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整农业结构出效益

(2022-03-24 11:43:18)

魏章官

调整农业结构出效益

前不久,国家决定调低粮食收购价,南方早籼稻、北方春小麦等几个品种都将逐步退出保护价,并实行优质优价。对此,相当一部分农民想不通,感到今后难种田、难增收。

应该说,粮价下调是对的。因为粮食连年丰收,国有粮站顺价销售不畅,特别是农民自己也不想吃的早籼稻,更是卖难,库存逐年增加,成了沉重的包袱。闽北一些商品粮基地县,光是库存粮食收购贷款利息就难以承受。

如果不适当降低米质差的早籼稻收购价,实行优质优价,那么就不能加快调整优化粮食种植品种结构和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就会加剧粮食品种结构性和地区性的供过于求,就会继续存在增粮不增收甚至减收问题。

现在我们正努力按市场规律办事,把市场机制引入农业生产中。在市场机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波动来调节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与关系,以刺激和影响生产者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种植业结构,是最有效的办法。

人们记得,过去抓粮有三个强调:确保和扩大双早种植面积、早稻单产超晚稻、早稻一季完成全年定购任务。这些作法在短缺经济年代是必要的。现在随着全国粮食生产总量大增和人们饮食结构改善所带来的粮食相对地供过于求的新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更新传统观念,从过去单纯追求面积、数量的粗放型生产转到数、质并重的效益型经营;从过去“不能只在粮田上作调整文章”,转到适当调整粮经结构。

也许有人会说,我省不是缺粮省吗?不保住粮食种植面积,粮食缺口更大怎么办?要知道,我省所缺的主要是玉米等饲料粮和可酿啤酒的大小麦以及口粮优质米。玉米、大小麦我省虽能种,但其质量不符合啤酒和饲料用料的质量要求,只能通过外调加以解决。如果今后我省调整粮经结构,口粮缺了怎么解决?这需要我们以全国乃至全球统一市场的观念去看问题。

我省和南方省份需要的麦子或面粉,大量从国外购进,价格并不高。至于稻米,可从省外产粮区调入,有的还可从国外调入。近几年闽南缺粮区从省外购进稻谷的到岸价,比闽北产粮区稻谷调拨价还低,连麻袋都送给你。这种价格的竞争,也是闽北“粮仓”卖粮难的重要原因。福建人多耕地少,不可能实现粮食自给,完全有能力调进粮食做到供求平衡。所以,我们不必要背着“粮食自给”的包袱。

前不久,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适当调整种植业区域结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积极发展国内外市场需要的高价值经济作物,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要调减南方早籼稻面积,稳定中稻和晚稻面积,重点发展优质稻。”

因此,我省农村特别是产粮区要进一步改变单一抓粮的局面,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大规模地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复合发展,把粮食基地县同时建成畜产品基地县,并在大宗农产品的深精加工上有新的突破。

调整结构出效益。粮价下调要增收,不能只在粮内、农内兜圈子,而要通过调整结构,把粮内外、农内外两篇文章都作好,多在农外广开致富门路上狠下功夫。

(福建日报1999年8月24日评论,2022年3月24日选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