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六七仪式感@365
(2022-11-27 16:52:3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晴 7/19。
一
仪式感,无处不在,我们将过多形式主义归罪于仪式和各种会议、礼仪的表现仪式的部分,痛恨形式主义等同于否定一切形式和仪式,其中的谬误大矣。仪式与形式一字之差,本质尽同、表意略微异差,仪式乃人为事宜,形式多偏静态事务,仪式拘泥于重大场面的形式,形式更有广远的涵盖。音乐某种意义上充当了宗教的仪式感的助理,我十分认同宗教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于教化的入心入脑的作用,人们常讲的洗脑最有效的当属音乐,想想基督东正天主教堂的音乐缭绕,人们共同唱基督圣歌,一起进行宗教仪式,庄严肃穆的气氛,没有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动心动容动人,西方的文明和艺术多与宗教千丝万缕,仪式感、艺术感、文明感相辅相成,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形式它们一体一同分享到世界各地,实现文化的沁润,文明的侵入,思想的霸凌,军事的占领,而我们体会最深的影响更为久远的还是西方的仪式和形式的部分,那些昭显线条、色彩、形态形体、文字文学、艺术音乐的形式仪式被世人认可,效仿,这不足以说明形式仪式的力量吗?国庆阅兵,红场阅兵,仪式感爆棚,政治意义深远,动员宣传力量无穷无尽,非一般意义上可比,软实力之实际运用效力显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从阅兵开幕,参加阅兵队伍直扑战场,这样的仪式感和实质的统一可谓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表里如一形影相随。战争时期的阅兵有当时的背景,其义自见,列队宣誓,喊口号、喝壮行酒,授旗仪式、表态发言,等等,这些仪式感极强的形式,也是与战事本身相向而行,是人心的聚集的必要,是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的必要,是壮大声威的必要,是步调一致的需要,这种仪式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助燃了环境和气氛,创建了一种磁场统一一定范围内的方向。陈琳的讨伐曹操檄文之与官渡之战,老罗斯福的国会演讲之与二战,林肯葛底斯堡演讲之与南北战争,丘吉尔的铁幕演讲之与英国抗战德国,我们深知其作用非凡,成为武器利器,胜利的法宝,岂是我们当下文牍官文的形式主义所比得了,同时文章言辞意义效果完全不同,何哉?形式与内容的背离,两张皮的剥离缘于核心的不同,表里不一必然导致分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的典范,架构与功效的对立统一在芯片制程上的体现可谓现世报,不同的形式决定了不同的效用,不同的功能需要相应的形式,没有形制也就不存在单独的内容和功用,同样没有内容和功用也就不存在单另的形式和形制,它们的单独存在失去了意义必然都消散殆尽。因此,我们反对的不是形式,不是仪式本身,我们反对的是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和仪式,而对于那些必须的与内容统一于一体的形式和仪式焉有反对的道理,反倒是极力拥戴全力支持,任何事物和内容需要与之匹配的形式和仪式,弄清它们是我们的任务目标的需要,内容需要形式,形式依据内容,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实质意义的形式,沉迷于各种仪式,等这些今人视为形式主义的大毒草,已经成为诟病的大敌,也即是将形式和仪式抽象出内容之外,形而上为准则定律公理,硬化为一个实体般刚性存在并赋予人为的功效,再与其它目的结合,强加给虚幻的他物他事他人,相符者还有一二分相似之处,约略相像几毫几厘,大多时候也就是人们经常见到的那样,只剩下形式自身仪式自个了,内容几乎失踪无迹,没有了灵魂的尸体,没有了生命的形体,空壳的虫、脱皮的蛇,没有了内容,只去了灵魂,形式和躯体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为社会所用已经是另外的意义,与之前的本来是两回事了。如果我们那形式和仪式充当事实本身就有些名不副实,就有些滥竽充数,就有些力不从心,就有些外强中干,就有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有些拿着鸡毛当令箭,就有些打肿脸充胖子,我们学会了对于形式和仪式的技巧和掌控能力,有了将形式和仪式当成工具的欲望和动机,也就成为各方运用的方式方法,发扬光大,久而久之自己成为了骗术,既可以搞个形式放个烟雾弹骗过对手,也可以以假乱真乱了自己的阵脚,当下世界有这个本领的何止少数,可以说是人人善于使用的工具,如同小学生的三角板一样,普及至社会各界,于是各种目的的形式主义也就粉墨登场了,小到家户大到国事无不存在。网而不鱼,箱而无物,存于世的都是如此的空洞和人们的猜疑神秘,陷阱丛生,疑窦丛生,地雷战地道战下,何来光明正大,用以对付敌人如此,用以对付社会众人也就是降低社会福祉了,做局是当下人们喜欢抖机灵的表现,如果戴以形式主义的帽子再合适不过,投机取巧、巧言令色者惯用手段,形胜于外必爆。《黄帝内经》曰“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人的身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人的思想和品质、人的内在气质,必然会在言行中体现出来,人的思想境界,一定会在言行中表现出来。形式是内容的表现表象表征,统一于一体而美丽谐和,两相分离势必引来各种假象,乱了世人的双眼,乱了人们的思想,当下的问题更在于人为地将这种情况当作工具用于趋利博名,当然目的各异的利用形式与内容的割裂状态挡住了大家的眼界,纷繁复杂的乱象确实贻害无穷,本不纯真的世界更添了混沌,给人间增加熵值。仪式感,是当今是人们十分在意和渴望的,意图提升自己生活的品质和格调,解决温饱之后小康最求的自然更多的是这些方面,随着现代化过程,只会增加,而与此同时人们又极大地反感形式主义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欣赏的和反对的都是相似的东西,这种矛盾的存在说明,仪式和形式主义是相关的却又是不同的,关键还是具体的问题具体对待。
前一篇:读书,那么好的事一七二@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二六八稀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