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渲染@365
(2022-06-10 23:45:47)
标签:
365文化 |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晴转多云
22/33。
吐槽大会是脱口秀,人们把它当成了笑话,这样的场合被称为笑场。吐槽过度不是优势,更不是什么诱人的东西,它倒是负面事物的源头。没有人喜欢吐槽达人,偶尔的牢骚也许可以调解气氛发泄不满,可是过分的渲染并不是积极的行为。
打工人觉醒时刻:数百万人正在tiktok上围观办公室吐槽大会。
几年前,酒吧是国外上班族吐槽工作的首选之地。不过在大流行两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各地的白领们开始拿起手机,在tiktok上大谈朝九晚五那些事儿,#worktok或者#careertok,#work等相关标签在tiktok上蔚然成风,引发数百万用户的观看和评论。
大家吐槽的点从zoom通话要打开摄像头,到老板突然要求签到……任何跟工作相关的细枝末节都成为可以细究一番的槽点。
看起来这仿佛只是媒体平台的又一个短暂流行的标签,但也有人表示,这是全球打工人的“集体觉醒”时刻。
大流行已经两年了,全球的员工都累了。心理健康不佳和倦怠很常见,尤其是在低薪和从事基础工作的打工人中。这段长期的不确定性使许多人重新审视了雇主在使事情变得更糟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创纪录数量的打工人正在离职寻找更好的选择。
但有些人走得更远,大声地想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否有目的——或者经济体系本身。这些人是“反工作”运动的一部分,该运动旨在消除支撑现代工作场所的经济秩序。植根于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批评的反工作人士认为,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不必要的。相反,他们强制实行工资奴役,剥夺打工人产出的全部价值。
一
闲极无聊的灵机一动
美国技术客户经理蔡斯·科尔曼的视频在网上已经获得了近300万次观看,他的话题涉及休假时无法断网休息,整天淹没在用不停休的电子邮件中等。英国律师亨利·纳尔逊·凯斯拿老板的微观管理开涮,甚至直言,在公司看来,职员都是消耗品,大家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福祉。
在tiktok上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视频,一位Z世代的用户发问:“我TM的该在办公室做什么?有人跟我解释一下吗?我完全搞不懂状况。”
这则视频甚至引发一位hr的回应,这位博主戏仿企业行话给了一段回复:“我很高兴你会问到这个问题,接下来我给你一下关键的意见”,她解释道,你要“将带宽最大化”,以“取得有效进展”,然后“回圈”“搁置再谈”,如此不必“重新发明轮子”以“达到Q4的计划”。
客户经理科尔曼说:“老实说,总在沙发上躺着太无聊了。”
他是2020年初加入tiktok的。当时,他的公司开始远程工作,他发现自己工作日的日程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中午洗澡、午睡、洗衣服。在浏览tiktok的时候,他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人,很多远程工作的白领们会在工作任务的间歇时间处理家务,还会“摆动鼠标保持时刻在线”。
负责招聘的琼斯也是在大流行期间开始使用tiktok,主要是她很怀念坐在办公室里大家一起分享故事的那种友谊,现在,她可以在线上针对工作方式的变化跟大家聊聊天了,这样也不错。
“我没有在
Ins上开设这个频道,因为那里只有我的朋友和家人在关注我,”琼斯说。“在
TikTok上,算法会把你推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面前,这真的很有趣。”
二
不是吐槽,是广泛的共鸣。
对于律师纳尔逊·凯斯来说,#worktok
展示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如何度过这段共同经历的,无论我们的工作是什么”。
“大家的办公生活是大同小异的,几乎是一种普遍经历,”他说,并补充道,他的本意不是抱怨他的工作或同事,他称之为“支持和伟大”。对他来说,#worktok
更多的是关于“企业环境本身的细微差别和挑战”。他认为,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打工人们,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间“感觉不那么孤单了”。
他说自己之前发布过一段因为工作电话哭鼻子的视频,许多评论者回应说他们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作为一名初级律师,我以前经常被老板称为蠢货,问我'有没有脑子',所有这些让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压力很大、倍感焦虑,有时还会因为焦虑而在办公室的卫生间呕吐,“
他说。“不幸的是,这不是我独有的,也是许多初级律师和年轻专业人士每天都会经历的事情。”
专家们说,确实,这些视频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令人意外。“(工作)
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话题,”社会分析公司Hootsuite
的高级社会营销经理阿曼达·伍德表示同意。对于那些想要加入对话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环境,进入门槛很低。“TikTok上有许多不同的亚文化,所以很多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这些视频提供了轻松的入口,让人们就工作里不喜欢的地方产生共鸣——但它们也反映了随着大流行的持续,工作中许多弊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审视和反思。
三
打工人的集体觉醒。
虽然其中许多视频都带着讽刺的口吻,但#worktok
上出现的抱怨往往也是真诚的对话,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支持或职业建议。
例如,在琼斯的一段爆火视频中,她依靠自己作为招聘人员多年的经验,为大家提示面试中的“危险信号”,以便她的观众可以避免有毒的工作环境:“700
个面试步骤?” 她在一个视频中说。“红色警告!” 借着tiktok,她不只自己发泄情绪,还能为别人提供切实有用的建议。
科尔曼认为,#worktok
的兴起是对当前工作状态进行更广泛大众意见的一部分。
例如,员工“不一定需要每天都在办公室”。或者,与其在不必要的 Zoom
会议上浪费时间,远程工作人员可以“打个盹,因为‘前一天晚上我没睡好,我的小狗整晚都没有睡’,或者‘我可能病了’”。他说,这些
TikTok 视频象征着工作的灵活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状态,打工人的心理健康意识等都有着可以改善的空间。
Hootsuite
的伍德补充说:“大流行推动了这一点——我们发现了企业文化的荒谬性。”
科尔曼认为,#worktok
是打工人目前正在经历的“集体觉醒”——打工人抱怨有毒的事情,比如老板期望
24/7时刻在线的可执行性是有原因的。“我并不总是需要为其他人服务。我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照顾好自己,”他说。
目前,#worktok
可能只是过去的欢乐时光:打工人聚集、欢笑、分享经验和发泄情绪的地方。“你在和你不认识的人交谈,可能永远不会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但你正在建立联系,建立关系并向他们学习——这对于我们的文化在过去两年中的适应方式至关重要,
”琼斯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以人为本的运动。”
前一篇:没有了血肉的骨架@365
后一篇:甘愿寂寞@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