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田“工荒”须破解

(2022-07-12 20:54:07)

魏章官

种田“工荒”须破解

近几年来,人们重视解决城市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工荒”问题,却忽视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也存在的“工荒”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致富门路万千条,无论是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沿海村镇,还是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山区乡村,青壮劳动力几乎都外出务工或经商。一部分农户全家外迁到乡镇所在地建房或到市县城区购房定居;靠近城镇的村庄,绝大部分农户外迁。因而,一些农村劳动力十分短缺。

那些留守农村务农的少数人,以及那些迁居到城镇街道而回村种粮的“走耕农”,到了农忙需人帮忙时,在村里很难雇到人,必须提前到乡镇街道通过熟人预约雇工。

一位老农说:“现在二三十岁的人都不想种田,也不懂得种田,种田缺乏接班人,连‘接班牛’都缺。以后老农陆续“走”了,没人懂得怎么教小牛学犁田了,恐怕要办犁田培训班啦!”

粮农感到“雇工难”的另一个因素,是“雇工贵”。这些年来农村雇工工钱不断上涨,10年前山区农村雇工每人每天工钱为20元左右,到去年底雇人割稻工钱至少100元,今年割稻工钱肯定又要提高。犁田是技术活、累活,会犁田的老农没剩几个人了。因此犁工难雇,工钱也高。今年春耕,东家自备耕牛、犁具和青饲料,雇工犁田工钱130元;若耕牛、犁具和饲料都由对方出,包干犁田一天为230元,其中耕牛租金70元。一些农民雇不起,只好用锄头挖土翻田。

农民雇工增加了大笔工钱开销,自己纯收入少了,种粮更难赚钱了。所以,不少人宁可不雇工,少种粮,只种自家够吃的口粮。

种田“工荒”,透视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后继乏人,一部分农村开始走向萎缩、萧条与消亡的现象。

出现“工荒”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尤其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环境条件差。特别是欠发达乡村,农民致富发家难、子女读书成才难、年轻人找对象难。这“三难”使得这些乡村留不住人尤其留不住年轻人。

应该说,我们搞城市化和现代化,决不意味着削弱农业和消灭农村,而是要加强农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新农村特别是中心村的建设和振兴。

农村怎么破解“工荒”,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如果像厦门马塘村、永春美岭村那样“公司+农村”,以工建农,搞好新农村建设,家家走上富裕路,不但留住了村民,留住了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大批劳动力到本村就业。这样的村庄就不存在“工荒”问题。

至于许多没有条件以工兴村的纯农业村庄尤其是商品粮基地县的村庄,要破解“工荒”,虽然并不容易,但也不是办不到。只要有深化农村改革开放的硬举措,办法总比困难多。

比如积极有序地推进耕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采取农业招商的优惠措施以吸引企业家投资种粮或垦复抛荒田,用企业化的办法去经营管理粮食生产,使种粮的收益比务工的工资收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那么农业特别是种粮“工荒”问题将会随之解决。

(2022年7月12日节录于福建省委主办的《海峡通讯》2011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