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以为撤军就一定是件容易的事吗?

(2013-04-09 10:32:36)
标签:

上山容易下山难

进军容易撤军难

理论容易实际难

难题解决方案

文化

有高山旅游经历的人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什么理论上下山容易而实际上下山却更难呢?如何才能摆平这类奇怪的难题呢?李世民用他的玩法给这个传说中的怪难写出了一道高分答案。

 

618年4月(武德元年),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十万大军来到东都洛阳附近,驻扎在芳华苑,目标:占领东都。

李密闻讯,立即率军出战。

数场激战之后,各有胜负,谁也搞不定谁。

就在两支军队纠缠不休的时候,李世民突然意识到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关中新定,根本未固;即使唐军侥幸夺得东都,最终还是守不住。

李世民立即同李建成商量对策,两兄弟最后做出决定,停止这场已经发动的战争,向关中方向撤军。

两方的战斗正处于胶着时期,军队部署成犬牙交错的状态,在没有分出最后的胜与败之前,是你想撤军就能撤得掉的吗?

就如一项大的工程,已经开工上马,不是你领导人想停就能停得下来的。

任何运动中的事物都有惯性,何况如此之大的军事行动。

运行中的火车,当司机发现前方有特殊情况时,不是想拉急刹制动就随便拉的。刹车踏板如果一脚踩下去,有可能车毁人亡。

两个仇人打架,一心一意要取对方性命,非要拚出个你死我活来。双方打得正起劲的时候,你一方突然不想打了,想回家喝茶了,这样的情形之下,是你想跑就能跑得掉的吗?

该如何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呢?

李世民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手法撤出这场争夺战。

撤军前,两兄弟在三王陵设下3支军队埋伏起来。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兄弟俩的军队一后撤,李密派段达率领的军队立即跟进追击。

段达追到三王陵时,遭遇兄弟俩埋伏的兵马的袭击,段达兵败而退。

李世民乘胜追击,大军进到东都城下(斩首四千余级)。

相对于李世民而言,李密的势力太过于强大;对于李密来说,这点小损失算不了什么。

不过,李世民撤军的目的达到了。唐军往后撤时,李密的军队再也不敢跟在唐军的屁股后面死打猛追。

正是这场小胜仗,唐军在这里初步立下脚根。李世民在这里设立两个郡,委任将领镇守。完成这些工作后,李世民迅速将军队撤往长安。

李世民的玩法,正如李六跟周七打架,李六料想自己打不过周七,跑又跑不掉。于是,李六想了一招,不打败周七,只对周七的某一个部位下手,把周七的脚打痛。趁着周七停下手来抚摸痛处时,李六抽身乘机逃跑。

本文摘自我的最新作品《大唐霸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http://s7/mw690/bf8e4cc6gd9e47be591e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