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整夜觉前进 @小土大橙子
(2013-07-01 21:59:33)
向整夜觉前进
很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位宝妈的帖子提到《实用程序育儿法》中的抱起放下法能够改善宝宝的睡眠,立马入了一本,实施的第五天,第一个整夜觉出现了。此文写给和我一样困扰于宝宝睡眠的妈妈。
以我家宝宝为例,5个多月的时候基本情况正是书中所描述的无规则养育(可以参见附在后面的表格,相信有不少宝宝和我家宝宝类似):
两个半小时左右吃一趟奶,睡觉和玩的时间也不太可预期,白天以一般出现打哈欠时开始哄睡,抱着走着睡着然后放在床上为主,一般都会闹觉,发出嗯嗯咳咳的声音,有时很难分清是困还是饿的情况,甚至也会哭几嗓子。2,3个月大的时候白天几乎全是抱着睡。到4个月的时候发现可以放在床上睡了,但是还是睡不长,常常就是45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几乎没有超过两小时,睡觉翻来覆去感觉不踏实。只能靠抱着睡,推车里面推着睡或者是中间靠吃奶续觉,延长睡眠时间。
晚上以奶睡为主,头一觉入睡时间不固定,8点多,9点多都有,每天几乎都是吃奶吃睡着,头一觉稍长能够支持到夜里1点,1点之后2小时或者1个半小时醒,醒来很难安抚,吃不到奶就容易哭,一般是给奶继续睡,偶尔出现吃完奶十几分钟又醒的情况。到早上5,6点差不多就彻底醒了(吃奶也不继续睡),醒来一般会打哈欠,
如果你家宝宝也有这些困扰,那么请耐心读完下面的内容或许能够有些启发。
宝宝5个月+6天的时候开始尝试书中的方法,特意安排进食时间之后,没有太多不适应就基本可以四个小时喂一次。进展的情况大概如下(也可以参见附在后面的表格),希望给也想尝试的妈妈一点信心。
第一二天:基本适应新的作息,进食频率得到改善,平均哄睡在20分钟左右,抱起放下5~6次,小睡时间延长,出现了1个半小时的情况。
第三四天:基本确立的新的作息,哄睡的难度下降,夜间醒来的次数下降,再次入睡的难度下降,夜间抱起放下基本在一两次。
第五六天:吃奶和睡觉的联系基本消失,夜奶基本不用了,第一个整夜觉出现,白天出现了不用抱起放下就能自己睡的情况。
第六到十天:规律,小睡,夜醒,这三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仍有不少反复。有时入睡仍然比较困难,还在继续观察宝宝的习性,研究方法中。
之前看的主要是《西尔斯亲密育儿》和《育儿百科》,关于宝宝的睡眠问题还看过西尔斯的《宝宝安睡魔法书》但是始终不得要领,宝宝睡得不理想,我自己夜里也疲惫不堪。白天醒着刚费时间哄睡没多久又醒,很难有整段的时间喘气。
本来以为这是小小孩的必然,随着时间过去自然就会好的,但是眼看着宝宝就要半岁了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夜间有愈演愈烈之倾向。宝宝两三个月,我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为了避免哄睡放在床上,一放就醒,白天几乎都是抱着。百天之前还有几次放在床上自己入睡的,百天之后一次也没有出现过。我这时才意识到,每次宝宝需要睡觉,怕他磨觉,喂他吃奶,摇他入睡,可能反而错过了最好的学习自我入眠技巧的时机。关于夜奶的优缺点尚未有定论,但对我来说频繁夜醒不单是我和他爸爸睡眠受影响,主要还有几个困扰,带来心理压力:
1、
2、
3、
我听说过很多妈妈都说喜欢宝宝在怀里吃奶的感觉,或者说要珍惜宝宝依恋妈妈的日子,确实这种彼此紧密联系的感觉十分柔软,而且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宝宝频繁夜醒实属无奈,当他醒的时候他其实很困,但是却没有掌握自己如何再次入睡,或者说没有人教会他如何再次入睡,只能依赖于本能的沟通方式
也有妈妈会说,宝宝按需喂养,这句话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变成只要感觉宝宝饿了就给吃。但反过来想,一个不会说话的宝宝,几乎只能靠哭来交流的宝宝,你如何准确的判断他的真实需求呢?无规则喂养的混乱正在于此,即使再亲密,也有不准的时候,尤其是到3,4个月的时候,很可能宝宝已经把吃睡都联系在一起,如果大人对宝宝的信号不能正确解读,很可能把困当成饿。
我家是纯母乳的宝宝,我也几乎天天待在家里,但是只有最近我开始真正把睡眠问题当做一个问题去解决的时候,当看了书之后,当特地留意每次睡前表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之前的拼命啃手,用力咬,晃头,抓我头发和抠我嘴,不一定是出牙,不一定是饿,不一定是痒,很多时候竟然是困时独有。
而宝宝的夜奶即频繁夜醒区别于宝宝真正有需要安慰的醒来。判断的方法就是,夜醒时间是否比较固定,在连续几天的睡眠记录里面,我发现宝橙醒来的时间像上闹钟似的,1点,3点,5点....这其实就是已经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而真正的饥饿夜醒时间是不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有说法认为宝宝大了自然就好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多的成年人都有睡眠问题,儿时的睡眠困境是否也会带入成年呢?两者之间是否会有联系?我不得而知,但是却无法不合理猜测。
习惯的养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改掉习惯也绝不会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家人也要沟通好,没有家人的支持多半只能半途而废,那样的话宝宝既吃了苦头,又一无所获,是最坏的情况。作者以几千例的实际经验说:一个礼拜或者不到一个礼拜的抱起放下法对任何一个不管什么脾性的孩子都有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下了要改变的决心,就要对这个方法有信心,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却被很多人证明有效。
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反抗,会痛苦,一定要在旁及时安慰平复他的情绪,但是还是要坚决,很多孩子可能需要到断奶的时候才真正的被提上日程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也是有相当的痛苦程度。与其如此,长痛不如短痛,早些做改变也许反而减轻宝宝将来的不适应。睡眠和爬站走一样,也需要学习,需要练习,也会摔倒痛苦,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引导宝宝学习如何自我安抚,如何入眠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下面就主要是书上的观点结合我自己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
“一个婴儿对吃睡懂多少?只有靠家长来教,制定常规程序,掌握主动权”
基本的活动顺序
我家宝宝的月龄采用的是四小时的周期,再小一些的应该是三小时。相近月龄的妈妈可以直接参考我家的日程,也可以拿书来仔细看一下。不用强调时间节点的一致,但每天的内容在顺序上应该有比较好的一致性。程序一旦建立起来,需要充分的耐心去维护,不要轻易打破,即使打破也要及时重建,这一点必须获得全家都一致认同。这点上我很感谢宝宝的奶奶,正是她的开明,才使这么难的事情有机会实施,也让宝宝早日走出磨觉缺觉的困局成为了有可能的事情。
其次
用睡眠程序实现平静——醒着被放下---情绪安抚,保持平静---
观察宝宝困前的信号,如拼命啃手,用力咬,晃头,抓头发,手乱舞等,这些每个宝宝不一样,可以通过几天的睡眠记录发现规律。发现宝宝困了,及时作出相应。睡眠是一个过程而非突变的点,从困的信号开始(哈欠等)直到宝宝进入深睡眠。不要直接把他放在床上,他翻来覆去反而更不平静,还是需要有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可以抱着宝宝轻轻的走动,或者如果宝宝情绪平静的话
抱着的时候,可以轻轻和宝宝说说话,拍拍他后背,但是一切的宗旨是平静为主,如果有灯光或者物品刺激他,让他兴奋的,尽量避免刺激,比如把窗帘拉起,让环境尽量安静。睡前程序到宝宝身体柔抱起时间也需要结合宝宝实际情况慢慢总结,我感觉一分钟左右还是比较合适的,太短宝宝情绪无法平复,放下必然大闹,太长又容易产生新的睡眠依赖。但抱是为了安抚情绪而非要打算抱着是他睡着,虽然抱久了还是有可能直接睡着,但是两者应该是有差别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用强求每一次都是醒着放下的,努力去做即可。
书中的4S方法就是大概这样的意思,我家宝宝月龄比较大了,所以没办法裹襁褓,小月龄的宝宝可以试试。
在宝宝没有睡着之前,当宝宝平静下来的时候,把他轻轻放在床上,放下的时候宝宝可能不太动,那么很好,这接近成功,用下面的方法保持他的平静。一般之前的抱着平静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宝宝实际情况来定,感觉上5分钟左右可能比较合适,如果是活泼一点的宝宝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要一直抱在手里,要尝试放下,但是如果宝宝情绪明显还是很激动的话,继续安抚,因为平静才是睡眠的要诀。
如果宝宝放下开始像说话一样咿咿呀呀,甚至声音中比较烦躁痛苦,不要着急抱起,先可以观察一下,是否可能用下面的方法使他平静下来,过度的抱起放下,反而更使宝宝受到刺激。
保持平静的办法: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在耳边发出xu的声音,注意声音要轻柔,离耳朵可以近一点,但一定注意不要直接对准耳膜,实际操作shi之类的声音应该也可以,感觉其目的主要是使宝宝的注意力不停留在哭这件事情上,他越是专心注意哭之外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平静。在宝宝的背后有节奏感的轻拍,力度不用很重,但也不能太柔弱,背部中间的位置比较好,据说太靠下容易拍到肾脏,身体其他部位拍也许也有效果,具体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尝试一下。
三个月以上的宝宝
情绪失控的时候靠抱起放下
如果这时候宝宝从咿咿呀呀逐渐开始哭或者一放下立刻开始哭,那么及时抱起他,安抚情绪,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一旦不哭,立刻放下,放下之后用上面的情绪平静法继续,如果发现失控了,再继续抱起安抚。
书上说一旦不哭立刻要放下,实际操作下来我感觉不一定要那么严格,确保情绪能够稳定是第一位的,哭得厉害的时候如果宝宝只是喘口气,却被误认为已经情绪平复,被放下了,那毫无疑问,一定会再哭,白白增加一次抱起工作量。但是抱的时间过长非常容易让宝宝养成依赖,所以一定不可以过长,建议不要超过两分钟,千万不能等宝宝在手上睡踏实了再放下。放下去的时候宝宝意识越清醒,越容易学习到自己是如何入眠的。自己入睡的宝宝,他醒来之后再次入眠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了。在抱睡和自己入睡中找平衡点,逐步过渡.
抱起放下的目的还是最终能够达到放下的时候不再哭,基于这个理由,抱起之后如果实在很难控制情绪也不一定要完全遵照书上说的完全不要晃,可以靠晃过渡一下,让宝宝不至于情绪失控。要注意把握分寸尽量不要让宝宝是被晃睡的,不是被抱在手里睡着,但如果是这样也不要着急,没有什么方法说一次就奏效的,多尝试几次才有结果是必然的。
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宝宝反应比较强烈,我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好几次都想放弃,只要我多抱着走一会或者是给他吃奶立马宝宝就能睡着,但是还是咬牙坚持住了,因为我知道不会睡觉只能让他更痛苦,睡得好才有幸福可言。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抽象的话,那么可以试试看下面的实施步骤,作为参考:
对于大于三个月月龄的宝宝,
开始实行新的模式的头一天,宝宝醒来的时候把他喂饱,以这个吃的节点计算时间,下一顿力争过四个小时再喂,以四小时为周期安排宝宝的吃玩睡(小一点的是三小时的周期)。在他吃饱后尽量陪他玩一些比较喜欢的游戏,保持比较兴奋的状态,一两个小时候之后注意留意是否有困的迹象出现,如果有困的迹象,就用情绪安抚的常规入睡办法开始哄宝宝睡觉,对宝宝说一些安慰的话,中间如果有哭闹采用抱起方法的办法。如果对宝宝说话,语气里面不要有太多可怜宝宝的情绪,要让他知道,这是学习入睡的过程,有一些痛苦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一切渡过,要淡定,给自己和宝宝信心。要用正面的情绪回应宝宝在这个睡眠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5个月的宝宝,上午下午应该各有一个小睡,时长在1.5小时到2.5小时之间,为了避免宝宝小睡时间过短,醒来的时候仍然疲劳,无法支撑到下一次吃奶,导致整个程序的时间模式都打乱,需要在他接近浅睡眠周期末端的时候,帮他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比如在深睡眠结束前五分钟(入睡半小时之后)
夜间首先要排除
宝宝如果到了每日都醒来的时间也是采用抱起放下,让他继续睡觉,甚至可以在平时可能醒来的时间提前唤醒他,再让他继续睡,这样就能打破像生物钟一样的夜醒时间。尽量顶住压力,不要回到抱着摇晃睡或者奶睡的老路上,老路一时容易却会带来持续的问题。但如果情况实在失控,暂时的妥协也是必要的,毕竟大人小孩的体力和情绪也需要保全。这不是最简单的办法,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办法,但是会有效,而且会长期有效。
宝宝放在床上之后,可以给他一些他可控的安抚物,比如娃娃比如枕头。另外抱起放下不要太频繁,放下之后先尝试让宝宝平静,也许他哭了两声之后情绪自然平复了,如果这个时候抱起,反而让他更加迷茫。睡眠中途如果宝宝翻来覆去,那个是宝宝在尝试安抚他自己,学习再次入眠,不要立即去干预。
我家宝宝白天的小睡头几天入睡还是会花大概平均20分钟的时间,但是小睡时长用了一两天就延长到过1个半小时,这是以前很难得的情况,正是这点让我对于如此费时费力的方法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第五天的时候几乎无夜醒,虽然之后又有反复,说明方法和实际情况上还要继续努力和改进,但是也是初步有了成果。
最后再分享一下看完书后,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我的一些其他感想:
·
·
·
·
·
·
·
·
·
·
·
·
匆忙写就,很多细节无法面面俱到,如果有想尝试的妈妈,最好还是系统的阅读一下书。本文不准确以及未尽之处,希望后续继续和大家交流,我们一起做有耐心和清醒的父母,让宝宝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附表1
无规则喂养 |
无规则喂养 |
6:15 |
6:15 |
13:10 |
12:10 |
18:05 |
18:05 |
|
00:00 |
附表2
EASY程序第一天 |
EASY程序第二天 |
EASY程序第三天 |
||
6:40 |
7:30 |
6:40 |
||
12:20 |
11:30 |
12:45 |
||
19:00 |
18:00 |
18:30 |
||
|
|
|
||
EASY程序第四天 |
EASY程序第五天 |
|||
7:40 |
7:00 |
|||
12:30 |
|
|||
18:00 |
|
|||
|
|
|||
EASY程序第六天 |
EASY程序第七天 |
|||
6:50 |
|
|||
|
|
|||
18:15 |
|
|||
03:00 |
02:00 |
EASY程序第八天 |
EASY程序第九天 |
EASY程序第十天 |
6:30 |
6:00 |
|
12:30 |
12:20 |
11:50 |
18:30 |
18:30 |
18: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