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官
福建省委书记不久到莆田农村调研时说得好:“实现小康目标,不光是人均收入水平,还要注意‘人均数’掩盖下的不平衡,树立人人意识。”此话很有现实针对性、指导性,值得各级领导深思。
算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各项经济账,掌握准确的“人均数”,是正确决策和宏观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不能在颇高的“人均数”上沾沾自喜。
试想,若拿一两个大户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算在一般户、贫困户头上,全村人均收人当然高了。
人均奔小康还比较容易实现,而人人奔小康就并非易事了。我们应该看到,“人均”之中有不均,“人均”背后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人均”上下差距大。
因此,我们应该算算“人均”之下的收入帐,算算一个乡一个村里这样的贫困户有多少?他们的收人为何低?怎样帮助他们达到或超过“人均数”?
这样算一算,想一想,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人人意识”,把工作立足点放在人人奔小康上。
铁心拼搏奔小康,就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基础。一方面要继续鼓励—部分地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并要倡导先富帮后富;另一方面要注意了解“人均”之下的问题,拿出新招、实招、绝招来扶贫,促进后富赶先富。
如此双管齐下,必能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共同富裕的步伐。
(福建日报1996年7月12日评论)
前一篇:调整农业结构不忘抓粮
后一篇:要有更多“干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