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常心@365

(2022-04-18 15:00:23)
标签:

365

科技

文化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有6级风 12/24。

知网的工作人员多次到我这里介绍产品,推销他们的服务产品。因为是知识产品服务,所有有些别致。我倾向与他们合作,乐见知识被尊重被保护,希望知识产品可以价值体现。读学位的时候也使用过知网产品,的确受益匪浅。但是,对知识的需求一旦要付出成本,领导们脸色就不好看了。除了个别县市有购买服务,没有持续推进,主要的还是说基层技术人员热情不高,使用效率低。大学和科研单位是使用的主体 ,他们需求强烈,基本是刚需。不过收费还是要可持续,投入产出之间寻求平衡,微薄利润即可。
北斗已经实实在在在那了。各种的眼光,各种的挑剔,各种的诉求,都会雪片似的飘向它,有它去面对。洗尽铅华,回归平常,它也就是一款科技产品,提供商品和服务,需要公平交易中实现供需平衡,为社会贡献经济产值和福祉。与之前的环境相比,北斗现在更加平实,潮水退后留下、实实在在的交易生意,是平常心的人们之间的选择,而不是那些高大上的词语。
北斗导航已覆盖11亿人,月调用超1000亿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开始立项,直到2020年才将全部卫星送入轨道,向全球提供服务。
而北斗也是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个是美国的GPS,第二个则是GLONASS,而当北斗建成之后,我们不仅摆脱了对美国GPS的依赖,更重要的是我国也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截止至3月份,北斗导航每月调用次数超过1000亿次。这1000亿次中,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480亿次。
而从覆盖人数和地区来看,累计服务全球超过11亿人,总服务次数超过2万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另外一个数据,那就是2021年国内出货的智能手机中,支持北斗导航的手机比例已经超过了94.5%。
事实上,在北斗建成并提供服务之前,国内的导航基本上全部用的是GPS,GPS至少占95%以上的份额。如果熟悉早期导航市场的人都清楚,很多导航设备名字都懒得另外叫,直接叫GPS,GPS就代表着导航,原因就是它就是唯一。
后来因为有了北斗导航,慢慢的名字就改了过来,比如手机中的导航不再叫GPS,叫定位之类的了,原因就是这些手机不仅支持GPS、还支持北斗。
另外一些导航应用,直接只使用北斗导航,不再使用GPS了,比如道路营运车辆,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还有一些远航船舶等。
而北斗导航也不仅仅只覆盖中国区域,还覆盖到了亚太、一带一路,还慢慢的渗透到了全球的用户,这对于GPS而言,就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按照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033 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总体产值将达到8000-10000万规模,而2035年将达到30000万规模。
而这些市场,从芯片到终端再到应用服务等,均将以北斗为主,GPS为辅,你觉得这是不是美国GPS的坏消息?
中科院因近千万续订费暂停与知网14年合作?官方:属实,年内应无合作计划。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该邮件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4月17日,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自2022年4月20日起,停用CNKI数据库。以后会用万方和维普替代,查不到的文献可以用文献传递等方式。”至于何时会恢复对知网的访问,该老师表示,目前并不确定,“至少今年应该没有这个计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