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辨别善恶根性法(之十三)

(2017-01-02 10:43:10)
标签:

法门寺佛学院

佛学

正法久住

分类: 法师体悟语录

辨别善恶根性法(之十三)

法门寺佛学院果定法师

辨别善恶根性法(之十三)

第二·转治法

转移对治的方法,是出自《大智度论》在解释十力和说明定力、垢净智力当中所说的。论中说:“贪欲之人教修慈心,多嗔之人作不净观,愚痴多者教思惟边无边,掉散心中教令用智慧分别,没心人中教令摄心。若如是者名为转治,若不尔者名不转治。”也就是说:对于贪欲心重的人教导他修习慈悲观,嗔恚心多的人教导他修习不净观,愚痴多的人教导他思惟有边无边,对于掉举和散乱心的人教导他修习用智慧来观照分别,对于内心沉没昏睡的人教导他修习摄心专念法。像这样的话,就称为转移对治法;如果不这样,就称为不转治。这与上面所说的对治治法正好相反。

现在首先来说明转移对治的方法有二种:

一、病转法亦转

第一种是随着禅病病情的转移,所用的对治方法也跟随者转变。现在以前面所说的一种对治观法当中为例,来说明转移对治的含义。比如在前面对治治法当中说到:对于贪欲心重的人教导他修习不净观,作观修习成就,于内心就能够见到种种不净,于是对种种境界产生不净厌恶过患想,对于现前境界就会生起嗔恚心。比如佛在世时有些比丘修学不净观,观法成就后就雇用他人杀害自己。像这一类从贪欲心转变为嗔恚心的人,就应该教导他从修不净观转变为修慈心观来对治嗔恚心,这就称为转治法,这就是对治的药和病情都发生了转变。虽然像这样子来说明,不过如果仔细深入地加以推寻校检的话,还是没有能够完全与佛法教意相称。

二、病不转法转

第二种是禅病病情没有发生改变,而所用的对治方法需要转变。所谓病不转药转是指:比如一个人贪欲的病情没有发生转变,于是就将先前对治所修的不净观改为修慈心观对治。

问:生起贪欲心的方法就是执著攝取别人美好的相貌,修行慈心观的方法也是攝取别人的好相,这样子如何才能够对治贪欲的毛病呢?

答:在《梵网经菩萨戒》里有明文说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亲行淫,无慈悲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如果观想现前境界中的一切男人和女人,都将其看作自己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就会自然地生起尊敬和慈爱的心,生起慈爱的心念就能够破除去贪欲之心,比如父母绝对不会对于子女生起不如法的心念。而且所谓慈是给与他人快乐,贪欲是不善法,能够增长他人烦恼,这并不是给与快乐的方法。像这样作观思惟,专心修习慈心观,修习慈心定如果能够成功引发,就可以对治贪欲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四慈悲喜舍无量心是属于清净色界大梵天王的修法,一旦修习成功就不应该会有贪欲心生起来。这就是贪欲的病情虽然没有发生转变,而转不净观为慈心观来对治贪欲的毛病。

现在以不净观的这一个法门为例,来比类说明转移对治的方法,其余十四种门类的禅法,应当知道都有这二种转治的道理。

其次,转移作观的方法也有二种:一转心不转境:在禅定中当面临种种境界时,只要善加改变自己的不如理作意,使得内心安住在正念上;二心境俱转:当内心在染污的境界上出现染污心时,就立刻使令内心作观清静的境界,从而生起清净心。清净心生起来,染污心就没有了。这二种方法要自己细心善加推敲寻伺,其中的义理就可以明白了。

以上内容可以列简表如下:

转治法

转治

1.病转法亦转

2.病不转法转

转观

1.转心不转境

2.心境俱转

第三·不转治

通过不转换来对治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二种意思:

一、病观皆不转:比如贪欲心重的人通过作不净观来对治,但是贪欲心还是不能够停息,这时候应该更加增强意念继续作观,不必转换成其它观法,应当继续作脓血、烂坏相等不净观,观一个人的不净还不能够停息贪欲心,那就再观想多个人的不净,像这样逐渐增加乃至于一个城或一个聚落的人都作观成不净相,像禅经中广说的那样修法。或者一直到进入白骨流光观等观法对治的时候,贪欲心才得到停息,所以称这种禅病和对治的观法一直不变的修法为不转治法。虽然说有这样的义理,然而细细推敲其义,任然担心还不是教理最正确的意思。

二、病转观不转:比如修行人因为有贪欲病而作不净观来对治,原先的贪欲病转化,而生起了嗔恚心。这时候不用转换不净观,而应该立即在不净观中继续增强观想,作不净观以及白骨流光观,缘此而入定,嗔恚心自然就排除了。

其次,不转移作观的方法也有二种意思:一境不转心转:禅定中所修的境界没有发生转变,而原先的染污心转成了清净心;二境心俱不转:禅定中所修的境界没有发生转变,而作意的心念也不变。

现在以不净观的这一个法门为例,来比类说明不转移对治的方法,其余十四种门类的禅法,应当知道都有这样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