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上海南京路。2019年邮轮赴日前留影)
福州郊区的洪山、鼓山、盖山和城门镇,人称发展经济的“四大金刚”。最近记者采访了这四镇,觉得其中的“三山”(即洪山、鼓山、盖山),其镇村集体工业企业由于“泥饭碗铁化”问题突出,发展速度比晋江等地慢得多。
城门镇则不然。这里的 650家村办集体企业化“铁”改制之后,充满活力。去年,这些企业上交镇村两级的利润可达500多万元。目前,城门镇镇村两级企业共760多家,今年总收入预计达7.3亿元,其中镇办60多家可收入1.4 亿元。可见,村办是大头,办好作用大。
这700多家村办集体企业是怎样化“铁”改制的呢?首先,对今年初以来新办的60 多家村办企业全部一步到位实行股份合作制。如果哪家不搞股份制,镇里就不予批办。其次,对原来村办的650家企业都先后采取措施,使之打破了“铁饭碗”、“铁交椅”与“大锅饭”等弊端。
开始,城门镇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分类指导。第一种是:实行股份合作,规定村集体股占55%以上,其余45%以下股份由农民个人或联户按资入股。集体股主要以固定资产评估折款和部分流动资金投入。
这里规定集体股占55%以上,是为了保证集体所有制程度占大头,以壮大集体经济。其余三种办法是:评估资产,”,投标租赁;企业内部大包干;定额承包。
但是,实行股份合作制后,由于规定集体股占55%以上,经过一段实践又暴露出问题;集体股占大头,利益分配得大头,自然拥有经营决策权。群众担心这样一来,还是干部说了算。同时,集体股份比例大,没钱都找银行贷款。在眼下实行宏观调控,钱根紧缩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群众手中有钱又不能多投资入股。
当然,集体如果都不占股份,村级集体财力难以壮大,再靠过去的行政手段向群众征收管理费也不是办法。因此,今年初以来,城门镇两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作出决定:集体股份从55%降至20—30%。
分管企业的副镇长陈庆榕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集体财力的壮大应在外延上求发展,即增加企业个数;在内涵上求效益,求增值,即资产与股息的增值,而不是在集体股份比例占大头上——实质上是在姓社与姓资问题上兜圈子。让农户股份占大头,广集闲散资金,既解决企业资金的问题,又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必然促进企业的发展。”
以前,这里的乡村集体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铁”化现象。企业要安排什么人,要调企业的股金,村干部的条子很管用。厂长经理有的飘洋过海游玩,有的住高级宾馆,报销大笔钱,都无人过问。企业亏损了,有的厂长还被评上劳模,有的调个地方提拔了。上面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拉赞助也很容易。
如今,股份合作制引入企业,逼得你廉政。领导纸条不灵了,乱摊派、乱拉赞助行不通了,职工由原来的雇工转变成了主人翁,企业效益普遍明显提高。群众说:“搞集体虽保险,但会‘铁化’成二国营,没钱赚;搞个体有政治风险;还是股份合作制最好,这是新时代的‘公私合营’。”
下一步,城门准备在镇办企业中进一步化“铁”改制增活力。
(福建日报1993年8月29日2022年4月12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