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海淀区传统文化教育的课题校,在总课题组的规划设计下,翠微小学结合本校“明德至翠 笃行于微”的校训,从不同层面展示了育人的主题,出色地承办了这次活动。
翠微会客厅,刘一达先生的“北京老规矩”呈现出浓厚的皇城根下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孩子从小学会在生活细节中传承践行文化精髓。
四节经典教学观摩课分别从诗词吟诵、义利之辩、比德如玉、中庸之道等层面揭示经典义理,并着力凸显儒家文化和当下学生生活的勾连,使他们学会明理明德、践行笃行、意情愉悦、健康自我。
“论语心读”教师论坛将教师推上前台,让他们畅谈在经典的影响下,对教育目的、教学对象、教育时机等诸多方面产生的新的理解和感悟,并学会在坚守君子人格、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传统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灵活应对当下新的教育场境,确定适当的教育目标、教育路径、教育方式。
“人与自然”的诗词吟诵,让学生体会中国人天人合一之趣、之情、之理;“家国情怀”诵读展示,让学生在诗教中体会家国一体的情怀,丰富和升华中国人的情感,高尚和高贵中国人的灵魂!
名家讲坛北师大李山教授的《诗教传统与文脉传承》,让听者沉浸其间。他对《诗经》出神入化、融会贯通的研究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与温暖。
许培军校长发言非常精彩,许校长从参观敬德书院、海淀西山孔子学院所见所闻,到翠微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结构解析,到翠微教育集团计划在北部校区筹建敬德小书院的思考,她的汇报让与会者对这所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认同。
翠微小学有中华传统体艺课程(技艺类),如面塑、书法、国画、篆刻、武术等,它让学生专注精心,身心进入空灵状态,沉浸于艺术的创造和身心的陶冶;有中华传统经典课程(知识类),如国学积淀、诗词诵读、知识介绍等,它让学生在积累诵读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社会认知、高雅的情韵气质;有中华传统节日课程(体验类),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它让学生在节日的典故、风俗中体味中国人美好的情感与生活。
在众多课程中,翠微小学更强调诗文的诵读积累。因为小学是学生记忆的黄金阶段,是人生道理懵懂的阶段,应该避免过多地解读艰深的经典。学校编制了小学12个学期的诗文积累手册,每周安排三次诵读课,每学期各种形式的展示,并颁发达标同学的精美证书给予收藏,激发情志,以此影响孩子做人的格局、气象,即所谓情飞扬,人灵秀,志高昂。
而翠微小学的校训“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更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今年正值翠微小学建校六十周年,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在翠微的六十年血脉中生生不息,“明德”、“笃行”一直是翠微小学立校之基和育人之本;比德于玉、君子风范的“翠”一直是翠微小学的教育追求和教育境界;无微不至、积微成翠的“微”一直是翠微小学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