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特殊的“惩罚”想到的
(2013-03-21 15:46:40)
标签:
善意的惩罚
师者如蚌
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最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英国一所小学里,校长很喜欢小动物,在他饲养的动物中,有一只叫“艾克”的小狗。他经常带着这只小狗,在课余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玩耍。有一天,校长突然发现“艾克”不见了。最后,在花园边找到了,却发现小狗被剖开了肚子,内脏几乎全被掏了出来。“凶手”很快找到了,是小学生麦克。校长询问后得知,这是个好奇心极强的孩子。想看看内脏是什么样的,才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虽然很心疼自己的小狗,但校长更爱自己的学生,于是,他最终给了麦克这样的惩罚。罚他画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长大后麦克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那两幅画至今还收藏在英国博物馆里。
每次想到这个故事,我都惊叹于这位校长的这种惩罚方式。在我们眼里,麦克显然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肯定会受到另外一种严厉的处罚。如果那样,麦克强大的好奇心将会被无情的抹杀,长大后也许会一事无成。可这位校长的惩罚却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而且,这种“惩罚”里面还蕴藏着一种引导和激励的作用。这才使得这位孩子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
试想一下,作为小学生的麦克,是在自己强大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做了这样的事情,当然还需要足够的勇气。但受年龄的限制,他对这件事的后果可能并不会考虑太多,或者没想到会有多么严重。那么,我们现在的小学生虽然不大可能犯这么“荒诞”而“离奇”的错误,但是也经常出现一些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如何对待我们孩子所犯的错误呢?是不分青红皂白大声呵斥、侮辱、体罚,还是春风化雨,耐心教育,用爱去引导孩子。我想,应该学习一下这位校长的这种善意的“惩罚”,先接纳孩子们的错误,再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让他们再次扬起希望的风帆。
有这样一个词语,师者如蚌。我想,如果把孩子们的过失与错误比作一粒粒沙子,那其实就是对蚌的一种干扰和破坏,然而,“默默无闻”的蚌却接纳了砂砾,而且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爱去温暖它,去感化它,甚至把那些砂砾变为闪亮的珍珠。
河蚌变砂砾为珍珠的力量,是一种大度与无私,一种包容和接纳,一种博大与真诚,一种坚韧和至爱。试想,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有河蚌的品质和胸怀,那么,我们未来的生活中也许就会产生更多美丽的“珍珠”。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