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七四船到桥头@365
(2022-12-05 19:14:51)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阴
-9/-1。
一
船到桥头自然直,个体之与环境的关系,有着倚赖的信任的联系,也是基于这种自信和底气,才有了前行的力量,这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倚赖的思维使得我们很任性,不顾及这种关系的维护更需要我们的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忘记了政策要及时要随时调整以免对基础性环境境性的破坏。而一旦这种底气和自信打了折扣,恢复起来可是难上加难,这种基本的关系被怀疑,那么也就失去了根本的信任关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平日里,我们并不在意基础,自认为可以任意行事都无动于衷,地上发生再大的动荡都不至于影响地基,地基牢不可破,殊不知地基基础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抗震能力而不是无限的,永无休止的地动山摇也是可以伤及地基基础的,地基可以容忍多大程度的动摇地裂而不至于地震可以维持不变,这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科学参数的,我们自己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和心里有数的,也由此判断我们的行为强度必须在一定限度内,随时判断我们的行为是否造成地基的损伤,是否伤及基础影响今后的继续,原则上一切累及基础的行为都应改变方向或者调试,都应该将我们的行为调整到远离伤及基础的标准之上,要严格保护基础,这是一项制度,有机制性安排保护,实际上似乎一切都来得太晚,伤痕累累了才想起来疗伤,病入膏肓才去看病,撞南墙了才回头,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总被我们不断重复,连孩子都明白的道理,连妇孺皆知的情况,我们的体制内却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毫不修改修正坚定不移地按既定路线走下去,被当成对立面,难道就不知道体恤民情,不知道体察民意,都要到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才由偶然的因素破题,显得那么弱智,那么麻木,那么无能。如果是个案,仅限于局部,动不了基础根基,可是有些情况是影响如此长久深远,大范围工作被动,全局性积累民怨
,就可能涉及到根基性的问题,动摇了基础,干群关系、政府形象等等受损,政府威信、基层组织威信都下降,这是不可接受的,是需要及时革新的,否则影响我们政府执政基础和根基,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紧迫性问题,尤其是基层组织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入,牵涉范围广泛、牵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负面的人和事一定会造成重大的损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及时调整,以免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基层干部的简单粗暴不是个别的问题,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普遍的情况,导致它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源不足的问题,小牛拉大车的问题,要求多、诉求多、实现的可能小,人员数量质量都跟不上,能力弱,政策水平、知识储备严重不足,社区和村一级的执法地位不确立,它们的执政地位本身也不成立,民间组织、社团组织的地位也不明确,就这样的不三不四的名不正言不顺,说是体制内又不全是,说是体制外的江湖又不是社会组织,又没有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上,而是建立在领导的嘴巴上,领导的脑门上似乎是政府的延伸到基层的组织,可是他的人员又都是社会雇用占比大素质良莠不齐,很多行为就存在随意性、任意性、游击性、机会主义性,甚至江湖上的一些做派也多有运用,说是接地气管用有效,可是也就不规范容易引起误会误导误解,就造成不良影响。现在,基层组织及其人员的乱象已经成为影响政府形象的主要风险点,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有些人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当严重,长期得不到纠正将到了动摇执政地位的地步。政治敏锐性不只是大是大非问题,有时候是政府的基础和根基牢固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深奥的理论,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得民心需要一件事一件事落实,一个政策一个政策去体现,一个干部一个干部去完成,如果我们的方针政策明显不对路不合适并造成严重的民生及一系列情况,又不能及时调整还要不顾及事实坚持,体现的是傲慢固执任性,那么这就是战略性失误,因为它已经严重损害了政府在民心上的得分。任何路线方针政策都有时效性,没有绝对正确的政策,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人类现在的认知水平已经明确这些基本事实,天下没有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在运动变化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确立、调整、再确立、再调整,反复这个过程,我们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能力就体现在适应这个过程的水平,准确及时调整就赢得机会,赢得好的结果,问题不精准、反应慢、或没反应,只能是淘汰的下场,越是重大的决策越是如此,及时准确调整显得也越重要。基层组织是决策调整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基层组织的人员是执行政府意志的一线人员,是体制组织的最外一层的细胞,他们是老百姓办事的直接窗口对象,因此他们是否依据实际情况执行政策,有无能力及时准确调整具体做法,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政府执政基础和根基,我们各级领导都看到基层问题成堆,发现各种的乱象,可是没有拿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进行治理,致使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在一些全局性重大灾害性处置上充分暴露出基层组织的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我们的执政根基。抱残守缺、固执任性是基层领导的习惯性风格,他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这一属性,我们的体制内的管理弊端加剧了他们的缺陷,而不切实际的问责机制更是强化了基层领导宁左勿右的心理和办事取向,让他们坚信听上面的总要比听下面的来得实惠,来得稳当,来得实际。
前一篇:读书,那么好的事一七三@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