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语--下乡的日子
“我们离开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
12月11日,这一天谁会忘记,就像镶嵌在心里的宝石---1968年12月11日是我下乡的日子,一晃至今55年了,难忘那年那月,是歌声又把我的思绪带到遥远,但是那种永远抹不掉的情结多年来却始终伴随着我,第二家乡永远在我的心里!
翻开相册,还是忍不住的看一遍,是乡亲们一个个又站在我的面前。天冷了,嘘寒问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
,那一句句嘱托,在这一天,更加强烈的激荡心怀,时过境迁,回忆着....回忆着....
知青四姐妹
火车站人山人海,我们相伴着,挥泪告别了家乡父老,难舍难分的情景在眼前闪过。随着汽笛长鸣,滚动的车轮发出低沉的隆隆声,我们从大城市出发了。火车、敞篷汽车,马车、牛车,一路接力相伴,风尘仆仆在12月14日到达目的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接纳了我们,从此有了第二家乡。
来时的路上,飘飞的小雪粒摔打在脸上,落在身上,天气好冷。雾蒙蒙的天,迷茫茫的神情,因为晕车,呕吐,眼前掠过的景色都无暇顾及,忽闪着抛在了脑后。敞篷汽车载着我们和行李,行驶在盘山道上,不知道绕了多少道弯,翻了几道梁,抬眼向山下望去,下面的汽车如同“火柴盒”大小,深不见底的沟壑,心惊胆寒。
快到村的那天晚上,天上的月亮那么清亮,白天还阴着的天,晚上月亮却露出了笑颜,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色彩?静谧的夜,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远望大地山丘,早已雪野茫茫,阳坡裸睡的庄稼地,酣态淡然沉静。公路两侧的村庄隐约传出汪汪的狗叫声。
其实,夜并不沉静。
一辆木轮车,一头老黄牛,行进在被雪覆盖的冰河上,车轮碾轧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成了夜晚的交响曲。月夜多美啊,雪白的世界,如同我们纯洁的心灵。记得那晚一丝风都没有,牛车上的我们晃动着,流动的身影与大地亲吻着,我想大地或许已被惊醒了,它早已敞开襟怀拥抱着我们。
一路风尘,上坡下坡,沟沟坎坎,身后渐行渐远的车辙,回头再看心里一阵紧张,真的担心会掉到沟里呢,其实这是多余的揪心,老黄牛心里有数的很,绝不踏空一步。眼前的夜景已够我们心醉,我们将要到达的新家会是什么样?激动的心情,想家的心泪,交织在一起,在各自的心里涌动。默默无声,没有眼泪,没有笑声,一个陌生的世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个人心里都怀着好奇,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借着月光,瞻望四野,高山耸立,错落有致,看不清都有什么树,近处山崖上亭亭玉立的小树早已脱去了嫁衣,孕育着来年新的生命,交错的枝桠像是在欢迎我们,一切都在隐约中。农家的民居大门紧闭,时而传出婴儿的啼哭和喃喃絮语。冬季,乡下可是两顿饭的,想必我们到家的时辰已经不早了,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车停在了村子中间一处院落门前,“到家了”,车老板提高了嗓门说了一声,原来他就是我们的生产队长。房东大哥早已等候在门口,帮我们把东西搬进了他家的对面屋。一间很平实很简单的泥坯房,成了我们四人共同生活的新家。
屋里暖暖的,土炕热乎乎的,房东嫂子生怕我们挨冻,早已烘暖了屋子。一台火盆守着炕边,炭火忽闪忽闪的,望着这几个并不俊俏有些胆却的“丫头片子”,似乎也在好奇呢!红色的大躺柜在地上贴墙躺着,窗棱完全是用毛纸糊的,一领炕席干干净净,用秫秸扎的门大开着,这是队里临时给我们安排的住处(正值冬季,还没来得及盖新房),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陌生,心里的滋味无法形容。
时间不早了,几天的劳顿,困乏催促着我们进入梦乡。是不是我们四人做着同一个梦--想家,不晓得,我也未曾问过我的姐妹。从那时起我们过上了没有父母呵护的独立生活,那一年我们十七、八岁,就如同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从零起步,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的一天开始了,出门见山的感觉对我们来说很新鲜,身居大山的怀抱,感受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襟怀。
乡亲们赶来了,男女老少,小孩子们你拥我挤把窗眺望,这城里来的“丫头们”也着实让年轻的小伙仰慕,他们屋里屋外的站着,低声细语,有的都不好意思的看我们一眼。说来也是,初来乍到的我们也羞羞答答,被那么多陌生人瞧着,十分腼腆。
老一辈的叔叔大爷吧嗒着烟袋,婶子大娘手里拿着没有纳完的鞋底,嘘寒问暖,时不时的说一些俏皮话,方言土语,我们懵懵懂懂。在祥和的氛围中,亲热有加,一阵说说笑笑,屋里的气氛很快就浓烈了,欢笑声第一次随着烟雾在有限的空间里萦绕,打消了我们即时想家的情绪。从这天开始,眼前的乡亲们就成了我们终生牵念的亲人。
时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在乡亲们的精心呵护下,我们长大了。忽然有一天,我们像风筝一样的飘起来了,三年、五年、六年,我们陆续的飘呀、飘的,飘向了远方。
时光逝水,一晃就是几十年。山水相隔,遥遥相望,魂牵梦萦,依恋的情感,始终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直到现在却成了我们永远的牵念。
当我们重新踏上家乡小路的时候,油然升起的亲切感涌上心头,离开与重逢都让我们泪流满面,依旧不变的乡情永远在心中流淌。回想几年的乡下生活,虽不惊天动地却是与乡亲们同甘共苦的真实感受。
最记得四叔累了一天搂来的一大背引火柴(可以用多半年),默默无声放到我们的院子里;最记得凌晨为了我们推谷子,来帮我们牵牲口套碾子的李生三哥;最记得洪水来临相救相携的那一幕,李树贞嫂子、李财四哥,恩情难忘;最记得与乡亲们深山育林的情景,扛着被砍下的大小树艰难的在树丛中绕行,热的时候汗流浃背,冷的时候如冰片贴身;
最记得生病的时候,乡亲们的关怀备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呵护;最记得暖屋热炕盘着腿和乡亲们共进喷香的农家菜肴,感受家的温暖;最记得田间挥汗如雨,体味农民的艰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最记得思念家乡父母的心情,泪水滴湿无数张信纸;最记得....最记得那一桩一桩往事,数不胜数的温情!
我选调在县城工作时,记得一九七五年县里发生一起爆炸,相隔一百五十里地的乡亲们听说后,老队长马上派他的女儿来县城看我,看看我有没有受伤,看看我单位住的地方是否安全,有没有受到牵连...自从我离开他们以后,犹如远离家乡父母的孤雁,乡亲们还惦记着我,时常来探望我,这对我来说,见到她们就如同见到我的亲人一样,常被温暖感动的落泪,如今回想起来,仍会热泪盈眶。
每当想起第二故乡,那种浓浓的乡情总萦绕着我,那种春草花开的泥土气息总令人陶醉,那种丰收在望,收获希望的动人场面总历历在目,那些朴实的乡亲们,笑容可掬的神态总会在眼前掠过。望着照片里的乡亲们,感慨万千,无论你们走多远,无论你们在何方,我在你们的中间,你们永远在我的心里...
---谨以此纪念难忘的岁月
岁月流逝,一去不复返,长相忆,永难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