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振兴战略八十五你储备得了吗?@365

(2022-05-15 13:11:35)
标签:

365

三农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疏附县 阴转多云 15/22。

昨天晚上与母亲通电话,她说大白菜现在价格是3元多。这是她每天必用的食材,少不了,必须要用,也是她一直以来都认为是最廉价的蔬菜了,可她怎么想到,白菜价也得3元起价了。我说吃点营养的,她说挺好的,其它的她反而消化不了,吸收不好,白菜物美价廉,吃着舒服。我记得春节时间的大白菜是5元8毛,普通的大路货,想着节后会下来的,不成想现在了,陆地菜都大量上市了,白菜价竟然还这么坚挺。
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全球性通货膨胀迫在眉睫。这就是疫情,就是战争的结果,至少那些明白人是这么说的。估计,如果没有科学突破,农产品和食品的供应一直会处于紧张状态,常识告诉我们,人类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都需要供应的保证,而越来越挤的地球村基本实现了物理层面的人类拥堵,资源消耗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处处可感这种紧迫的存在。
前段时间还和夫人商量,趁现在猪肉价低可以考虑买一些里脊肉,储备起来。可是,她很快就被疫情封在家10天,现在的猪肉价格反弹了许多,优势减少,吸引力自然就没了。这些日用消耗品价格的上涨,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可以抵挡的,随波逐流是无奈的选择,就跟娘要嫁人天要下雨一样,你能怎样。储备一个月,半年了不起了,一生都在通货膨胀之中,你储备得了吗?
禁止出口!一场全球性粮食危机在逼近,小麦已涨40%,大米涨16%,多国出手。
禁止出口,立即生效!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3日晚,为控制该国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印度政府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
13日,印度外贸总局发布通知,表示立即执行小麦出口禁令。通知还称,为保障粮食安全需求,向印度政府提出要求并且获得授权许可的国家,将能够继续获得印度出口的小麦。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小麦生产国。
俄乌冲突后印度小麦出口4月大幅增长创下纪录。不过,今年3月以来,印度热浪加剧全球小麦供应危机,热浪和干旱持续威胁着印度小麦的产量。
全球粮食安全正在引发一场担忧,就在前不久,乌克兰发布了一项紧急命令,禁止出口谷物和其他产品,包括小麦、燕麦、小米、荞麦、糖、盐和肉类等。
乌克兰政府称,他们这样做是防止本国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为稳定市场所需,并保证本国民众对食品的需求。
印度通胀率达8年最高点
4年来首次加息、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为何突然做出此决定?
据澎湃新闻援引《印度快报》的报道,包含硬粒小麦、用以制作面包的普通小麦等各种品种的小麦都已从“自由出口”转为“禁止出口”类别。
数据显示,印度今年4月消费者价格通胀率已达7.79%,是八年来的最高点;零售食品通胀率飙升至8.38%。
禁令颁布后,印度只允许两种小麦出口运输:
其一,是“在印度政府允许其他国家满足其粮食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并要“根据这些国家政府的要求”;
其二,是过渡安排下的出口。
印度央行近4年来首次加息,CPI达6.95%
就在前不久,印度央行近4年来首次加息。
当地时间5月4日,印度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地提高关键借贷利率,将回购利率从4%提高至4.4%。
印度央行此次加息主要为了抑制通胀。
受食品、燃料、家庭用品价格上涨推动,印度3月CPI升至17个月以来的高点6.95%,连续第三个月高于印度央行2%-6%的官方目标区间上限。其中,3月食品价格上涨154个基点至7.5%,3月核心通胀率则上涨54个基点至6.4%。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霞告诉记者,印度央行此次加息主要为了抑制通胀和稳定汇率。
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美元走强,印度也面临“被迫”提高利率以减缓资本外流、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的问题。
印度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
就印度经济前景而言,印度央行称,外部环境恶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持续的供应瓶颈以及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波动溢出对印度经济前景构成阻力。
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降温”,印度面临的通胀压力较难缓解。
全球小麦供给预期不容乐观!
小麦价格涨40%、大米涨16%
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冲击,据财联社援引彭博社的消息,今年以来,小麦价格今年已飙升约40%。而大米价格上涨16%,飙升的粮价对各国粮食安全构成了极大影响。
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称:全球小麦短缺正在产生影响。
wind数据显示,全球小麦期货价格目前仍在历史高位附近徘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价格于3月创下历史新高,达到每蒲式耳13.63美元,超过了2008年创下的历史高点。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市场普遍对于小麦供应前景过于乐观,未来小麦供需局势或愈发严峻。
美国农业部(USDA)当地时间周四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2023销售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约为2.67亿吨,为六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2.72亿吨。
除此之外,美国农业部在报告中预计2022-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约为7.748亿吨,预计同期全球消费量将达到7.875亿吨,小麦需求量未来将远远超过供给量。
据“我的钢铁网”今年2月报告,欧盟小麦产量占比18%,中国小麦产量占比18%,印度小麦产量占比14.11%,俄罗斯小麦产量为7550万吨,占全球小麦产量的9.7%。
今年2月下旬,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黑海地区小麦出口大幅下降,全球买家纷纷寄希望于印度的小麦供应。
2021年全球小麦出口量为2.06亿吨。
俄罗斯、乌克兰两国合计小麦出口量占全球份额的近28.5%,其中,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为2400万吨,占比11.6%;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3500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16.9%,为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已经下调了2022年全球小麦产量展望,称对乌克兰的产量预估仍低于平均水平。俄乌局势可能会使收获面积减少至少五分之一。
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全球23国出手!
在俄乌冲突引发全球粮食供应担忧并推高粮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国关于谷物、食用油等农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频出。
全球多国出手,警惕粮食保护主义
5月9日,巴基斯坦全面禁止食糖出口;
5月7日,乌克兰限制荞麦、大米和燕麦出口;
5月14日,印度禁止小麦出口;
此前,印尼宣布限制棕榈油出口,也导致系列必需品的涨价。
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公布的数据,俄乌冲突已导致23个国家转向粮食保护主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博德(David Laborde)表示,出口限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破坏了世界贸易体系。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贾沃西克(Beata Javorcik)警告称,保护主义只会“人为”推高已经处于创纪录水平的价格,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国采取的相关农产品出口限制举措旨在保障国内供应、稳定国内粮价,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维护民意的政治需求。
与此同时,贸易保护政策将进一步抬高国际粮食价格,推高进口国粮食进口成本,也不利于提振国内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出口限制措施会导致农产品供应链短期中断,影响正常的投资和贸易。
同时,出口限制往往会在各国间产生连锁反应,加剧供应短缺问题,引发全球粮食短缺恐慌、威胁粮食安全。
影响浮现
食糖方面,由于乙醇价格上涨,以及人们担忧全球最大食糖出口国巴西2022年收成启动缓慢,4月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上涨3.3%,连续第3个月上涨。
整体来看,4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8.5点,连续7个月保持在130点以上,同比上涨29.8%,较3月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159.7点环比下降0.8%。
从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贸易的影响来看,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的低收入国家面临着较大的粮食安全压力。
据财联社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当地时间5月4日发布《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2022年年初全球已有2.76亿人面临严重饥饿。如果乌克兰局势持续,饥饿人数预计增加4700万。
德国外长再次警告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13日,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再次警告了可能出现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风险。
她表示,因为地区冲突的关系,目前有2500万吨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港口,这对迫切需要谷物的非洲和中东国家来说雪上加霜。
德国是2022年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贝尔伯克当天在出席七国集团外长会时指出,近期出现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眼下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夏季变得更加明显,情况也将愈发糟糕。
婴儿奶粉继续短缺,美国会众议院发起调查!特朗普:这是“国家的耻辱”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管委员会对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进行调查,并要求相关厂商阐述将如何应对奶粉短缺问题。
委员会在一封写给奶粉行业四家主要公司的信中表示,婴儿配方奶粉短缺对婴儿人身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于低收入群体尤甚。据报道,四家公司分别为美赞臣、雀巢、培瑞克和雅培营养,这四家公司在美国整个婴儿配方奶粉市场中的占比接近90%。
此前,有4名婴儿在使用了雅培营养公司密歇根工厂生产的奶粉后染病,其中2名婴儿不幸离世。雅培方面对此表示,该公司已经对此事进行了全面调查,没有证据表明4名婴儿的患病与该公司的奶粉有关。
数据显示,雅培是美国最大的配方奶粉供应商,2021年市场份额占到42%。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数据汇集”公司总裁本·赖克认为,供应链受阻、配方奶粉召回事件以及高通胀率加剧了奶粉短缺状况。
据卫报(The Guardian)报道,白宫表示,美国总统拜登今日已与Target、Walmart及Gerber等零售商和婴儿奶粉厂商高层会面,希望尽快解决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
美国政府将计划监控价格欺诈行为,并与墨西哥、智利、爱尔兰和荷兰的贸易伙伴合作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很快宣布,加大从海外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的计划。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3日批评议员们努力通过一项400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并指责民主党推动立法。“民主党将再向乌克兰提供400亿美元,但美国的父母甚至还在努力养活他们的孩子。”特朗普当天发声明这样说道。
这位美国前总统说,没人在讨论美国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称这是“国家的耻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22年,美国家庭无法为他们的孩子获得婴儿配方奶粉。那些孩子患有严重过敏症并需要基本配方奶粉的家庭,正处于更加绝望和可怕的困境中,”他补充道。
价格连续多周上涨 出栏量仍充裕 猪肉供需趋向基本平衡。
5月13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2209主力合约以19720点报收,比4月15日收盘16640点大幅上涨了18.5%。5月份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24.51元,环比上涨2.3%,已是连续三周上涨。
猪价反转了吗?接下来价格走势如何?当前生猪供应形势怎样?养猪行业盈亏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产能接近常态
“今年4月份,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处于近几年同期中位水平。”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刘通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份,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786.03头,比2021年同期1294.53头增长37.97%;比2020年同期1105.17头增长61.61%;比2019年同期1915.87头下降6.78%;比2018年同期2046.23头下降12.72%。“当前生猪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改善,但供给仍然较充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说。
从生猪存栏看,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逐渐从高位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23亿头,较上年底下降5.9%,但同比增长1.6%,意味着今年二季度生猪出栏量依然较充裕。从出栏量看,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96亿头,同比增长14.1%;猪肉产量1561万吨,同比增长14.0%。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一季度同比增长43.4%,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71.7%。受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跌影响,生猪出栏活重开始明显下降,2022年以来已逐渐降至130公斤以内。3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85万头,同比下降3.1%,较2021年6月份累计下降8.3%。受4月份猪价回升影响,预计5月份能繁母猪产能比4月份仅小幅调减。不过,专家表示,经过持续调减,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已接近常态水平。
养殖亏损减轻
3月底,自繁仔猪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超500元;外购仔猪养殖场出栏一头120公斤肥猪,亏损接近300元。近期,养殖盈亏情况有无改善?
“4月份以来,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全成本分别约为17元/公斤和15元/公斤,目前出栏一头120公斤的肥猪,自繁自养要亏损200元至250元,外购仔猪要亏损50元左右。”朱增勇说。
养殖盈亏情况改善源于猪价强劲反弹。生猪价格从3月份第4周12.52元/公斤开始,持续回升至5月份第1周14.89元/公斤,累计上涨18.9%,不过同比依然跌32.3%。猪肉价格自4月第3周开始回升,由4月第2周22.33元/公斤回升至5月第1周24.51元/公斤,累计上涨9.8%,不过同比依然下跌32.1%。
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生猪价格比猪肉价格回升幅度更大。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区域调运不畅、生猪出栏遇阻,市场生猪供应量环比下降;二是4月份国家连续收储4批16万吨冻猪肉,地方也相继启动省级、市级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支撑了市场行情;三是养殖户对后期价格看涨,压栏惜售;四是一季度猪肉进口42万吨,同比下降64.2%,部分港口进口冻品流通遇阻。
受猪价回升以及养殖户对下半年猪价看好等因素的影响,仔猪价格连续6周累计上涨23.3%,5月第1周达到29.41元/公斤。当前,仔猪价格已回升到生产成本线或者成本线以上。
“4月份,北京新发地白条猪批发均价整体上比3月份上涨了13.13%。按照规律,4月份价格一般会低于3月份,但今年4月份价格能够比3月份有13%的回升,实属不易。不过,即便如此,4月份价格在近5年同期仍然处于较低位置。而今年的低价位叠加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运营成本明显增加,养殖场亏损压力仍然比较大。”刘通说。
保持一定期望值
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视为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5月4日猪粮比价为5.32,比2月份的4.90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猪价低点已过,未来将会震荡回升,逐渐反弹至成本线以上,但养殖户不应对后市价格有过高预期。”朱增勇说。
从短期看,“五一”后猪价将回调,但回落幅度不大。主要是因为“五一”后猪肉消费疲软。前期压栏的一批大猪可能将在5月份陆续出栏,短时间内市场可能供大于求。
不过,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猪价将会呈震荡回升走势。朱增勇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生猪出栏量由去年三季度能繁母猪配种量决定,自去年7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渐下降,仔猪供给量下降使今年二季度生猪供需形势逐渐好转,预计猪价将会震荡回升。鉴于今年一季度养殖户对三季度猪价预期较高,补栏积极性提升,仔猪补栏价格已回升到400元/头左右。外购仔猪养殖与自繁自养出栏成本将会在三季度趋于一致。
“今年4月份,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条猪批发加权平均价是16.72元/公斤,比2019年同期的18.64元/公斤下降了10.30%,销量也比2019年同期下降了约7%。这一方面说明生猪供应仍然比较充裕,另一方面也说明需求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趋于稳定,猪肉消费需求回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刘通说。
2002年6月份至2018年5月份,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这4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48个月、36个月、59个月和49个月,每个完整周期包括上升阶段、下跌阶段。目前正运行的第5轮周期,自2018年6月份至2020年8月底处于长达27个月的上升通道,自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累计19个月处于下跌通道,总计已历时46个月。
“4月份,猪价触底反弹,当前猪肉供需已由供给过剩向基本平衡转变,意味着后期猪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小,本轮猪价下跌周期或已结束,未来可能将进入新一轮周期。”朱增勇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全频共振@365
后一篇:喜忧参半@36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