同的量子状态。同时,根据标准粒子模型,费米子是基本粒子,不能分割为更小的粒子,起码根据目前的理论我们做不到这点。
费米子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夸克和轻子,这两类费米子又可以分为24种味,也就是24种属性。
能够看出,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其实很简单,都是由费米子构成的,费米子又通过玻色子相互粘结在一起,基本粒子的数量和结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不过标准粒子模型有一个很大的痛点,传播引力的引力子一直没有找到,引力子的概念也只是一个假设的概念。
为了尽快统一自然界四种基本作用力,科学家花费了几十年时间,仍旧没有找到引力子。之后有维内奇诺等科学家提出了更为前沿的弦理论。
弦理论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元并不是电子夸克的基本粒子,而是弦,比基本粒子更小的弦。弦会一直振动,振动形式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基本粒子。
之后弦理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分支,但是由于弦理论太复杂,目前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数学层面的推算,而且推算过程相当复杂,很难被最终证实。
当然,科学家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会停止,他们渴望找到引力的传播子,引力子,然后统一自然界四大作用力。
宇宙和人的关系及宇宙和量子的关系
我们要想深入的了解自己,必须要了解我们的宇宙。因为我们每个人和宇宙都是合在一起的,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就是了解人和自己,不知道自己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的宇宙,我们的宇宙是量子宇宙,是多维空间的宇宙,整个多维宇宙空间全是由量子构成的,量子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本粒子的统称。
我们看得见的三维空间里面,看得见的物质不到百分之四,剩下为暗物质暗能量都是量子能量,而看不见的高维空间和暗物质能量所占的比例则更大的多。我们的物质世界里一切的物质以及我们的身体都是由量子组成的,我们意识能量也是量子态的能量。
伟大的物理学家波尔在和爱因斯坦的辩论当中,通过鬼魅的双缝干涉实验,总结出量子是有意识的,我们的意识也是是量子的科学观点。只是释迦牟尼和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告诉世人了,我们的量子意识能量还有一个名词,那就是灵魂,正是宇宙量子意识能量根据因果宇宙法则投射了我们无限维度的宇宙空间和我们整个的物质世界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切物质、生物、人都是量子纠缠能量的聚合。我们人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的关系,也都是量子纠缠不同的能量关系,也就是传统文化所讲的,人和人之间不同的缘。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也就是长宽高的立体空间。在长宽高的三维空间上加一个时间的变量,便构成了四维空间。这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释迦牟尼和老子认为我们的宇宙无始无终,每一个当下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便是三维空间,把无限个当下时空连接起来,便是四维空间了,其中便包含了我们的今生今世和生生世世的因果轮转。
荣阁认为,我们的意识是今生的经历、记忆、和认知,我们的潜意识主要是在四维空间,现代心灵学和心理学的深度催眠也证实了我们的潜意识包含了我们的生生世世的经历、记忆和认知。
传统文化归结为业力。释迦牟尼和老子早就说清楚了,只是我们不得不借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加以阐述,这样有利于人们对此的认知。五维空间其实是由大量的四维空间的组合而成。在无限的平行空间当中存在着无限的你做着不同的事情,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当然和我们这个时空越是接近的平行空间里面的你的人生与这个空间的你越是接近。
荣格把五维空间和五维空间以上的空间定义为人类集体意识,其实只是个名词,个人更愿意接受超意识这个概念。无限高维度空间的能量是宇宙自由意识,便是释迦牟尼所言的真心自性。无上正等正觉和老子所言的道。
道是无限高维度空间的宇宙能量,德是从无限高维度空间以下到四维空间宇宙的能量,人是三维空间最高的能量,义和礼则属于三维宇宙空间的能量。
我们中国的汉字,宇宙的宇是纵向延伸的宇宙,而宇宙的宙是横向的延伸,横向和纵向加在一起,才是我们多维空间宇宙的存在。
释迦牟尼所言,罗汉便是指从三维空间跳跃到四维空间灵性的量子智慧能量,而菩萨则是更高维度灵性量子智慧能量,而无限高维度灵性量子智慧能量叫做佛。
我们每个人和多维空间的量子宇宙正是一体。目前,人类文明的等级从外部无法进入四维空间和高维空间,但多维宇宙的量子能量都在我们的心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调整自己量子意识能量的频率和维度,与高维宇宙能量同频共振获得高维宇宙智慧。于是,我们便可以达到圣贤之人的状态了。
关于平行时空是否存在,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诸如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事情,导致了很多人觉得,关于平行时空的传说,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切都是有迹可循。诸如一直流传在互联网上,关于网上一直讨论的“潘博文消失的传说”、以及“谢尔盖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无限好奇。回到原处,到底平时时空是否存在,这其中的种种,还是要相信科学的依据。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平行时空吧!
平行时空指的是和这个时空互相平行的新时空,平时时空中发生的事情是和现在这个时空的相反的。如果真的去到平行时空后,也不会因为改变了过去而影响了未来,这相当于在另外一个时空产生了一个新的分支,而不会改变旧的时间。比如你在这个时代你是个音乐家,在平行时空中就是作家,这就是不一样的。
平行时空的来源是由于量子力学,这个著名的科学案例来自知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有一只猫,这个实验也就被叫做“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也就诠释了歌本哈斯的原理。量子世界的本质是不变,这是一中概率性的现象。薛定谔把它的猫关进了容器里,这里面装了少量的类镭和剧毒氰化物,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镭也就会发生衰败,会触动容器中的机关,然后打碎一个瓶子装好的氰化物,猫闻到这种气体,就会死亡。但是如果镭并没有发生衰败,那么猫也就可以正常的活下来。
根据量子力学的道理,那么容器里的猫就处在两种状态,一种死猫,另外一种就是活猫,这两种状态相互叠加,所以这种既死又活的猫,只有打开容易后才能确认它的生死状态,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的实验。
这一实验之所以这么著名,是因为它巧妙的解释了微观世界的量子现象,用一只猫展示了宏观的世界。猫的生死状态未知,有着两种不同的状态。那么由此也就可以得知平行时空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是可能发生的,或许在这个世界,猫还活着,但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猫却死了,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关于平行时空的话题一直都是未解之谜,后来也有着诸多的科学家提出了这个观点。科学家们没有否认平时时空是否存在,但是论证结果,目前还是科学无法达到的深度,如果要找到真相,至少要找到虫洞才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