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长乐供销茶厂厂长林治耕
魏章官
“去看看林治耕吧!他重病之后还奋起拼搏,为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这是年前记者到长乐采访欲返时,县委领导劝记者走访他。
“人生难得几回搏,我还要搏一回。”林治耕在家庭办公室里侃侃而谈,不时地打着有力的手势。从他那精悍的外表和洪亮的声音中,很难相信不久前他患重病开过刀。
8年前,林治耕带头集资创办供销茶厂。当时厂房只有 200平方米。经过几年的拼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在扩大到1万平方米,很快又要扩展到2万平方米,一厂变三厂。近几年,每年精制茶叶70万公斤,产值1500万元以上。这样的规模,在全省供销系统企业算是老大,而且一年之中拿了两个部优产品。
能保持这样的业绩已非易事。可是,林治耕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要继续创新业。
去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林治耕胃部开刀后在家休息,他的体重由64公斤降到49公斤,他真想躺下休养。说也巧,他抓起电话往外打时,不想串线了,闯进县委书记林义杰关于重振长乐乡镇企业雄风的讲话录音广播,那优惠的政策,使他感受到长乐发展乡企的第二个春天到了。
“已经失去太阳,决不能再失去月亮。”好机遇就在眼前。林治耕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凌晨2时,他起床泡杯浓茶,边喝边琢靡着企业的发展。他想,我才38岁,个人的安康和大伙的小康我都要,我还要大干。
不干则罢,要干就要大干。这是林治耕的性格。几年时间,他就是这样闯过来的,既当厂长,又当供销员跑市场。他每年有六七个月时间在外,可谓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了千言万语。每到一处,他就掏出茶叶样品,殷勤地请顾客品茶、看样。
清茶一杯销路开。大批量产品终于堂堂皇皇地摆进上海第一食品店的柜台,在北京、青岛等许多大中城市也很畅销。
然而,他不满足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着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他和一些人走南闯北,到景德镇等多个瓷都挑选定制最好的茶壶、茶杯、茶罐,还另外加工茶罐塑料盖。再加上外包装精致印刷,使产品显得名贵 投入市场大受青睐。如今,这种小包装产品占总产量的1/3,年产值达500 多万元。
年前 林治耕还努力促成与有关单位联营,双方共同投资210万元,征地创办长乐县茶厂。今年4月可投产,预计一年精制茶叶1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
“我不计较能赚多少钱,而要争口气作奉献。”林治耕为修桥铺路、建老人馆、添置学校课桌椅、设立村级引进外资接待室等,捐献了大笔资金。他连年被评为省、市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人们祝愿这位办厂有方?乐善好施的厂长,在人生的旅途中继续拼搏。
(福建日报1993年3月11日,2022年3月31日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