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南之环境创设的感悟
(2024-10-17 13:05:01)《评估指南》中关于“环境创设”清晰指出了空间设施、玩具材料等两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可见环境是支撑幼儿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创设。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环境正时时刻刻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实践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班级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的需要。
一、关注幼儿的身心,让环境成为幼儿自己的乐园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环境的积极性,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因为对孩子来说,只有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他们自己的环境,他们才有兴趣去看、去探索,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环境的课程化。因此,我们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能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氛围,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对中大班孩子而言将环境创设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和幼儿准备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 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关注动态生成,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
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努力
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首先,墙面创设的内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布置。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教师不要强制性的限制什么时候改变,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协商。比如在创设“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环境时,我先带孩子们到园中去寻找秋天的特征,孩子们在搜集“秋天”的过程中发现,花开了,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秋天。当他们带着落叶、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我在一旁引导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来布置“丰收的季节”这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