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九六@365
(2022-08-24 18:38:1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疏附县 多云转 晴
20/31。
一
乡镇这个层面越来越重要了,可它的的确确只能算是微观层面,政府最低一级的存在。但是它的功能,它在一切的向基层倾斜的这样一种治理理念和不断强化的各项措施向基层延伸的态势之下,乡镇这个层面就显得格外突出,是这一政治体制改革动向的关键。尤其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所谓的中央落地都需要在乡镇这个层面进行有效的处置。一个县域大概也就是十个乡镇左右,而一个乡镇大概有15个左右的村,所以说乡镇它所面临的是一个一个自然散落的最基层的民间乡村,面对的就是千家万户,他是代表了政府的合法机构,他是要将中央的意志贯彻落实到乡村各个角落,各个人群的最末端。因为村虽然在执行乡一级的意志,但是村这一级,它并不代表政府,它是民间组织,是民间的村民自治组织,至少在名义上是如此的,所以说这些年来,我们对乡一级是大大的增加了他的各方面的力量,在乡镇一级配置了大量的资源。
记得在30年以前,90年代初,那个时候的乡镇,都面临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基本上要放弃催种催收的任务,由于它们渐渐的为兴起的市场经济体制所诟病,基层开始减少了对基层的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经济管制,特别是农业经济事务方面的管制。在当时的形势下,乡镇一级的力量减弱了,所以说在那个时候,乡镇一级的人员编制和他的职责范围都大大的都大大改变和降低,没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太多的工作,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时间造成了很多人员的流失,人才的流失,各种资源的流失。而最近15年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那么,对乡镇以及的社会治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特别是当人们感觉到中央权威和意志在基层的落实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尤其是社会管理所需要的资源和力量缺口很大,乡镇政府义不容辞的保境安民任务愈加繁重复杂。基层微观管理在乡镇、在村层面已经成为巨大的空白和盲区。因此,加强乡镇一级,也就作为加强基层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开始聚集各种各样的资源,那么经过这十几年以来的强化,乡镇一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我看到了很多转业军人的身影。在南疆,在喀什、和田地区,我在几个县都看到了很多科级干部、乡镇主要领导都是来自于甘肃、陕西籍为主的转业军人背景,还有就是县里面的一些科级干部,他们也很多来自于转业退伍军人。有他们的加入,充实到基层乡镇干部之中,改变当地乡村干部的结构和素质。他们面对很多的困难,比如说语言不通,于是很多人开始补课,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于是他们也开始在各自的专业中边学边干。但是他们也的的确确的适应了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因为他们得到了在内地退伍转移军人所得不到的荣誉、地位、待遇。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配强乡镇领导的要求,这些年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提高乡镇长的待遇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部使用的方向。很多当地的县级领导,特别是像县委书记、县长这些主要领导,大都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工作经历,很多都有在在几个县的几个乡镇干过一把手的经历。从乡镇长中提拔县级干部、县级主要领导干部,这现在是一个潜规则,而且是作为一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和经验做法,这带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机关出干部的做法,缓解了基层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选拔的领域窄、不接地气的问题,这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熟悉基层的工作、熟悉整个基层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乡镇长具有负责一个区域工作的全面的领导的能力,这对于县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素质构成方面是重要的。
事务的两面性决定了其的不利的一面。由于乡镇上工作的特殊性,面对的是农民,面对的是最基层,因此,简单粗暴,已经也是他们成长以后所避免不了的个人特征、个人素质和整体符号,从而构成了他们的不利的一面。乡镇长领导比较简单,思想比较保守,比较激进,采取的工作手段,工作方式往往是带有很多江湖气息,这是与他们的经历相关的,这个群体中服很多人素质修养并不高,往往就是高中毕业参军的军人出身,所以说服从命令就是他们的习惯和天职。他自身以这样的方式要求自己对待他的主要领导、他的上级领导。同样,他也要求他的下级对他也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的优势是执行力很强,上级安排的工作,上面的要求,他会以他特有的方式雷霆万钧,迅速的落实下去,而在落实的过程之中,他会采取各种的行政手段、高压手段,甚至是一些非正常手段而达到目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他有时候是不择手段,尤其是为了完成上面主要领导所关注的,所需要的一些工作安排,他可以不惜一切。可以不讲方式,可以不讲路径,以完成目标任务为根本。所以说,这又往往会造成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说,在依法依规办事方面,他们往往是最大的障碍者。他们的行事手段是不拘一格的,并不是走在法律的轨道上,而往往是个人的理解,个人的方式,是人治理的方式。
很多人都说这样的情况,乡镇领导起来的,包括有这种经历的高级干部,都有这样的共同点,他们往往都讲究个人的权威,个人的权势,讲究的是服从,讲究的就是领导的意志。这个在他们这里似乎有着特别强的气场,而这些又和这些年来,特别是在新疆南疆转业军人被吸收为基层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相契合,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相关性的,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由乡镇长提拔出来的这些县级主要领导,其中不乏一些精明强干的人,他们政治素质高,执行力强,领悟上级指示要求有着特别的敏锐性,他们可以很高效的执行上级的要求,他们的执行力应该排在他的各种优秀素质的第一条,这是他们的共同点。领导管理往往是简单的粗放的,对问题的理解是直线式的。他们不愿意问为什么,因为他们已服从上级为自己的执行根本原则。同样,他们也不愿意也不喜欢他的下级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不愿意回答,他们很多也不能回答,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习惯性惯性的就是执行命令,所以说他们无条件执行上级的命令,也要求下级毫不保留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要求。执行他的命令,执行他的决定,不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应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允许怀疑他的决定,即便他的决定是错的,或者事后证明是错的。他不会承认的,他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的。也就是说,不管正确的还是错,效果好的还是效果坏的,在他这里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执行,即便是出现了问题,对不起,问题也是下面的,是下面出了问题,是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是打了折扣出现的问题,是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执行的问题。他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工作决策的失误,这一点是这样的干部的共同特征。不承认错误,不认识工作中的问题的,因为他心虚,因为他从来都不问为什么,他也不知道,不热衷要问为什么。所以说一旦工作中出现困难局面,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不愿意、也不习惯去总结分析原因,恰恰相反,他会死咬着坚持过去不放,他会坚持这一切不放,直到他彻底被消除。这就是他们的特点、特质。当然正因为常年的采取的这样一种用人导向所导致的基层干部的一个问题,或者说弊端就是,家长制的盛行,命令似的行政方法的过度使用。
再就是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推卸责任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哲学,更有自己的一套伎俩,他们有自己一套话语术。对于不熟悉基层工作方式和套路的很多人来讲,往往会上他们的套,会上他们的当。你以为他说的都是真的,你以为他都是认真的,你以为他真是傻、他真的是无知,往往不是这样,他也许不知道你熟悉的专业,不知道你的细节,但是他知道政治上的正确对他永远是命根子、生命线,那就是他们热衷于拉山头,热衷于扶植自己的力量。他们很会溜须拍马,很会迎合上级。他们知道当出问题的时候,他有一个大腿可抱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说他们向来都知道,也热衷于形成自己的保护伞,拉大旗扯虎皮,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网,自己的保护伞,这是他们最用心经营,最用心维护的。通过这张网,他可以躲避各种各样的制裁,各种各样的对他不利的事物,将自己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从我的身边所看到的这些乡镇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他们都是很有手腕的,他们对社会的、对官场的,甚至对江湖的把戏,他们的深谙其道。他们对人性的把握往往强于他们对专业的把握,他们并不探究事物的本真,他们对人性的嗅觉常常使得他们处于得胜关键地位。
他们喜欢走各种各样的捷径,那么最喜欢的捷径就是抓主要问题,抓主要矛盾,抓主要领导,其他的可以不顾。他们特别崇尚的是微商在基层干部中。乡镇领导都明白一个道理,决定他的去留,决定他的升迁的最关键的人是谁。我们可以观察到,他身份很低,职位很低,但是他们绝不掉价。别看你是上级领导,别看你是比他高几级的多大的领导,他并不在意你,因为他知道你决定不了他的命运,你关乎不到他的升迁,他的利益没有赚在你的手上。对于你,他能利用则利用,能榨取就榨取,千方百计榨干吃尽是他的本事,在某些时候需要的时候能打压他甚至可以打压你,他甚至可以嘲弄你,他甚至可以不顾及你。但是对于他的顶头上司,尤其是决定他的帽子的人,那他是认得清清楚楚,对他的关键领导的任何言行,任何要求指示绝不会马虎,使出浑身解数都会不折不扣达到要求。在他们面前他会毕恭毕敬,他的每一句话他都是认真对待的,他的每一个行为他都是认真揣度的,他的一言一行就是他的行动准则。这在官场,尤其是在基层,在乡村,让我们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一套已经成为基层官场的圣经,制胜法宝、秘籍,是各类官员一显身手的试金石,是一套标准化的行为规范、言行范式,这已经成为不变的基层官场样板。
前一篇:匪夷所思一九五@365
后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九十四@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