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八十六@365
(2022-05-17 15:00:02)
标签:
365三农 |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疏附县 晴 12/25。
零
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三农问题需要深入细致反复研究,还不一定研究得清楚。我们一些所谓的研究,你都不知所云,几个是似而非的概念,语无伦次的逻辑,模糊不清的论点论证论据,他本来就没打算说清楚,他估计大多数人也没打算弄明白,不过有些语言的组织、常有的人设及物设的铺排、混就的名誉和地位交织成一幅抽象画卷,号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不济也可以说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不足为训。
乡村振兴是现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一个大框,包罗万象,所有的什么东西都可以装入其中,变型金刚,一度有替代三农工作的认识和实操,混乱了很长时间,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澄清,农业农村部门与乡村振兴部门职能一直演绎着包围与反包围的游戏,经常是农业方面的文件可以完全用于乡村振兴的文件内容,乡村振兴的文件大部分讲的都是三农工作,如同我们很多文件的边界一样一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这种现象应该存在长期了,方方面面的,领导们不清楚?非也。这是政治治理的需要?
现在的村集体经济壮大的话题很热,似乎各方面都想尽办法保留下集体的影子,可我看到的村集体基本就是个空壳,所有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县乡决策、核算,村两委没有发言权决策权,只有落实的责任,更有替死鬼的事实。甚至村两委的主要成员也都干部化了,机关化了,是乡政府的派出单位,代言人,他们与村民基本没有什么利益连接,只是落实上级的指示文件要求,农民面对的就是这些外乡人。即便是乡政府,也都是游击队,县城居住,家都在外地,几年都换了位置,跟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
专题研究:做好“三农”工作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迈入新征程,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17日 11版)
一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夯实国家安全基础(作者:宋洪远、江
帆,分别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此,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主产区要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稳定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二是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四是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要求,合理制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范围;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五是提升粮食市场调控能力。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加强粮食监测预警,健全多部门联合分析机制和信息发布平台;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有效降低粮食损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此,要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居民食物营养健康水平。一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完善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家禽业;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渔业和盐碱水养殖;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糖料、蔬菜、茶叶生产,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等特色产业。二是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支持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加强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加强特色经济作物、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优势区建设。三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强污染耕地治理;强化农业资源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提升农业重大风险防控和产业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支持农业企业牵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或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加快研发制造适合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高效专用农机和绿色智能畜牧水产养殖装备;健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加大对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五是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完善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保险、用地保障等政策;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六是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推动大江大河防洪达标提升,调整和建设蓄滞洪区,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发挥农业保险灾后减损作用;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进口管理机制,稳定大豆、食糖、棉花、天然橡胶、油料油脂、肉类、乳制品等农产品国际供应链。
前一篇:喜忧参半@365
后一篇:读书,那么好的事一五六@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