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八五@365
(2022-03-22 23:04:25)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2年3月22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阴 1/4。
一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
第一次看这个短句,有些新奇,竟然有如此精辟的妙语。关键是自己都已经这个时候了,才有机缘读到它,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有了心底的触动,心有灵犀,深深被吸引其中,芬芳馥郁、沁入心脾。
佛是牢牢地霸占了你的心灵,钻入了你的灵魂深处。以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理念来获取存在,这需要的是人的耐心,悲情,完全的真诚,不顾一切的放弃利益和权利成就他人,什么都放弃了,也就什么都有了。
道是采用若隐若现的神秘力量,以最小的成本阐释自然、天地人。在5000字里释放这么大的能力,就像宇宙始于一个奇点的思路。这里面是两点论,辩证法,以柔克刚,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这是其中的精华。大概这就是他为骨头架子的意思,框架搭建起来一定是空的,里面可以放置各样的事物。
儒被做了表面文章,有些屈。细细想来有道理,2000年来,儒家统治了国人思想的绝大部分时间,可是它也都是做足了表面的东西,人与人,物与物,事与事,它们的表面都适合儒家的思想来润滑,就像接触面的润滑剂一般存在的儒家,减少了社会成本,它并不一定深入到其中,可是它仅限于此就成功了,将对象作为黑箱、灰箱一样施展自己的技巧和力量,一样发挥重大作用,而不必改变想箱体内容。
二
同事说她不知道中国还有哪次空难,她的印象中好像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查了记录,上一次发生空难的时间是2012年,她只有几岁,不大记事儿。怪不得她有这样的感觉,不会发生的事发生了,从来没有的体验让她有些惊恐,有些不知所措。随着一些画面的公布流传,铁的事实面前,她也像所有女性一样,表现出的惊恐,不安,然后是悲悯,同情,不敢坐飞机,不敢出门,情绪低落。现在的任何一次空难都是世界波,冲击的是全世界的70亿人的神经。细思极恐,3月3日-5日,我乘飞机,从昆明到乌鲁木齐来回,航程6000公里以上,历时14小时。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些豪言壮语放在此时,有些葱白无力。在灾害面前,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人的一切都显得脆弱和渺小,无助无奈的人有什么底气而言。如果让我自由选择的话,我是不会选择飞行旅途的,火车,自驾,等都是排在前面的取向,选项,飞机是不得已的,时间要求,来去是有限的,规定的,在就是每每都是一个团队出行,领导乘飞机,大家只好随他,捆绑在一起。飞机的航班都由不了自己,天气的原因,限制的原因,都可能改变,随时改签,各种的限制都决定了你的选择有限,随意不了。经常的出行都是苦行僧的夹行,被各种的板面夹在中间,有轨无轨的杂合,有序无序的同流,你的旅行感受一定有不协和的内容,多半与交通相关,所以每一次预留的耐心都用于候机厅、露天车站和臭气熏天的售票大厅,而且每次的预留都不足以面对这种的不测风云,总有系列事件突破你的底线和天花板,让你诅咒发誓,有什么好的,下次不来了,可是那一次的誓言兑现了?寂寞与冲动这对孪生兄弟时时敲诈你的内心,把握你的软肋,及时怂恿你的激情,掩盖曾经的囧途的心酸。被子弹惊起的鸟还会再次翔集到那里,不是她忘记了曾经的恐怖,而是饥饿和香气令它冒险,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简单的道理。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冒险的旅程的开始,尽管刮刮坠地就是预感到世间的艰辛而不愿入世,可是由不了自己选择的出生从那一刻就将你抛入了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慢慢地你开始适应了这种冒险,甚至有些欣赏这样的旅程,开始迷恋有些富有刺激的环节,热衷于一次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享受这种生活的起伏。绝大多数的人尽管厌恶躲避风险,可是生活压力逼迫他们去面对,由于小概率而侥幸,苟延残喘地度日如年,不知所终。这就是人们喜欢说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内心的平静与风华繁盛的世界的平衡之间寻求那条联系的纽带。危险无处不在,绝对的安全只有另外世界,不测风云风驰电掣,岁月静好久久难以如愿。因噎废食不可以,因为事故而放弃行动不足取,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进行,社会还要运行,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宇宙没有个星球是正常的生息洪流。释怀吧,生老病死、循环往复,都是自然过程,都是自然现象,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就像萤火虫一样,发光发亮于一时一隅,也唯有有缘者看见,其余无缘世界又有甚相关?这仅有的相关的有缘者,因此产生的情绪,感情的触动,形成的一个圈子,一个特有的磁力圈层,有些相似相近相同,相互的认知和体认,情感的共鸣,交流沟通,令这个圈域有着区别于其他的味道和气味。仅此而已,不可以奢望更多,也的确没有其他可供我们享用。聚散都是缘,来去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和愿望,也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否则无异于地狱。赤条条来去,来去无牵挂;活脱脱生死,生死无遗憾,无痛世界该是个什么感受?免死社会还是人的已存?与生俱来的恐惧、痛感是上天赋予人的天资,连同我们的幸福、高兴、快乐,搭配给我们人类吗?让我们知道他的厉害,懂得感恩和谦逊而不至于无法无天,知道我们的有限而不敢胆大妄为。对立面的一同赋权,让我们成为矛盾体,成为难以自拔的双面人,孙悟空的紧箍咒的秘码始终掌握在如来佛的手里,这就是上苍的安排,人类的命运,我们的命运。
三
有位朋友,很长时间不联系了,今天又打来电话,聊一会儿。也没特别的,寒暄之后,一如既往想看看有什么生意上的机会。多年以前也是同样的话题,现在还是,退休了多年还惦记着弄点事儿做,还是那样的激情,还是那么的执着,真不知他如何保持了这份热情和干劲儿。其实,我现在帮不上他什么,之前也帮不了他什么,可是同学之间就是这样,似是而非的想法,以为你能怎样,却不知隔行如隔山,隔山打牛,隔空喊话,都是隔靴瘙痒,对于这样的事儿是没有可操作性,可他不这么认为,都是领导干部,怎么都有些关系,而且都可以说上话,而且都知道的多,什么都懂,这样的想法还比较顽固,我或明或暗示多次拒绝了他的请求,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自己。几次勉强帮忙,也硬上弓,明知不太靠谱,结果可想而知。都是半途而废。我这人不喜欢这样的事儿,不热衷拉关系找门子,从来不上心。可这样的面子,又回绝不了,有时有些不知所措,好在都是从小的朋友,成与败都无伤大雅,深入的交流谈不上,同学的情谊依然浓厚,也许只有发小的关系才能维持这么长久,生意经念的如何对它影响不是致命的。在我这,不过是朋友的情面,有一搭没一搭的,不当饭吃,在不违反纪律的前提下,权当是顺水人情,能帮的帮一把,不想从里面与自己有什么深的瓜葛,所以也就不是那么深入其中。在现今的社会,工程项目的争取可是真金白银、真枪实干,那些包工头哪个不是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我这位朋友实际上已经落后了,江湖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江湖,世界已经不是他熟悉的那个社会了,像他这样空手套白狼的时代早已落伍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嫌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还不够,大小公司层层转包、层层盘剥,到了施工单位已经是所剩无几的利润,一不小心就会亏本,甚至很多掉入各种的陷阱,比如甲方的资金拖欠,比如项目无厘头强制管理,等等各种风险会令施工方困难重重,俗语说,不干等死,干事找死。工程这些年不好干已经是常态,很多投资人血本全无,欲哭无泪。当然,任何时候事儿都需要人来做,都要有极大的热情和智慧的人投入其中,也必然地要让大多数的参与者有利可图。每个参与者都认为自己是最适合的项目人选,用自己的优势击败所有对手,拿下项目,都想着可以从中获取利益,也都寄希望于正常的项目管理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可是,我们的现状并没有那么乐观,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过程并不是那么的透明,并不是按照普遍的规则,夹渣着乌烟瘴气,而且普遍盛行,这也是很多人坚信工程建设领域的乙方是靠寻租获得生存的理由。尽管采取大量的措施严厉的手段打击不端行为,可是屡禁不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手段更加隐蔽,两面人更加冷血,台上台下对照更加狗血。可怜那些还指望靠喝酒交朋友拿项目的人,那些希望人脉可以定乾坤的人,那些指望少出血多跑腿的人,他们哪里知道游戏规则变了,玩法不是老套路了,不见兔子不撒鹰,小打小闹的小儿科根本适应不了现在的集体作案、组团寻租、长线运作、人性化操练的一条龙、组合拳,神不知鬼不觉中敲定,风轻云淡里跑马,系统性犯罪、智慧型作案,散兵游勇完全不是这个平台的玩家,够不上台面。偶尔听到一星半点,也当是开眼,跟传奇传说一般,除了瞠目结舌,我们只有从小说电视里学习了解台面上的事儿了。
发财,除此之外就是在想着发财。每个人都不会与钱有仇,尤其那些口口声声不爱钱的人,声称对钱没感觉的人,要么是另类的炫,要么是故意的酷,再不就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他们其实才是敛财的高手,有想法有手段,心狠手辣的主。爱财并非不君子,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样是爱财,道有不同,有打家劫舍的,有越货劫道的,有抢有盗的,有坑蒙拐骗的,更有起早贪黑的,鞍前马后的,创造利润吃红利的,出点子卖知识的,其中的差别表面上并不明显,骨子里却是人间的道德沟壑。够吃够喝有个够,百亿千亿没个数,这是自己的判断依据,价值尺度来自视野的范围、事业的广度和我们翻的筋斗的大小,以及内心的刻度。问心无愧,简单的判断,却有着个性,因了人的不同而各有解释,君子可以聊慰平生,小人可以丰衣足食,各有盘算,各有秆称。各路神仙,劲儿往一处使,都一同朝钱看,各显神通,都往金银凑,这是我们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构建的现代社会,各方诸侯都有的共识,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它成为了全人类每一个个体的共同的追求,这是天地间有意义的事儿,至少多了一个共同点。当然凡是都有两面性,钱也有不协和处,僧多肉少,钱有些紧。饭要抢着吃,酒要划拳喝,挣来的钱格外香,偷来的银子特别亮,剑走偏锋的刀光闪闪下的银锭不过是火烧连营的英雄豪杰的附带产品,它陪伴的是视钱财如粪土的英雄,他们夜里挑灯看剑的侠肝义胆,散尽家财广聚天下英才的英姿勃勃,行云流水、意气风发的惊鸿一瞥,情义永远排在利益前面,这也许就是君子,他对钱有个度,他有比钱更靠前的东西,他不会因为钱这个结果而不择手段。
前一篇:可以承受的牺牲@365
后一篇:乡村振兴战略八十二@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