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夜醒、夜惊,应该了解的针对性措施

(2015-10-30 08:10:47)
标签:

杂谈

小土叨叨:这篇是我之前发在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上的文章。


孩子夜醒是最令家长苦恼的问题之一。


夜间随着孩子的哭闹,家长也会不断地醒来。孩子是饿了吗?是不舒服吗?是做噩梦了吗?


首先要知道,孩子夜醒不等于饿了。


夜醒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屎尿、湿疹、冷热变化、白天受到刺激、换环境、家里来人、妈妈开始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叮咬都可能导致夜醒。


下面就来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善夜醒问题。



夜醒主要有哪些原因?


1. 生理因素导致

比起成人,刚出生的婴儿刚每次进食吃得很少,一顿吃完 2 小时就会饿。此外,婴儿的睡眠周期也比成人短。这些都是婴儿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


但是,随着婴儿长大,尤其是夜醒还远远没到孩子的饥饿周期,主要原因就不再是饿了。


2. 睡眠习惯导致

抱着或者奶着入睡可能会造成孩子依赖。


如果孩子睡前基本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嘴里含着美味,很容易认为只有抱着或者吃奶才能睡。这种情况下,醒来哭闹也是难免的。


孩子一醒,家长就塞奶头,无原则一味靠喂奶哄睡,是长期习惯性夜醒的主因之一。


3. 夜惊、噩梦

夜惊:是一种非正常的、意识不清的觉醒,会伴随比较严重的哭闹。


对于这种现象,一般解释是婴幼儿睡眠模式还不成熟,在睡眠阶段转换期间,没顺利过渡就陷于既非清醒也非睡眠的意识模糊区域。


噩梦:噩梦也可能让孩子惊醒,醒来后往往要家长安抚才能继续入睡。


噩梦醒来常见于 2 岁之后的幼儿期,但针对婴儿期来讲,夜惊和噩梦都是非正常觉醒,区分度并不高。



习惯性夜醒,主要是家长的问题


很多孩子每次夜醒都有固定的时间,几乎是「对表醒」,被称为「习惯性夜醒」。


习惯性夜醒一般是由于在这个时间点孩子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但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并且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变成习惯固化下来。


比如家长在夜里 11 点主动喂「迷糊奶」,过不了几天可能会发现婴儿就像上了闹钟似地,主动在这个点醒来,而此前几乎从来不会 11 点醒。


生病、长牙、妈妈上班之后,有一段时间孩子夜醒会很频繁,家长给与安抚也是正常的。但情况恢复后,家长没有及时调整,就可能导致孩子习惯性夜醒。


所以,夜醒并非都是因为孩子有生理需求,还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为干预的结果。





判断原因,才能合理应对


如果不理解孩子夜醒的真正原因,就没办法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家长要稍作判断,不要急于用抱或者喂奶制止哭闹,否则这些不合理的干预还可能导致孩子习惯性夜醒。


1. 分析夜醒的类型

频繁夜醒的三种情况:


(1)前半夜醒得多,每隔一小时甚至 45 分钟就醒,后半夜反而睡踏实了。这可能和孩子胀气、消化不良、热、分离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2)前半夜有 4 小时以上的长觉,后半夜一两小时醒一次。可能是孩子养成了不好的睡眠习惯,比如不抱、不喂奶就不能入睡。这类情况比第一类常见。


(3)整夜都多。


非正常觉醒的两种情况:


(1)夜惊一般发生在晚间入睡后的 1~4 小时。


(2)噩梦一般是下半夜发生。


2. 注意夜醒出现的时间长短

突然出现的夜醒:往往有生理(长牙、猛长期等)或心理(受惊吓等)上突发的原因。


长期存在的夜醒:一般是孩子先有生理上的影响因素,家长给予了额外的安抚,但后来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孩子养成了这种习惯。



针对原因改善夜醒


1. 生理因素导致夜醒

首先要解决产生问题的生理因素。


尝试白天规律作息,保证白天要吃饱,别让孩子饿醒,还要避免孩子过度疲劳。


2. 睡眠习惯导致的夜醒

如果是睡眠习惯导致的夜醒,家长可以尝试改变孩子睡前的条件。


可以逐渐减少喂奶喂到孩子睡着之后的次数,在喂到迷糊的时候尝试取出,留给孩子自主入睡的空间。


在相对比较容易入睡的时间点,用弱安抚(短暂抱、拍拍)替代强安抚(含奶),再逐渐用不干预(哼唱)替代弱安抚。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家长保持充分的耐心,做好承受一定挫败的心理准备。


3. 夜惊、噩梦等非正常觉醒

夜惊和噩梦更容易发生在具有以下特点孩子身上:


  • 作息不规律、睡眠自主性不强、严重依赖睡眠道具、睡眠偏少;

  • 睡前摄入过多液体,有憋尿情况;

  • 睡前过于兴奋,或父母和孩子互动很少,孩子有焦虑情绪。


如果婴儿夜里惊醒,突然大哭不止,无法完全辨识父母,必要时父母可以开灯或者声音叫醒他。孩子彻底醒来反而就不哭了,有的甚至还会笑。(注:虽然有一些关于睡眠的研究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叫醒孩子,但实际情况中,有不少是叫醒反而缓解了。)


有一些情况下宝宝醒后仍然有情绪,这时家长可以尝试:


  • 用哺喂、抱等方式安抚孩子;

  • 用言语、抚摸进行安抚;

  • 用灯光、声音甚至换个地方进行唤醒;

  • 什么也不做,等待孩子自己度过这个异常阶段(大概会用十几分钟)。


婴幼儿受发育阶段所限,很难完全避免夜惊。爸妈也不用太着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睡眠的成熟,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





总结


养育孩子很辛苦。孩子睡了,家长尽量也要跟着一起睡,这样如果孩子夜里醒来,大人才有毅力和耐心来处理问题。


夜醒安抚的任务不能都推给妈妈。为了夫妻双方都能休息得更好,可以分工协作,爸爸守前半夜,下半夜妈妈负责照看夜醒。


不同时间节点的夜醒,继续入睡的难度也不同。家长可以从更容易入睡的时间点切入,慢慢改善问题。


比如 1 小时前刚喂过奶,不喂奶就能继续睡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比如半夜就比清晨容易安抚;比如孩子只是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不需要任何安抚,过几分钟就能够继续睡。


总之,小孩子的睡眠没有大人成熟,虽然醒太多是不正常的,但是会醒是正常的。


家长要先转换思路,不要奢望能一下子就解决孩子的夜醒问题。可以试着逐渐改善,慢慢减少夜醒次数,而不是不分原因就想一劳永逸。


这篇文章之前由“丁香妈妈”公众号推送过,感谢丁香妈妈的责任编辑:Yidan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本号延展阅读(点击链接查看)


宝宝夜醒、夜惊,应该了解的针对性措施 【下载链接】婴幼儿睡眠文档(50页)

宝宝夜醒、夜惊,应该了解的针对性措施 【必收帖】小土公众号百篇文章汇总(可直接点击阅读)

宝宝夜醒、夜惊,应该了解的针对性措施 8小时睡眠课介绍入睡难?夜醒频繁?抱睡奶睡?小睡短?小土睡眠课陪你共渡难关 sleep.ke.qq.com


版权声明:我一直专注于婴幼儿睡眠,也是个普通妈妈。本微信平台文字系原创或授权转载,非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理解。喜欢的话,请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联系我,请发邮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47a794768dabbb504faa82480659b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