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反弹高度递减 需要二次革命
(2014-03-14 08:07:26)
标签:
大盘、股票、杂谈股票 |
分类: 大盘 |
一只皮球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下落,落地后又反弹再上升,每一次球上升的高度都要比前一次小些。这种反弹高度递减的自然现象在A股上也有所体现。中国股市自2007年10月见顶6124点以来,每次下跌见底后的反弹高度都在递减,反弹动力在逐渐衰竭。
在A股,大盘从2007年10月6124点开始下跌,到2008年10月见底1664点,之后开始大反弹,至2009年8月摸高3478点,反弹高度109%;2010年7月大盘见底2319点,到2010年11月反弹到3186点,反弹高度37%;2012年12月大盘见底1949点,到2013年2月反弹到2444点,反弹高度25%;2013年6月大盘见底1849点,至2013年9月反弹到2270点,反弹高度22.7%; 2014年1月大盘见底1984点,到2014年2月反弹到2177点,反弹高度9.7%。由此可见,每次股市探底后都会出现反弹,但反弹的高点在下移,由3478点下移到3186点、2444点、2270点、2177点;反弹的高度在逐步递减,由最初反弹109%下降到37%、25%、22.7%直至9.7%。3月12日,大盘探底1974点,再次开始反弹,按照A股之前反弹高度递减规律,本次反弹高度不容乐观。
A股长期低迷,自2007年10月见顶以来调整时间长达6年多,可谓熊冠全球。由于A股自身上涨动力衰竭,每次反弹高度都在递减,指望股市依靠自身力量走出熊市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此时就需要外界干预,急需强力推动,进行股市二次革命。历史上,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革命。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解决了A股市场相关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了所有股份的全流通。其效果显著,A股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上涨,从998点上涨到6124点,涨幅高达513%。
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股市的筹码急速扩容,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筹码与资金由原来的1比1 关系变成现在的3比1,筹码与资金失衡,股市供求关系失衡,上涨动力匮乏。此时,就需要外界干预,进行资金与筹码再平衡改革,对股市进行二次革命,以解决股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其措施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平衡筹码的供给。(1)发行优先股,大幅减轻普通股融资压力。(2)开征首发原始股资本利得税。在一定时期内,对首发原始股的减持或卖出征收资本利得税,并根据获得流通权后持股时间的长短,进行差异化征税。如获得流通权后,持股时间在1年以下征收30%的资本利得税,持股时间在1年—3年之间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持股时间在3年—5年之间征收15%的资本利得税,持股时间在5年—8年之间征收10%的资本利得税,持股时间在8年—10年之间征收5%的资本利得税,持股时间在10年以上免收资本利得税。(3)其他措施。二是平衡资金的供给。积极吸引更多的QFII和QFII入市,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更大力度地引进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推动中国版401(k)计划;建立股市平准基金,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等等。
资金与筹码再平衡改革,是中国股市继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二革命,它旨在消除股市供求关系失衡,打破股市长期低迷反弹高度递减的怪圈,增加自身发展动力,使A股早上雄起,进而振兴中国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