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子.曾子父子墓.南武城遗址

(2016-01-17 11:38:22)

                               曾子

曾子,名曾参zēng cān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妇孺皆知曾子烹彘》的故事为后人所景仰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少孔子四十六岁。卒于公元前435(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终年70岁。生于东鲁(山东平邑)移居武城(原属山东费县,后归平邑县魏庄乡,今合并区划归郑城镇)死后葬于北距平邑35公里,南距枣庄60公里之平邑南武城。2015年我利用“五、一”假日对其故地进行了走访。

http://s12/mw690/003v6Aomzy6YDxvHl8f8b&690

          曾子像

提到曾子,有必要提到其父。其父曾点(字子皙),也是孔子早期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其名为"",被列为孔子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故后与颜回之父颜无繇、孟轲之父孟孙激等人并祀于曲阜孔庙后部的崇圣祠

曾子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后积极推行儒家主张,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子孔伋后又传授孟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亦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

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的由来

一段《曾子烹彘》的故事既教育了人们为人处事之道,又是人们教育子女和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一副灵丹妙药。

http://s12/mw690/003v6Aomzy6YDxwoQX1fb&690

                曾子杀猪(图片)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http://s13/mw690/003v6Aomzy6YDxx0bggcc&690

              用诚信换取“诚信”(图片)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这是1978年全国高考理科语文试题六道试题之一,要求考生用白话文的形式诠该文,并解释部分个别词。当年,语文满分100分,该题占15分。该试题不知影响了当年考生多少人的命运!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父、子

    曾子墓,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宗圣墓",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圣人之一宗圣曾参的陵墓。  http://s12/mw690/003v6Aomzy6YDxnHtYDdb&690

                             曾子墓及墓碑

http://s5/mw690/003v6Aomzy6YDxnctG454&690

                 曾子墓及墓碑

曾参墓位于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距武城故城2公里。《费邑曾氏谱》载:"墓在武城之土桥。"据有关历史资料表明,该墓背负曾子山,脚蹬温凉河,占尽风水玄机,是曾子真正的埋葬之地。与之相邻的还有其父曾点墓

http://s4/mw690/003v6Aomzy6YDxqxmQH53&690

                      左侧曾子墓   右侧曾点墓

http://s9/mw690/003v6Aomzy6YDxmNUXSd8&690

                        从曾子墓远眺曾子山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费县志》载:"莱芜侯既葬武城,曾参未闻他徙,亦葬武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礼部咨复山东巡抚国泰, 准于此处设立宗圣曾子墓奉祀生1名,袭任与莱芜侯同。曾参墓"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为平地,19983月,魏庄乡政府重修。

http://s16/mw690/003v6Aomzy6YDxoOlht1f&690

                   曾点墓及墓碑

http://s12/mw690/003v6Aomzy6YDxl1iXh8b&690

                                曾点墓及墓碑

 曾点(曾子之父)位于曾参墓西南30米,现存封土高6.5米,直径20米。曾参以孝著称,但简葬其父,历代传为佳话。东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有、毕之郊,文、武之陵,南城之垒,曾之冢,周公非不忠也,曾子非不孝也"之语。此墓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奉祀生1名。先后由曾子六十九代、七十代、七十一代孙袭任。嘉庆十三年(1808),山东督粮道孙星衍、费县知县郭志清立墓碑1座, "文化大革命"中下落不明。1991年平邑县人民政府重立墓碑1座。

                 武城旧址

南武城遗址在曾子父子墓之西,相距2公里。

南武城故城,亦称武城、南城、南成 城址内现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该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其残墙高低不一,低的已不可见,最高处有9米。

 http://s3/mw690/003v6Aomzy6YDxrkVq2e2&690

根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及现藏于平邑县博物馆的南武城故城出土的巨型青铜弩机和大批青铜剑、戈、箭簇等兵器,说明此武城就是春秋鲁襄公十九年筑的武城。

http://s11/mw690/003v6Aomzy6YDxu3tDc5a&690

南武城依山傍水,地处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左传》载,公元前565年(鲁襄公八年),吴国进攻鲁国,就是先占南武城,然后挥师直抵泗水,威逼鲁都曲阜。公元前519年(鲁昭公二十三年),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驻武城的鲁兵将邾人全部俘获。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吴伐我,道险,从武城。西汉琅琊人樊崇率赤眉军占领南武城,并以南武城为依托与官兵周旋。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领袖王肖武占领南武城自称九山王,在此坚持斗争达十数年之久。

http://s6/mw690/003v6Aomzy6YDxuNtPLf5&690

南武城自古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文武兼备。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和孔子另一高足澹台灭明的故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言偃,字子游)曾任武城宰。据《论语·阳货篇》载,一次孔子到南武城,听到弹琴唱歌之生不绝于耳,看到一片繁荣景象,于是对子游开玩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认真地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忙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可见,南武城地区的文教事业已相当普及,教育已在平民中展开。

http://s7/mw690/003v6Aomzy6YDxt380u96&690

中国历史对南武城有浓笔重彩的记述,它不仅因出了澹台灭明曾参等巨儒而名闻天下,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而被许多经典史志类著作提及。《论语》等都有对南武城和在南武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及与此有关的历史人物的记述。该遗址是平邑县悠久文化的见证。

 http://s6/mw690/003v6Aomzy6YDxshEFv85&690

南武城故城是平邑境内最负盛名的古代名城,该城遗址在1979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遗址等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