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座端庄秀丽的天然盆景——山东平邑曾子山(上篇)

(2016-02-06 15:02:27)
标签:

旅游

  曾子山风景区位于曾子故里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原魏庄乡)境内,海拔487.4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该山因出生于山脚下南武城村的孔子得意门生“宗圣曾子而得名又因曾子以孝著称,故当地人又称孝子山。

  曾子山南北走向,长10余里,绵延山顶的石崖如筑起的城墙,形状各异,由南及北形成数个山峰,宛如一道天然屏风。峰峦独立,石脊间断,切割强烈,其间有豁口相隔,各不相依,形成5个崖壁峭立顶端由厚层石灰岩构成的山头宛如锯齿,山形奇特,是典型的“崮”型地貌。

http://s3/mw690/003v6Aomzy6Z9GHt1KOa2&690

                  遥望曾子山

  这些山峰峭壁悬崖,如刀削成,或高或低,或方或圆,似人像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山势俊朗峭拔、峰奇石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林木葱郁、移步异景。景区内有大小景点30余处可谓移步换景,颇有桂林山水之韵美,被誉为北方最的“袖珍型盆景

http://s12/mw690/003v6Aomzy6Z9H3v3cvab&690  

山的命名也大多是以形而定,从北往南(从右至左)依次是印盒山、透明崮、富贵顶、孝子山、棺材山、孝子山橛子崮、大苍山

印盒山酷似印盒,形象逼真透明崮东西贯通,夕照光透;富贵顶峰平如砥,似大佛仰卧;棺材山南宽北窄,低,似出殡之棺;孝子山怪石参差,如群子送葬;橛子崮如擎天一柱,挺拔兀立。群山叠嶂,维妙维肖,形成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

诸峰相连的整个景观,极像一个头南脚北仰面而睡的大佛,称仰卧神佛。其头、眼、鼻、口、颈、身、脚层次分明,形态逼真,如同人工精心雕琢一般。令人惊奇的是,大佛的脚趾竟也有五块由大及小的山石组成。据《县志》载,富贵顶明清前称佛顶观。由此可见,前人早已发现了该处仰卧神佛的奇观。

http://s15/mw690/003v6Aomzy6Z9LAqZBA5e&690
                     仰卧神佛

    仰卧神佛、印盒峰眺、透明洞、摩崖石刻、王肖武起义军营寨遗迹、孝子送葬、曾子墓为当地最有名的七大景点。                 

    山脚下的南武城村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城故城,是孔门四圣之一的曾子、七十二贤之曾点、澹台灭明、以及西晋政治家、军事家羊祜、书法家羊欣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出生地。人杰地灵,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素有鲁南奇葩之称。

山势俊朗、奇峰林立的曾子山虽算不上高大,但却集明山丽水与文化馨香于一体,连绵起伏的群峰处处散发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秀美之气,武城古城遗址、王肖武起义军寨遗址、富贵顶摩崖造像和石刻、郑康成石室、重修玉皇宫碑记……苍老的石壁,更为曾子山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围绕曾子山有许多传说,它们像七彩云霞编织的一个个美丽的花环烘托并映罩着曾子山,为曾子山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和风姿。

http://s15/mw690/003v6Aomzy6Z9GHH5vg7e&690

                 曾子山山门

“曾子山”三个字落款为苏轼,应该不是苏轼亲笔题写,是从苏轼墨宝中辑录的。

曾子山地质面貌为“岱崮地貌,蜿蜒的温凉河围绕在曾子山下,山水相依,被誉为北方最的“袖珍型盆景风景区。以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省内外游客登临观光、凭悼古迹、登险远眺、寻胜探奇、度假休闲的最佳去处。

登曾子山有南北两条道路,或北上南下,或南上北下,或绕山一周原地返回。一般选择北上为多。

http://s14/mw690/003v6Aomzy6Z9GKuOJf2d&690

走进山门顺坡而上到印盒峰下,为弯弯曲曲的黄土小道,道路两旁遍布金银花和农民种的花生,并不时看到一片片大小不一的砂质鹅卵石。

http://s15/mw690/003v6Aomzy6Z9GKzmkSae&690

              登山的台阶是2001年新铺就的

http://s16/mw690/003v6Aomzy6Z9GKmVbx5f&690

               道路旁边的“心”形石。

  http://s10/mw690/003v6Aomzy6Z9GKhS7D89&690

             登山小憩,远眺曾子山下的报恩寺。

   http://s5/mw690/003v6Aomzy6Z9GKxh4Mc4&690

                     报恩寺         

http://s15/mw690/003v6Aomzy6Z9GDQXJs3e&690

             远眺印盒峰(右边是印盒峰,左边透明崮)。

   http://s2/mw690/003v6Aomzy6Z9GHzFpDf1&690

                    仰望印盒峰

  印盒峰不高而峻,不奇而险。从印盒峰右侧迂回拾级而上,几乎垂直的峰崖间仅容一人通过,山势极为险峻,登山需手脚并用攀铁链而上,几乎垂直的崖缝仅容一人通过。

     http://s12/mw690/003v6Aomzy6Z9GPOAA36b&690

               岩壁上深深留下了先人开凿的痕迹

http://s3/mw690/003v6Aomzy6Z9H3vUPM02&690

http://s6/mw690/003v6Aomzy6Z9GT3DXTf5&690

   http://s3/mw690/003v6Aomzy6Z9GDw8L072&690                 印盒峰下的象鼻石     

  高处远眺,五色梯田顺着山坡铺展开来,坡尽头是炊烟袅袅的山村,沐浴在阳光之下,有世外人家之感。

http://s16/mw690/003v6Aomzy6Z9J2SDUzdf&690

               俯视山下的村庄、田园、山峦。http://s10/mw690/003v6Aomzy6Z9GHDxc569&690

   山腰间两块凸起的石头极像两只伸头的乌龟面向东北好似“神龟探海”。   http://s8/mw690/003v6Aomzy6Z9GDGEdN97&690

http://s13/mw690/003v6Aomzy6Z9GPSqpSac&690  印盒山顶平坦,上有房基、门槽、石臼等遗痕。据说为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肖武之妹居住的地方。 

印盒峰,四面峭壁,独立成峰,方方正正,酷似印盒。四周壁立垂悬,下视可怖。峰顶平坦如砥,可容百人,峰顶建一小亭,叫风影亭,山顶西面,有一间下凿30多公分的房基,门槽、门槛等痕迹清晰可见。据说,这是王肖武妹妹随兄占山为王时居住的“绣房”。其东北处有一捣米用的石坑,正北是一条宽2米、深1.5米人工凿成的大石沟,为当时御敌之用

义军首领王肖武和他妹妹王俏荣的故事流传很多,这些传说为曾子山增添了浓郁的神话色彩。

http://s11/mw690/003v6Aomzy6Z9GTccmS4a&690

       坐在风影亭上,遥想当年冷兵器时代这里血肉拼杀之场景令人感思。

“ 神驴驮水”传奇故事。相传明末清初,家住开明山西麓吴庄村的王肖武聚众起义,占柱子崮为王。不久,起义军迅速壮大,屡次攻陷费县、峄县、郯城等地。此事震惊朝廷,统治者不得不调集重兵围剿。官兵将柱子崮团团围住,一直无法攻克,王肖武妹妹逢集偶遇一个长相俊秀的青年,两人相恋后,青年就问她为什么官兵驻扎围剿起义军,山上王肖武军中粮草未断。其妹说出原由:山上有一头神驴,每天晚上都往山上驮粮驮水。青年又问:如何能破,其妹说这只神驴最怕狗叫。未曾想青年原来是清兵坐探,以后每天晚上清兵在山脚下学狗叫,从此神驴不敢驮粮进山,王肖武起义军断粮缺水,清兵于一个大雪封山之夜,乘机攻上山寨一举歼灭起义军。王肖武借夜色掩护,倒穿草鞋逃下山来,从此无音讯

 http://s1/mw690/003v6Aomzy6Z9GDuhrO00&690

               远观“印章”石

http://s12/mw690/003v6Aomzy6Z9GThcin0b&690

       站在印盒峰南观,透明崮、宝贵顶、孝子山、棺材山尽收眼底。

 http://s9/mw690/003v6Aomzy6Z9H3pgiQ98&690

                又一枚 “印章”http://s15/mw690/003v6Aomzy6Z9GVexuC8e&690

            印盒峰与透明崮南北对峙,面目狰狞。

http://s6/mw690/003v6Aomzy6Z9GTpZ7ne5&690

                    印盒高耸

http://s5/mw690/003v6Aomzy6Z9GTmLhq34&690

               透明崮,透明崮顶宛若骆驼蹲卧。

 走下印盒峰南走便是透明崮,透明崮因下面有透明洞而得名,名字起得恰到好处。透明崮为北方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崮下各种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洞穴宛如蜂窝,“千疮百孔”很难数清,最大的要数透明洞。

http://s5/mw690/003v6Aomzy6Z9GUZJFGe4&690

http://s1/mw690/003v6Aomzy6Z9GVj1ugd0&690

http://s10/mw690/003v6Aomzy6Z9GVqmEN79&690

              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各种石洞。

透明崮是曾子山的一个重要景点。崮下有一洞,深约20米,洞口有二,西阔东窄。西口宽敞,高达3米,宽近6米。东口仅容一人匍匐而进。洞内有坎,宛如石床。每当夕阳下沉,山谷灰瞑,此时一线光亮穿洞而过,照亮了整个山洞,此山因此俗称透明崮。

http://s7/mw690/003v6Aomzy6Z9GVt9Ay26&690                      透明洞东侧洞口

   此洞东西贯通,西口开阔,东口狭小,仅能容一个通过,相传此洞为上古颛顼帝的玄孙彭祖修道的地方。

        http://s7/mw690/003v6Aomzy6Z9H3tq9846&690

                  游人从洞口钻入

http://s6/mw690/003v6Aomzy6Z9H3mirzd5&690

      由于光顾的人太多,日积月累已经将洞底、洞壁磨的剔亮透光。

http://s5/mw690/003v6Aomzy6Z9H3lYS8f4&690

http://s2/mw690/003v6Aomzy6Z9GDNkeB41&690                   宽敞的透明洞

  透明洞,又称彭祖修道洞。其洞东西贯通,深约20米,西阔东窄。东口只容一人匍匐而进,洞内有坎,宛如石床,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均有阳光从洞中穿过。山谷灰冥,惟石狭中透过一线光亮,映照着曾子故里内有石床、石凳,倒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另据史书考证,汉代郑玄曾在洞内修订《孝经》。此洞传说有三:一为上古颛琐帝的玄孙彭祖在洞内修道,不知不觉一睡八百年,醒来时一伸腿,竟把原来不通的洞东石壁踹掉了一块大石头。二为一懒汉不愿劳作,躲在洞内睡觉,并扬言太阳照不到他的屁股绝不下山,二郎神担山路过此地,知道后十分气愤,一扁担将洞东捣了个窟窿,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洞内,使懒汉不得不下山干活。三为有一对恩爱的男女分别居住于崮东崮西,相会要绕几十里山路,尤为不便,于是两人便动手从东、西两面挖洞,打通了一条爱情通道,流传下来一段美丽的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