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新村不单是建新房

(2022-05-15 10:44:45)

建新村系列述评之一

魏章官

建新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象征,更是广大农户重中之重的家园建设项目。

建新村不单是建新房

(连江县丹阳镇三落厝。2022.5.7)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大部分农户都盖了新房,一部分人还盖了两三次新房。不少房子由过去土木结构相继转变为“砖混结构”、“钢混结构”,有些还是防震的 “框架结构”,有的甚至是“别墅结构”。

然而,福建省委一位分管三农工作的副书记到农村调研时,笔者随从听他反复强调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房。”

从广义上说,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去做,也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上。

这里的关键,是要健全和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有一个坚强务实的村级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农民群众建新村;最根本的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生产发展” 第一要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到“生活宽裕”,才有条件盖新房。

现在,欠发达的山区乡村与发达的沿海村镇的主要差距在于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上。因此,不论何地何时,即使在开展“家园清洁”和“家园整理”的地方,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而不能急着去建新房子。

  从狭义上说,建新村也不单建新房。可惜,有的地方存在着“建新村就是建新房”的误区。应该说,建新村除了搞好新房建设外,还要抓好村镇道路、卫生安全饮用水、供电、燃气(沼气)、通信、电视以及环境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学校、医疗站、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的建设与配套,也要抓落实,真正做到“村容整洁”。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须先行。比如10年前,漳州市精选60个农村住房设计方案,先抓“十片百村”规划建设示范,每座房子占地面积80-120平米。那时全省还推广三明市农村“建新改旧”的经验,也强调“总体规划”,取得一定成效。

但也要看到,福建不少地方对新农村基本建设的规划不重视不引导,任凭一家一户按“风水先生”的所谓“好风水”确定房址及其座向。业主“只求自家像样,不管全局怎样”,结果民房群体排列无序,大门朝向不一,前后排房屋投影距离小,街巷宽窄不一,消防车开不进去,连棺材都抬不出来,也没预留公共设施和绿化带地皮。

不少村庄即使户户建新房,也不象个新农村。比如福清市一些村庄建了许多豪宅,却是“单体漂亮、群体杂乱”。有的村庄废弃的旧房穿插其中或成排成片,大煞风景。就连福州近郊农村的房屋,也杂乱无章,跟杭州郊区整齐美观的新村楼房相比,反差很大。

  笔者曾到杭州郊区、绍兴、嘉兴等市调研新农村建设,看到那里一片片新房间隔合理 ,朝向一致,每幢占地面积差不多,高度不相上下,外墙都贴瓷砖,建筑风格基本欧式,真是“单体漂亮,总体壮观”,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给人的启迪是,福建新农村建设工作应该像浙江省那样上个新台阶,按照“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设、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进,努力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各具特色。

(原载福建省委主办的党刊《海峡通讯》2009年第12期。2022年5月14日选发。)

建新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象征,更是广大农户重中之重的家园建设项目。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大部分农户都盖了新房,一部分人还盖了两三次新房。不少房子由过去土木结构相继转变为“砖混结构”、“钢混结构”,有些还是防震的 “框架结构”,有的甚至是“别墅结构”。

然而,福建省委一位分管三农工作的副书记到农村调研时,笔者随从听他反复强调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房。”

从广义上说,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去做,也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上。

这里的关键,是要健全和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有一个坚强务实的村级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农民群众建新村;最根本的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生产发展” 第一要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到“生活宽裕”,才有条件盖新房。

现在,欠发达的山区乡村与发达的沿海村镇的主要差距在于乡镇企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上。因此,不论何地何时,即使在开展“家园清洁”和“家园整理”的地方,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都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而不能急着去建新房子。

  从狭义上说,建新村也不单建新房。可惜,有的地方存在着“建新村就是建新房”的误区。应该说,建新村除了搞好新房建设外,还要抓好村镇道路、卫生安全饮用水、供电、燃气(沼气)、通信、电视以及环境绿化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学校、医疗站、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的建设与配套,也要抓落实,真正做到“村容整洁”。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须先行。比如10年前,漳州市精选60个农村住房设计方案,先抓“十片百村”规划建设示范,每座房子占地面积80-120平米。那时全省还推广三明市农村“建新改旧”的经验,也强调“总体规划”,取得一定成效。

但也要看到,福建不少地方对新农村基本建设的规划不重视不引导,任凭一家一户按“风水先生”的所谓“好风水”确定房址及其座向。业主“只求自家像样,不管全局怎样”,结果民房群体排列无序,大门朝向不一,前后排房屋投影距离小,街巷宽窄不一,消防车开不进去,连棺材都抬不出来,也没预留公共设施和绿化带地皮。

不少村庄即使户户建新房,也不象个新农村。比如福清市一些村庄建了许多豪宅,却是“单体漂亮、群体杂乱”。有的村庄废弃的旧房穿插其中或成排成片,大煞风景。就连福州近郊农村的房屋,也杂乱无章,跟杭州郊区整齐美观的新村楼房相比,反差很大。

  笔者曾到杭州郊区、绍兴、嘉兴等市调研新农村建设,看到那里一片片新房间隔合理 ,朝向一致,每幢占地面积差不多,高度不相上下,外墙都贴瓷砖,建筑风格基本欧式,真是“单体漂亮,总体壮观”,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给人的启迪是,福建新农村建设工作应该像浙江省那样上个新台阶,按照“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按能力建设、有重点改旧、全方位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进,努力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各具特色。

(原载福建省委主办的党刊《海峡通讯》2009年第12期。2022年5月14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