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八六u结合了自己的才智@365
(2022-08-12 12:46:07)
标签:
365文化杂谈 |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疏附县 晴 21/32。
零
任泽平因为人口论而为我所反感,因首鼠两端恒大而为我所不齿。当然,作为一个经济学人,发表看法观点都是权力职责使然,一旦与利益纠葛就有些变味。谁红蹭谁,傍大款嘛。这是婢女的生存之道,也是那些想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伎俩。体己话不是公开宣言,提建议可以在小范围,忠告只有给本人才有意义。生怕世界人民不知道,在大家面前抖机灵,这是给人的忠言?且不说是否逆耳忠言利于行,是否是苦口良药利于病,但就动机而言就值得商榷。
知识阶层与实际生活工作的结合应该是必然必需,可是他们之间又有着天然的鸿沟,知识收费为以知识为经营对象实现交换而成为自己的生存之道者提供了可能。2000年前的孔子收取的学费是肉,十条干腊肉,见面礼,束修、束脩,冠以礼性的名义,实则是易货贸易。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束脩是指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古代诸侯大夫以此互相赠送,学生入学时亦向老师进献此礼。《礼记少仪》中记载:“其以乘酒壶、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朱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表明束脩是象征性的学费,以表心意。现在的老师强行补课收取额外学费,是知识缴费,是出卖自己的知识和脑力劳动,不过是货币交易,祖师爷都这么干的,晚辈害哪门子羞?!
很多的困难来自于知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尺度难以标准化,个人色彩浓厚,难以统一。于是各种争端开启,询价成本高企,达成共识难度大。而知识拥有者经营者又将自己置于经济生活的顶端,总是以为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却不想知识是一直在贬值的道路上狂奔,保鲜度极低,更新极快,稍有不慎就会砸手里,一文不值。少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由此吃了不少苦,走了很多弯路,唯有那些灵便者醒悟得快,将自己融入社会中,人群中,获得生活工作的真谛,结合了自己的才智,拥有了光明天地。
不要神话雷军和小米,流量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声明,我个人非常喜欢小米的工程师文化,也十分尊重雷军的企业家励志精神,《一往无前》我看了两遍,新书《小米创业思考(审读版)》受出版社之邀我写了推荐、并且不吝溢美之词。昨天从头到尾看了雷军的年度演讲,虽然还是上半场情怀圈粉+下半场直播带货的套路,但确实讲的好,热血沸腾,励志,产品广告也做的很惊艳。那些未能打败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未经历失意,不足以言成功。
但是,我还是想给如日中天、全网刷屏、一边倒赞美的雷军和小米泼点冷水,希望能够走得更远,以不负所托。
1.不要神话雷军。人生的底部靠信仰,高位靠理性。人在低谷时一般不容易犯错,人生的大错一般是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盲目扩张,身边的人对你万众敬仰,你自己也膨胀的飘飘然,然后就离犯错不远了,我在国务院智囊机构工作过,在多家企业也工作多年,看很多企业家犯错都是在人生高光时刻。古人讲,盛极而衰,诚不欺我,因为好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最近这几年,这样的案例还少吗?还需要点名吗?哪家不是曾经比小米实力还强?多少曾经如日中天的传统企业、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转瞬间盛极而衰,甚至轰然倒下、垂死挣扎。我不知道雷军身边还有多少能提出不同谏言的人,雷军自己是否还足够清醒到闻过则喜,但是看到弹幕刷“雷神”的时候,我还是感到担忧。至于把雷军对标乔布斯、马斯克,我个人感觉差距还是不少,后两位都开创了一个全新时代,是革命性的,是全球性的,是原创性的,是必将载入史册的,咱们实事求是冷静地想想,咱们达到这个水准了吗?或者还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模仿者、跟随者、进化者?我内心是希望中国的企业家能够出几位乔布斯、马斯克式的革命性科技英雄,对雷军是充满期待的,但不希望舆论过早捧杀,希望雷军们永不言败、永不知足、勇往直前。
2.不要神话小米。小米是性价比的极致,是工程师文化的杰作,是互联网+制造的典范,这没问题。但是,这里面原创性的东西有多少?技术和实力是需要积累的,百年企业不是一句口号,小米的护城河足够厚吗?曾经一度华为横扫5G,成为唯一能够在高端正面硬刚苹果的旗舰,却遭遇了霸权国家一轮又一轮的打压。现在高端被苹果和三星拿走,小米能否扛起大旗成为国货之光?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但是我不希望舆论上过早捧杀小米,希望小米有危机意识,认识自己的不足,厚积薄发,执铁铸剑,重剑无锋,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