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以慰藉@365

(2022-08-13 16:34:58)
标签:

365

科学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疏附县 晴 21/32。

火星上找水与美国衰退同样都为世人两大课题,难以实现又契而不舍,期盼接着失望。总有发现的苗头却又落不了地,让一些人失望。可是这种愿望不是少数人,很多人都希望实现。招人恨的美国佬,期待有突破的火星,何时可以聊以慰藉?脑洞大开带个世人的不一定是之前问题的解决之道,有时反倒是新问题的提出。歧途之上,我们以何为凭?
恨人有盼人无,持这样心态的何止千千万万,基本都是英雄所见。凭什么你有这么多的资源,凭什么你可以天生丽质难自弃,凭什么你可以这样,那样,等等。所以都这样,也就不足为怪了。可有些情况的嫉妒羡慕恨有些超限度,破底线,无休止,这就不是人的范围了。美国这个现代世界的引领着,渐渐失去了领导地位,始于经济,中间军事政治,终结于道德的沦丧。
绝对安全是一个王者的思维,却也是王者的坟场。欺人太甚,终有报应,疯狂一定是灭亡前的征兆。歇斯底里本身就是病入膏肓前的回光返照,最后的挣扎。过客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归宿,也确立了我们在世界上行为准则和基本轨迹,任何永恒和绝对都是忤逆不道的谎言和危途,为我们带来的都是灭亡。不朽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是我们赋予前人的警言,从来不指望事实如此。
研究发现火星地下水和地下冰的情况打破了人们预期。
物理学家将地震数据与岩石和沉积物的属性联系起来,对来自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器任务的地震数据进行新分析,发现了几个大的惊喜。第一个惊喜是:在火星赤道附近的着陆点下方300米(1000英尺)的地表下几乎不含任何冰。
研究人员发现火星的地壳是脆弱和多孔的。沉积物的粘合度不高,而且没有冰或没有多少冰填充孔隙。他们于2022年8月9日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分析。这些发现并不排除可能有冰粒或小冰球没有将其他矿物粘合在一起,问题是冰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二个惊喜与关于火星上水一个主要理论相矛盾。人们认为这颗红色星球在其历史早期可能孕育着水的海洋。许多专家怀疑,这些水的大部分成为构成地下水泥矿物的一部分。如果你把水与岩石接触,你会产生一套全新的矿物,如粘土,所以水不是液体。它是矿物结构的一部分。水也可能进入不具有水泥作用的矿物。然而,没有水泥的地表下应该没有保存生命或生物活动记录,水泥的本质是将岩石和沉积物固定在一起,保护它们免受破坏性的侵蚀。缺乏胶结的沉积物表明InSight在赤道附近的着陆点以下300米(1000英尺)的地方缺水。火星赤道上低于冰点的平均温度意味着,如果有水的话,条件会冷到足以冻结水。
许多行星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火星地表下会充满冰。尽管如此,在火星两极仍有大冰层和冰冻的地面冰。模型预测,在那个纬度应该仍然有冰冻的地面,下面有含水层。 2018年,InSight航天器在Elysium Planitia着陆,这是一个平坦、光滑、靠近火星赤道的平原。它的仪器包括一个地震仪,测量由火星地震和陨石撞击引起的振动数据。
研究人员可以将这一数据与关于地表的大量知识联系起来,包括火星地貌的图像和温度数据。表面数据表明,地下可能由沉积岩和熔岩流组成。然而,研究小组仍然必须考虑到地下属性的不确定性,如孔隙度和矿物含量。来自火星地震的地震波为它们所穿越的材料的性质提供了线索。可能的胶结矿物如方解石、高岭土、粘土和石膏影响地震速度。研究团队应用岩石物理学计算机模型来解释从InSight数据中得出的速度。模拟结果显示,地下主要由未加固的材料组成。
科学家们希望探测地表下层,因为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那就是它的位置。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而地表下的生命将受到保护免于辐射。继样本返回任务之后,美国宇航局未来十年的一个优先事项是火星生命探测任务,其目标是在高纬度地区钻进火星地壳两米(6英尺),在冰、岩石和大气聚集的地方寻找生命。

缺乏有效制度约束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指出,无论美国经济是否已经陷入衰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举步维艰、千千万万家庭被物价击垮,已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广播公司和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2/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正在恶化,达到该调查数据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拜登政府在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支持率继续下降。调查表明,62%的美国人反对拜登政府在处理经济复苏方面做的工作,而对拜登政府处理通胀问题的评级更差,69%的人表示不赞成。
“今年一二季度,美国经济走软,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内生性复苏。之前,美国经济出现向好趋势,主要依靠拜登政府上台之后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自2021年底起,拜登政府开始退出部分经济刺激计划,这对美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政策缺乏有效约束,是导致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一个深层痼疾。此前,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刺激经济快速反弹,拜登政府推出超过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未得到有效约束,结果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市场,抬升物价,加剧通货膨胀,引发一系列后遗症。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经济学教授汉弗莱·莫西日前表示,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缘于自身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7月底宣布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二次加息75个基点,加剧自身经济衰退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持消极立场,挑起贸易争端,造成美国国内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令经济承压。
还有分析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尚未陷入全面衰退,主要得益于失业率未明显上行,这是因为货币政策紧缩传导至实体经济存在时滞。未来,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和货币政策开始发力,金融条件将明显收紧,居民需求和企业投资将趋于下降,失业率也会随之攀升。
“6月份美国通胀率已高达9.1%。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连连大幅加息,最终会将美国经济扼杀于衰退之中。目前,美国华尔街分析人士普遍担心,美国经济将陷入20世纪70至80年代式‘滞胀’。历史上,在高油价和加息的组合打击下,美国经济衰退几乎不可避免。诸多迹象表明,美国经济由滞胀滑向衰退只有一步之遥。”陈凤英指出,世界各国都需警惕美国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外溢效应。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糟糕经济状况的不满,美国可能进一步将国内问题国际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