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求证@365

(2022-08-08 17:55:08)
标签:

365

科技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疏附县 阴转多云 17/28。

第二故乡,我们都希望不要一棵树吊死,多一项选择,有时是致命的,战略层面的。大关口,大局面,大玄关,熟视无睹的,空气般存在,水之于生命。
我们对于地球的感觉,有时因为过于宏大而于己无关,有时又由于过于恒定而无感。当我们意识到地球是整个生命的载体,并没有第二个选择的时候,也许才真正认识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如同我们哪一天翻看一本家谱时,看到几十年几百年前的某些和自己有血脉关系的人的事迹,所萌发出来的意识,才可能体验到不同凡响的味道。
疏附县今年6、7月的持续高温让工作队员都吃了苦头,我终于扛不住病了几天,不舒服了两周,缓过来已经是两月后的现在。易居,不是简单的几个指标,而是一系列的生命要求。宇宙浩瀚无垠,找个把类地球应该不是问题,只是我们眼拙还没有发现。大胆预测,小心求证,很多的发现都经历这样的过程。我们也因此希望和失望交替,洗礼精神世界。
在36.5光年外,一颗宜居超级地球被发现!科学家怀疑存在外星文明。
长期以来,人类进行天文探测的一个重点领域,就是试图去寻找那些与地球的形态、特征以及环境相类似的系外行星,从而为揭示宇宙演化特别是生命的诞生提供充分的依据。截至目前,科学家们一共搜索到了5000多颗系外行星,在这些系外行星中,是否有潜在的生命家园呢?
在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一类行星特别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那就是大小处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拥有岩质的表面,具有与地球类似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它们处于一个恒星系的宜居带中,具备液态水的存在条件,而且还存在着大气层以及磁场,这些特征都与地球支撑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相近,于是科学家们将这种行星命名为“超级类地行星”,也叫“超级地球”。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在所有已经观测到的系外行星中,按照“超级地球”的标准进一步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出40颗“超级地球”。既然“超级地球”有着与地球诸多的相似特征,那么在上面是否也存在着生命、甚至是与地球人类一样的智慧文明呢?
但是,由于人类宇宙观测技术的限制,再加上这些“超级地球”距离地球都非常遥远,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些“超级地球”的研究结果,还仅限于其大小、运行轨道等“表面”特征,而对包含大气层、磁场、密度等基础因素方面的研究还很难进行,更别说监测到上面是否有生命的痕迹了。
可喜的是,近期科学家们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非常近的“超级地球”,仅有36.5光年,这要比其它“超级地球”动辄上千上万光年相比,明显要近得多,这为科学家们今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和非常难得的条件。
这颗“超级地球”名叫Ross 508b,它围绕着位于巨蛇座中的Ross 508这颗恒星公转,这颗恒星的光谱类型为M4.5,是典型的红矮星,其质量仅为太阳的18%,表面温度大约为3000K左右。
而Ross 508b这颗行星,根据现有的观测数据显示,其质量约为地球的4倍,与母星的平均距离约为0.053个天文单位,这个距离要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不过,由于母星是一颗处于晚年阶段的恒星,无论是内部核聚变强度还是表面温度都较主序期恒星低得多,因此母星的宜居带要比太阳更靠近内侧。
由于距离母星很近,Ross 508b公转的角速度非常快,大约每10.75年就会围绕母星公转一圈。根据观测结果,Ross 508b正好处在母星的宜居带内,这也使得其表面温度,极有可能满足液态水存在的条件,如果按照这个推测继续“畅想”,其表面存在着外星生命就有一定的可能。
不过,有些科学家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看法,表示这颗位于地球“后花园”的“超级地球”,也拥有其他围绕其他红矮星公转的行星一样的“毛病”,而这些“毛病”的存在,将有可能直接摧毁上面可能存在的生命。
具体来说,存在的“毛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潮汐锁定。虽然从宜居的角度看,Ross 508b正好处在母星的宜居带上,但是代价有可能是行星已经被恒星“潮汐锁定”了,关键原因就是距离太近。
如果行星被“潮汐锁定”,那么就意味着这颗行星的一面会永远冲着恒星,另一面始终背向恒星,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面向恒星的部分,会始终被恒星的高温所烘烤,背对着的一面将会陷入“冰窟”。这样行星的正面和背面都对生命“不友好”了,而只有两个面的交界、很窄的一块区域,才会拥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也就是说宜居的可能性一下子就被拉低很多倍。
第二个“毛病”是恒星强烈的耀斑。像太阳这样处于主序期的黄矮星,在自身向内的重力压力以及内部向外的辐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恒星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也时常发生强烈的太阳黑子和耀斑现象,但是对于宜居带内的行星来说问题不算太大,基本对生物的生存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然而对于红矮星来说就不一样了,由于质量较小,内部缺少了太阳中存在的“辐射层”,相当于缺少了一个缓冲带,其内部组成物质,会在恒星的外层与核心之间直接形成对流,从而推动了恒星表面的不稳定,往往会爆发非常强烈的耀斑现象。
恒星的耀斑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向宇宙空间中释放强烈的电磁辐射,要比正常光线所携带的能量高得多。如果行星距离恒星非常近,那么在如此强烈的辐射下,高能粒子会猛烈轰击其表面,不但生命体难以形成,就连组成生命体的单元-氨基酸等有机分子都无法形成。
所以,即使有科学家推测Ross 508b可能具备生命诞生和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其母星是一颗红矮星的缘故,这颗“超级地球”距离母星太近,如此原因之下这颗行星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如果按照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模式来看,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但一些科学家仍然抱有希望,他们认为在这颗行星的地下或者海洋深处,或许会存在着拥有智慧的外星文明,毕竟在这些区域,可以有效阻挡母星强烈耀斑的袭击,也能最大限度维持合适的温度。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这颗“超级地球”上,有没有可能存在生命呢?
中国真的更热了!人类改变地球气候时间不多了,最担心的或将发生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正式发布!再次看到了——地球的气候变化是“越来越严峻”了。可以说,留给人类改变地球气候的时间并不多了。
很多人应该也亲身体验到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全球都在出现各种极端性的气候现象,而这些气候现象都是“致命性”的影响,不少地区的人因为高温出现了死亡的情况。
例如:2022年印度北部、西部和东部多地气温都超过了40摄氏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热浪气候,并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据初步统计,已有近100人因极端高温天气死亡 ,所以,极端性的高温对人类影响非常大。
然而,通过《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的数据再次显示,地球或者说中国的气候变化都在持续演变之中,并且变得是越来越严峻了,同时,人类最担心的事情也或将发生,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气候变化之下的真实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国变得更热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国的气温上升与全球气候变化是同步出现的,因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是“全球化”的,而不会针对任何一个地区。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并且成为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7个年份之中。大家要知道,在2021年还有我们说的“全球变暖暂停”效应。
因为去年出现了我们的大气现象——拉尼娜现象,在它发展出来之后,会引发地球变暖的暂停,具有短暂的“缓解气候”效应。
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都没有将全球变暖逆转出“最热”的年份之一,大家可以想下,全球变暖的发展的确是不可小觑的。
同时,在近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状况之下,也是出现了高于工业化水平1.01。而亚洲地区地表平均气温是单独高出了0.81,为1901年以来的第七高值。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中国变得更热了,因为中国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敏感区。根据对中国的气候数据显示,1951~2021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温水平(0.15/10年)。
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中国的最暖时期,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看到没?120年最强,中国的确变得更热了,数据说明了一切。
当然,热就不说了,竟然我国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降雨偏少的情况,主要是雨水“分布不均匀”,在1961~2021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5毫米,2012年以来年降水量持续偏多。
2021年,中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值偏多6.7%,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而华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近十年最少。所以,华南的降雨量变少了,作为常年的高温地带,华南出现雨水少,这的确不是好事情,气候变化真的太严重了。
地球的气候改变,人类的时间真不多了
虽然近些年来,人类加大对气候的改变,但是始终没有看到很大的成效,并且,我们不仅没有看到气候的缓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在气候方面的付出可以说非常强。
例如:10多年来,中国对碳的依赖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其中在2009年,对煤炭的依赖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例还占到七成以上,到2020年已降至57%左右。这对地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
除此之外,中国对地球的绿化也可以看出来,中国改变气候的决心。
在2019年的时候,《自然》杂志发表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通过卫星数据显示,地球的植被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中国绿色面积增长达到了42%,并且完全是森林面积的增加。当然,2022年的数据也再次证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其中2021年,中国平均NDVI较2001~2020年平均值上升7.9%,较2016~2020年平均值上升2.5%,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
所以,中国让地球更绿了。那为什么气候改变还没有反转呢?其实,我们在这里只看到了中国的改变,而没有看到全球所有的国家一起来改变。
就如:巴西,不断对热带雨林砍伐,按照巴西国家太空研究院称,从今年1月到6月,该地区有3988平方公里的森林遭砍伐。这比去年同期增长10.6%,是该机构自2015年中期开始编制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你说,地球真的能够改变过来吗?一边种植,一边砍伐,都在进行着对地球气候影响。所以,如果大家不一起进行改变,那不可能出现“缓解”。单一的力量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所以,我们看到自己加大对气候维护。但是,其他很多国家都没有,而是加大破坏,地球的气候只会更严峻,而不会变好。
当然,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只是其中一部分,这里看下就行。但是整体上来说,地球的气候改变已经非常严重,而且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在2019年,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候专委)针对地球1.5度上升的“临界点”发出警告,若全球升温幅度无法控制在1.5摄氏度内,地球在2030年后将面临毁灭性气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将受到影响。
而根据气专委当时评估,留给人类的时间只有短短12年,这已经是2022年了,又过了3年了,这说明留给人类改变气候的时间真不多了,也就9年的时间了。
所以,赶快对地球的气候改变做出应对措施吧,或许还等不到9年的时间,这一切都变了。然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更多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最担心的或将发生
什么事情呢?除了极端气候现象的问题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事情?其实并不是,气候表现之下的连锁效应更强,人类最担心的事或将发生——最关键的点就是我们说的远古病菌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全球变暖之下,越来越多的远古细菌在出现,在2022年,俄北极理事会高级官员尼古拉·科尔丘诺夫(Nikolay Korchunov)曾表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永久冻土融化可能导致古老病毒和细菌“苏醒”,对人类构成极度威胁。
因为法俄的研究人员此前曾在冻土样本中发现了两种新的巨型史前病毒。其中一种名叫Mollivirus sibericum的病毒尽管已经沉睡了三万年,但是在解冻并暴露于其宿主变形虫后能立即复活。
同时《北极报告》此前也推测,例如:天花或黑死病这样的已经被消灭的疾病可能被封冻在永久冻土中。而全球变暖不断增强,就会加速这些远古细菌,病毒出现在地球上,这就是人类最担心的事情。
而很多未知的病毒也是封存在地下,致命的或不致命的都存在。
一旦它们随着地球的气候大规模释放出来,那么人类最担心,最害怕的“病毒入侵地球”就可能会出现。
这个时候,地球的生命生存就可能面临危机了。所以,全球变暖持续发展,人类最担心的或将发生,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