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山东枣庄十七中(泥沟中学)(之四)

(2013-09-23 19:55:50)

                              精练的队伍,雄厚的师资

 

当时,可谓“精兵简政”、“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不止一个坑)”,绝没有“冗员”。 当时,我们学校相对固定的教职工约二十五、六名吧。其代课老师大多为大、中专学历。其中,主科代课教师大多具备文革前的本、专科学历。既有浑厚的理论基础,又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

当时学校“框架”设置大体如下:校长室、教导处、文政体教研室、数理化教研室、总务后勤室、图书阅览室、卫生室、贫协(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校长:吴世谦(兼政治代课教师)

副校长:于立民(很短时间,因工作需要调往枣庄市委党校,91年因事我到其家拜访)。

教导主任:张洪安(多面教学能手,基本是哪个老师有应急之事随时应急,然最拿手的是化学、政治)

教导处工作人员:贺承才(后兼团支书记)

各科教师:

语文:贺向延(茂莹)  尤洪法  赵祥贞   赵天汉

数学:张洪仪   卜绍伦  任良宏   贾连章

物理:韩民三  李瑞英

化学:丁运刚  栗广群

英语:马志山

地理、农业:吴继运  刘建敏

政治:马明志(兼团支书记)、王景臣(7710月份左右吧,调走。)

体育:栗浩思

音乐:李彩云(78年暑假调往菏泽)

总务、后勤管理及工作人员:刘玉春、薛传明、李长志、贺东谋、王道之、倪师傅  张立同 、周师傅(以上两人均为临时工。周师傅可能因职业的问题,打菜的时候,总是右手“抖擞”。老师、同学有目共睹,不错吧?)

图书室:贺素贞

卫生室:郭晓云(77年下半年调走)

贫协:李志义、(另一位实在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我们是778月底(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持录取通知书报到的。报到时交全年的学费两元、半年的书本费2.5元,共4.5元。清楚记得父亲将一张印有‘炼钢工人’的伍元钱交给财务人员,找回的是一张印有‘纺织女工’的伍角币。(只因为记得如此清楚,因为现在的高中学校‘尤其是重点高中’,多如牛毛的收费项目,山一样的各种收费现实,让我时时回想起当时这一场景)。没有住宿费,自备苫席、被卧。报到后各自按原先的班级分配,去寻找自己的宿舍。晚八点到各自的教室和班主任见面。趁此时间,父亲带我到当时的泥沟供销社买来了脸盆、搪瓷腕、牙刷、牙膏、牙缸、毛巾,和一个塑料网兜。大概化了五块多钱吧。

这级学生共二百多人,分为四个班级。年级开设9门课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英语、历史、农业及体育。当时负责高一教学的老师是这样分工的:

马志山:一班班主任,负责四个班级的英语教学;

任良宏:二班班主任,负责一班、二班的数学教学;

茂莹:三班班主任,负责三班、四班的语文教学;

吴继运:四班班主任,负责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和高二四个班级的农业及历史教学;

赵天汉:负责一班、二班的语文教学;

贾连章:负责三班、四班的数学教学;

韩民三:负责四个班级的物理教学;

栗广群:负责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

马明志:负责四个班级的政治教学;

刘家敏:负责四个班级的农业教学;

栗浩思:负责全校八个班级的体育教学;

我被分到了四班,班主任是吴继运老师;

当晚8点,同学全部到齐,班主任吴继运老师和全体新同学见了面。以下是开场白: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十七中。自建校以来,你们是首批通过文化考试入学的,这很好希望你们珍惜这学习机会,同时希望你们在这两年的学习期间,刻苦学习,不要辜负国家、学校、家庭对你们的殷切期望克服一切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实际行动,成为德、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毕业生。” “今后,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有些问题及时沟通。你们年龄还小,大多数同学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从今以后要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肯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希望你们通过将来的班干部及时反映,我们共同解决。”

而后就一些问题作了相关要求和说明,大体是以下内容:

你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学校是个大集体,每个同学都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集体主义意识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尽快相互熟悉,相互沟通,这对你们是有好处的古语说的好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是有其深刻道理的;通过一番拼搏你们考了进来,这固然是好事,但和往届同学相比,可以这样不客气的说吧,也就是一个在草席上,一个在地上,也就是这点差别而已。千万不要自我满足,要再接再厉,刻苦学习,努力再上一个台阶;通过你们这次考试入学可以看到,今后的再升学,基本上得通过文化考试,靠“推荐”可能是行不通的,即使不是这样,好好学习,合格毕业到任何地方都是有用的;国家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农业税”用来支付教育。现在,农业社的体力劳动依然是繁重的,一年四季,你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在田间劳作,冬天顶寒风,夏天顶烈日,这样任劳任怨,把你们送到这里上学,为的什么?还不是让你们学有所成;你们在教室里上课,风不打头,雨不打脸,每个星期家里再忙也不耽误让你们从家里背一包袱煎饼。当然,吃的有孬好,但是也不至于饿着,哪像我们那时上学的时候;你们现在还小,又是初次离家,想家的心情自然是有的,以后慢慢就好了。过去有人说过,好男儿志在四方,四海之内皆兄弟,况且,以后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总不能一辈子离不开家吧?古人说的好: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今后你们的事情还是主要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好了,别的也不多说了,你们回去收拾一下,赶快休息吧;注意,明天7点在操场召开全校新生大会,都别迟到。以后每晚下课后关好门窗,注意安全。整个师生见面会大约持续半小时吧。

回到宿舍,躺在两人一张的单人床上我仰面向上看着屋梁,而后又辗转反侧,久久不得入眠。刚才,吴老师的话还余音绕梁。是的,从今以后,我将断断续续的离开那赖以生存的家园,过上真正的集体生活。这种生活或许是“短暂”的,或是从此开始是“永远”的。当时年龄还不满十五岁,真有一种“少小离家、告别童年、独立生活、加入社会”的感觉。人生路之漫漫兮,自此开始;道路之遥兮自此起步。今后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坎坷,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总之,那一夜脑子想的很多也很乱,久久不得入眠。

第二天早晨早早起床七时整,体育老师栗浩思身体笔直的站在操场上,吹响三声集合的号子,全校同学们按照各自的班级呈三纵队列按高矮个前后迅速自动排好等待吴校长和大家见面并发表讲话。讲话大约持续了二十分钟。而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班级。自此,紧张而活泼的高中学习生活开始了。(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