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对“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

(2014-07-28 08:00:19)
标签:

管理者

大学生对管理的误读

大学生对管理理解欠佳

大学生该如何看待管理

分类: 职业、职场之声

http://s6/bmiddle/003vnK29zy6KFpnkF50ca&690

我们单位每年在政府的要求下,必须要消化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而这些招进来的大学生,出于对他们学识的重视,都会采取两种储备干部的方式,一种安排到技术领域,一种安排到管理服务领域,不过通过我这几年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大学毕业生刚入职场就太想做领导了,太像一个指挥官一样管人了,太想控制别人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原因为何,其实就是他们对“管理”的理解过于狭隘,对团队的概念浑然不知。所以我在这里针对大学生分享一下我对管理的看法,主要是为围绕操作层面来谈,因为这是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虽然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最浅显的东西,但是往往这些是大学生的误区所在,希望通过个人见解能给职场新人带来一点点感触。

 

首先,管理,重在“理”,而不是重在“管

在与一些大学毕业生的交谈中,我问他们是如何看待管理这个话题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一致认为:“管理者就是像一个指挥官一样,安排下面的人干这干那,不断的衔接整个工作流程”,并且其余百分之十的人,虽然嘴上的回答不是这样,但是在行动中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他们看重的是“管”,而我觉得应该看重“理”,你只有自己去做了,把整个流程渠道理顺了,你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哪种人,你才能整合协调现有的资源,如果你要在下属面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不但熟练整个工作流程,并且还能解决他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不能说所有问题你都能解决,起码大部分你要会解决,只有这样,你才能让对方服气,不然,总会有几个人跟你对着干,再加上你又是用“管”的方式,只会让工作变得一塌糊涂。所以作为以为基层管理,动手能力一定要强。

 

其次。中层以下的管理,其实是三分“管”,七分“做”

大学生有一个惯性思维,以为管理者就是一天悠哉乐哉的巡视一下工作状况就OK了,可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企业为什么要雇佣那么多管理者,用管理者的目的是什么,所有这些概念在他心里是模糊的,他们往往非常享受那种权力尊崇的感觉,没有用脚踏实地的态度去思考如何有效的完成工作,如何创新的去开展工作,我为什么说只有三分“管”,其实就是你只需花三分的精力去监督和协调其他人员,而你要花七分的精力一起投入到工作中,看到某一环节掉链子了,马上过去补位,只有你自己跳进去一起干,下面的人才愿意疯狂的干,因为这是调动工作气氛的最好方式,否则,你所说的话是没多少号召力的,可能有些人会说,管理者做过多的基层工作,他就没有时间去发现工作中的一些病症,我坦白告诉你,工作中的病症不是靠你那双火眼金睛观察出来的,是你在工作中不断做,不断的与人沟通相处,不断摸索发掘的,你只有在实践中遇到了障碍,你才会想办法去解决,一味的观察,只会被很多假象蒙蔽了双眼。

 

再次,没有团队意识,管理就是纸上谈兵

我始终认为,一个没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人是不能做管理者的,因为他们太自私,不懂得奉献精神,更不会有全局观念,所以大学生进入职场,首先学的应该是一些团队意识和精神,你能不能在团队中有出色的表现是考量你能否成为管理者的根本,如果靠你的学历让你成为管理者,只会让其他人的心变冷,让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下降,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所以,不要太在意管理这个词语,你应该想方设法的去要求自己如何在团队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整个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时,许多人会主动的依靠于你的带动,因此,针对管理与团队的关系来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最后,管理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尺度很重要

为什么说管理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人的多样性,有些人可能你就要用严格的方式去要求,有些人你可能要和平沟通的方式去相处,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是万能的,你要见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很重要,把握住沟通中的尺度,因为管理实质上就是一门艺术学问,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束语,其实写这篇文章,主要源于最近公司有10多个大学生储备干部被降职,通过对他们的考核,觉得他们只适合做一个普通的一线职员,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大学生初入职场就想做管理者,真的很难。虽然我上面提的这几点只是对管理的轻描淡写,真要详细的解说一下管理,是没有这么简单的。只是针对大学生来说,想通过这几点能给他们一点点感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