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以房养老杂谈 |
分类: 见解、评论之声 |
而那些低层老百姓,大多是工人(包括农民工)、有些是公司的小职员、还有些无业游民、这些人买一套房子是多么的艰难,花了几十年才按揭清楚,省吃俭用、没日没夜的加班就是为了孩子的供养和每个月还房贷以及自己生存,一个月工资不多,但是每个月都忙得晕头转向,且没有多余的钱存着备用,可是往往这类人的父母亲都是农民或者下岗工人,好一点的可能是一位退休工人,很多是从农村或者外地来的,他们的儿子又没多大本事,请问他们该如何养老,要房子没房子,要积蓄没积蓄,又不能出去工作了,所以在养老问题上最困难的是这一类人,针对成年人来说,中国的低阶层成年百姓起码占总成年人口的一半,也就是目前工资还在四千以下(因为物价高)的这一类人,虽然在国家的统计数据上我们能看到老百姓大多都是富有的,但是根据社会现状、物价消费、生活环境这些来对比,我们大多数人还处于在社会的底层,真正在养老问题上没有保障的是这一类人,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那么穷就只有靠子女来赡养了,但是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来说是不能对这种现状视而不见的,因为养老问题是国家必须得重视的,你不能因为百姓没有能力去养老就让他自生自灭。更麻烦的是你通过实施了“以房养老”后,进而又减少了在其他方面的养老福利政策,如果真演变成这样的话,那么贫穷就是一种罪过。
所以,“以房养老”只是解决了一些相对富裕的人,而对穷人来说没有实质性改观。不过“以房养老”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有一定的进步性,因为买一套房子要住几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周期里这房子都无法进行商业流通性的活动,这对整个商业市场来说是不好的,所以通过“以房养老”可以让房子频繁的在商业活动中流通,,让整个市场经济活跃起来。我预计在中国推出以房养老之后,房价要上涨,销量要大增,并且还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性发展。搞不好以后每个人都必须得有一套房子,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套房子,我在网上看到西班牙《世界报》曾报道称:“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吟诗颂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了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且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虽然这段话我不是全部认同,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段话给我们带来的警示。
以房养老的表现形式
(1)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
(3)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
(4)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
(5)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6)将住房出售,再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交纳房租和养老;
(7)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