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二四二@365
(2022-10-27 21:45:40)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晴 5/18。
一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翻译与“信达雅”相去甚远,且不说生硬的逐字直译搞得文句佶屈聱牙,就说名字,叫“宏观历史”也比“大历史”靠谱得多。内容方面,作者将研究明朝税收的老本行做了相当程度的扩张,税收之探讨几乎贯彻全书。但是“谁有能力征税,谁就能掌握税收所及的地区”令人难以苟同。
从因果角度讲,反而是谁能长期稳定控制某一地区,谁才能从该地区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此收益即为税收。
刨除形式上的粗糙与内容上的瑕疵,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堪称独树一帜,且极富创造性。中国传统的历史讨论,大多将观点聚焦在孤立的朝代,且重名臣良将多于整体趋势,论道德纲常胜于社会架构。因而常陷骂娘有理,变革无能的怪圈。作者跳脱囿限,以宏观视角鸟瞰历史进而总结,令人颇感启发。
作者认为,历朝历代清官贪官、忠臣奸臣,其实并不从根本上影响朝代的演进。相反,朝代经济之发展,政治框架之构建,军事组织之安排,却往往决定朝代走向。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结构,即是作者笔下的潜水艇夹心面包,上面一片是官僚,下面一片是农民,两者内部皆缺乏个别色彩。
宽广的腹地、两条经常泛滥的主要河流、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不兼容等原因导致了大一统中国的政治早熟,而为了适应早期管理的不便,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了简单的官民双层结构,并采用了一种建设在理论架构上的统治模式——由龙椅上发布“完美”计划,并由下层“酌情”遵行。
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而当时中国亦无从使用详尽科学的统计勘测,更不用说合理有效的监督手段与法律规范,因此中国历朝便不得不使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道德力量去束缚官员,弥补政治框架之不足。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讲求中庸之道的儒家,也恰恰对应了封建王朝最为致命的弊病——既无力对抗因极度贫困导致的民变,亦无力缓解财富集聚引起的割据。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将直接导致中央集权的削弱,使政令难以下达执行。仅仅当中国在钢丝绳上摇摇摆摆时,所谓盛世才会以烟花般的绚烂姿态匆匆划过。
更为悲剧的是,由于缺乏欧洲大陆城邦林立导致的彼此竞争合作之复杂关系,中国的大一统朝代多具有相当的收敛性,政府极力简化社会层级,抑制商贾,统一思想以获取统治的稳定。(反观春秋战国诸强林立,反而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灿烂,与端木、吕子之流足以与诸王分庭抗礼的巨商。)
同样,由于在外缺少对等的竞争对手(北方民族虽然军事上占优,但政治经济文化上尚难与中原文明媲美),在内缺少复杂的社会层级,也就导致中国长期缺乏自下而上变革的动力与实力。而宋朝与清朝数次试图采取自上而下改革之谋划,亦因为无法保证基层之严格执行,而在轰轰烈烈上马后,即灰头土脸的流产。
然而进入近代,随着列强坚船利炮,古老的中国再无力偏安,而被迫加入全球竞争。随着孙蒋对潜水艇面包上层的变革,与毛某对面包下层的重塑,中国也第一次具备了全面改造社会的机遇。立足香港回归前夕,作者对于未来满怀期待,并作出诸多预言。逝者如斯,廿年将届,黄老倘地下有知,不知该如何续写?
二
蓝鲸理论,夹心面包,三明治。夹在婆媳间,男人成了风箱里老鼠。好好的领导成了夹心饼。中层领导,就是个夹心饼,中层领导,应该是最上火的。公司领导大手一挥,指标一拍,不管人员和资源情况,直接就落在了中层领导头上。说你是领导吧,其实你谁也指挥不了,一堆活还是自己亲自上阵。上面领导要伺候好,下面员工也要安抚好,谁让你又当爹又当妈呢,你不扛谁扛?!
话题一:限人限责限时间有时也不好使
限人限责限时间是分配任务常用的招,按道理,责权利很明确,员工也无异议,临到时间了,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要求。那是不是交代的时候不够详细,员工没有领会到要做什么?按照书本上推荐的日本企业的五交代: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第4遍:做应急预案;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具体做起来,第1遍到第3遍是没问题的,但第4遍和第5遍就难保证了。这应急预案吧,那是个选择题,有时领导也不清楚可能出现的结果,做事情有时是边走边看,出现问题再解决。第5遍要求员工有个人见解,这个视具体情况,有时候员工拿到手的是新任务,自己也不清楚该怎么做,别提见解了,就连前3遍可能都没太明白。所以第4遍和第5遍,如果在交代的时候难以明确,也可以放在过程中控制。
把过程切分为几块,每到一定阶段,就互相讨论下进度、碰到的问题,并就已经完成的工作做具体分析。很多员工总是临到最后一刻才仓促完成任务,他或许也能讨论下思路,但是实际并没落实工作,这时需要他先交付已完成的工作成果,即使是过程稿也没关系,通过过程稿就能知道他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深度,需要什么支持,也能预判出是否能按时完工。过程控制好了,才能有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必然有个好的过程。
话题二:都是你的活
话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指标,一般指标是个理想,大部分情况下是达不到的。既然你今年做到了,公司明年又会给你画个大饼,让你完成的难度系数大大提高。公司的指标会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而指标又会跟绩效考核挂钩,所以一般员工会想法设法去完成指标,但要碰到大锅饭公司,碍于情面,员工也有恃无恐,那指标就中层背着吧。
这个现象在某类公司里,甚至还很普遍。每次牵涉到指标任务的议题,那中层都是背锅的首发阵容,你要面带微笑,波澜不惊,适应几次就习惯了,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帮你软着陆的护航法宝。受点委屈不算啥,谁不是跌跌撞撞走了一路,走走停停,发点牢骚,继续赶路。
中层领导,有事自己扛,走着走着,事情自然能见分晓。
前一篇:匪夷所思二四一@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