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深处见天地——与《老年人》杂志的心灵对话
(2025-07-12 13:54:56)
标签:
文化学习情感 |
—— 与《老年人》杂志的心灵对话
杨少校/文
窗外的樱花树在春风中微笑,柳丝已换上了新妆。我轻轻翻开新收到的《老年人》杂志,油墨清香裹挟着岁月沉淀的温度扑面而来。这本16开的纸媒天地,既有黄土地上的汗珠折射出的时代光芒,也有灶台边的智慧结晶闪烁着生活哲理,更有白发苍苍的笔杆子书写着永不褪色的生命诗篇。当指尖划过那些带着体温的文字,仿佛听见时光在纸页间流淌的声音。
社会纪实栏目里,《罗素珍和她的团队700多名特殊家庭老人的“暧心家园“》试点项目,她的那股执着、认真劲儿,让人心生敬佩。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退休后不计报酬到开慧乡当”村官“的璀璨15年,扶贫帮困兴办产业,带领村民致富的场景。那些沾满泥土的细节,那些浸透汗水的数字,刷新着土地上的致富密码。《老医生”返岗“义诊记》益阳市资阳区居民找曹光复看病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读了让人感动。特别报道《缪曼聪:点亮乡村文化之灯》原湖南省人民银行行长77岁的缪曼聪,不遗余力宣传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创办村民夜校,打造楹联一条街,弘扬乡风文明,展现了新时期乡贤的风采。而人生大观里”网红妈妈“吕爱梅:用笑声温暧2个”渐冻儿“。活一天,就得开心一天,她的欢乐和坚强,感动无数人,人们纷纷从她身上汲取了奋进的力量。诠释着 "有娘就幸福" 的永恒真谛。
家庭风景栏目:咱爹咱妈《母亲酿米酒》为一家八口改善窘困,大半辈子都在酿酒卖酒,走村串巷,肩上担着全家人的希望,脚下走出孩子们的未来。这些平凡生活里的闪光点,如同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珍珠,被《老年人》精心串成了璀璨的项链。文史长廊里,文史随笔,《袁任远的革命信仰》袁任远一家演绎了夫妻长征,父子长征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到今天依然闪耀着璀璨光芒。
每当读到美在金秋栏目里那些银发作者的散文,总会想起我的老年朋友们在书房挥毫泼墨的模样。他们用饱经沧桑的笔触,将人生的酸甜苦辣酿成醇厚的老酒,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品出自己的故事。养生保健栏目里的 "穴位按摩操" 和 "用药知识",被我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成为全家人的健康指南。休闲广场里的诗词曲联,成了我11岁孙子练习朗诵的文本,孙辈们的欢欣笑语,让居所充满了生机。
这本杂志于我而言,是时光馈赠的礼物。当我在晨露未晞的清晨读它,文字里流淌着朝阳的温暖;当我在暮色四合的黄昏读它,墨香中沉淀着晚霞的绚烂。那些跃动的铅字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岁月的五线谱上谱写着生命的赞歌。每次合上杂志,心中都盈满了力量 —— 原来老去可以这般优雅从容,生命可以这般厚重丰盈。
窗外的樱花散落一地,落叶成歌。而我知道,在某个角落,又会有一位银发读者捧着这本杂志,在文字的海洋里打捞生活的诗意。那些被岁月浸润的文字,终将化作春泥,滋养着更多人心中的绿洲。
2025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