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谈劳力转移

(2022-04-03 14:12:25)

魏章官

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还主张把这一“民工潮”打压下去。这对吗?

试谈劳力转移

应该说,出现“民工潮”是个历史性的巨大进步,是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可喜的大变化,是农民思想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在“穷过渡”年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斥之为“外流”,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其结果,农民被死死地绑在田地里受穷。

只有改革开放,才使原来“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的尴尬环境变宽松了,才打破了“工人永远是工人,农民永远只能种田”的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僵化格局,才使农民突破了“金窝银窝不如草窝”“肚子吃得饱,不往山外跑”的封闭观念。

大量事实证明,农村大批劳动力转移,不但大大地支援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也带来农民群众自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些人还成为能人或企业家,回到家乡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动史。因此,我们应当满腔热情地鼓励劳动力的转移,而不能用贬低的态度去看待,不能以唱“四季歌”的老调把民工赶回老家田里。当然,对“民工潮”也要注意疏导和化解,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不使他们成为“盲流”。

(福建日报1995年10月16日评论,2022年4月3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强”赞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