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定基础——九心住

(2014-10-06 21:38:00)
标签:

佛学

分类: 法师体悟语录

修定基础——九心住

                       修定基础——
九心住

                                                                                                ---法门寺佛学院果定

欲界九心住即欲界定是其它定的基础,通过在未到地定乃至在欲界定中修四念住,即可成就初果圣道。虽然欲界九心住是世间有漏定,但它却是帮助成就出世间圣道的定力基础。在当前这样的末法时代,我门不应该好高骛远,匆匆忙忙一辈子下来,后悔圣道未成.生死未了。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从最基础做起,一心一意孜孜不倦地努力用功办道,以期圣道早成.生死早了。为此特将欲界九心住提供给大家作为修习参考,共勉!

一. 九种心住的解释

依据《瑜伽师地论》三十卷九页解释:

九种心住是指“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1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解:内住:指从没有修的时侯,在外六尘境界攀缘妄想分别作种种颠倒迷惑的心,收摄回来,特别努力的把心安住在所缘境上叫它不要乱动胡思乱想这时候是最初开始把心住,令它住在所缘境上,不到外面去散乱,这叫做「内住」。

2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麤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解:等住一开始时所系缚那一念心无始劫来其性状都是粗重而又动摇不定,正念的力量不能使令这一念心不散乱不昏沈平等安住,或者刚开始在所缘境上安住不动忽然又跑了,不能普遍。所以接着用相续的方法加强念力,叫这一念心时时相续不断明静而住在所缘境上,同时排除出去所有的染污心强迫叫这个心微细澄静不乱动普遍的约束心时时明静而住

3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解:安住这位修行人虽然已经做到内住、等住,但是正念保持不久,心又失念跑到外面的色声香味触上去打妄想,这时候再把它捉回来,安置在内里面的所缘境

4云何近住?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解:近住开始静坐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愿望正念能安住在所缘境上接近定的境界由于最初有这个要念住现前的愿,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警觉自己的心,常常思惟作意,反观自己的心是安住在所缘境上,不令这个心跑到色声香味触法上活动

5云何调顺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

解:调顺不静坐的时候,前五识和色声香味触、男女相接触的时候,会有贪瞋痴三毒烦恼现起的活动使令心,破坏止。所以这位修行人,应该观想这十种相的过患诃斥自己一定要排斥出去。通过过患想的观察,就会有强大的力量,强迫自己排除去这些虚妄分别,不令心在十相上面流动、散乱,烦恼散乱的力量就被调伏,心就能柔顺,于明静而住

6云何寂静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解:寂静在静坐的时候,前五识不与色声香味触接触,只有第六识有种种有罪过的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这些虚妄分别,还有贪欲盖、瞋恚盖、昏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这五盖的随烦恼,使令心动乱。所以就应该在有这些恶寻思和五盖出现时,诃斥这些都是有过失的,使令不得成圣道、不得解脱,老是停留在凡夫的境界,把你引到三恶道去。通过这样过患想能有强大的力量,把诸恶寻思及随烦恼都停下来,不令心向外流散

7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解:最极寂静正念一失掉,恶寻思及随烦恼暂时出现的时候,内心立刻觉知,能够不忍受立刻把它们驱逐出去前面调顺、寂静对治烦恼的力量就小一点这时候力量进步了,立刻能把它消灭出去

8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解:专注一趣这时候进步到没有恶寻思和随烦恼,静坐的时候,正念剎那剎那相续不断都是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不动。要勇猛精进,就能达到在时间上完全是一直明静而住,在内心的止观也没有杂乱的妄念来侵犯

9云何等持?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解:等持一次又一次这样修习,不断重复这样修习,因为有这样的因缘,所以最后得到一种境界。不需要特别的精进勇猛,一盘上腿,正念一提起,自然的就明静而住相续下去达到这个境界时,不需要心里面有意的安住在所缘境上,叫它明静而住;也不需要特别的精进勇猛,内心的三摩地不昏沈、不散乱任运地相续下去,这叫做等持。

 

                                二.六种力成办九心住 

    应当知道在九心住里边,是由六种力量才能成办九种心住的。一听闻力,二思惟力,三忆念力,四正知力,五精进力六串习力。

     1思力 

     内住是由听闻和思惟二种力量成就的,数闻一次又一次的听闻学会摄心安住在所缘境上不乱数思心里面一次又一次的思惟这些方法,用在摄心不乱上听闻和思惟就有强大的力量所以静坐最初开始的时候,使令攀缘的心,在所缘境上安住下来。内住是初开始,开始以后,即于此安住所缘境上的心,叫它继续的安住,澄清一切的烦恼,令不现行。用这方法来达到等遍安住,即等住。

     2忆念力 

     前面在内住、等住中,你的心内系缚,安住在所缘境上以后。由忆念力忆念就是把所缘境分明的显现在心里面,用这个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的忆念,约束这一念心令不散乱,不要跑到色声香味触上去活动。心一直忆念所缘境,心就安住在所缘境上,你不忆念,它立刻就跑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时候由忆念的方法成就安住和近住。常常忆念所缘境,心就不乱,能明静而住,慢慢的就和定接近,就可以得定。

     3正知力

     有了安住和近住之后,由正知的力量,来调伏其心。正知里面有智慧,观察十相,是大过患、大灾难,一定要停下来,不可以这样子妄想,这样把染污心调转过来,停止一切染污的念头。于其诸相,还有诸恶寻思,欲、恚、害、国土、亲里寻思,和诸五盖的随烦恼,制止这一念心,不到其中去虚妄分别,由正知的智慧观察,诃斥自己,就成就了调顺和寂静。

      4精进力

      经过调顺以后,妄想很少,经过精进的努力,不怕辛苦,减少吃饭、减少睡眠、减少一切杂务,其它的事不要做,这样精进静坐。假设彼恶寻思和诸随烦恼暂时的出来活动时,立刻能觉悟,不忍受它,妄想立刻就消灭,除遣变吐,成就最极寂静和专注一趣的境界。要到专注一趣时,是完全没有妄念了,坐八个钟头、乃至一昼夜,一点妄想没有,一直明静而住。

      5串习力

      这时候不需要特别努力,自然就可以坐七昼夜不出定,感觉很自在,不是很勉强的,这时候,腿子不痛,有时候会痛一会儿,但过一阵子又不痛了,它不会妨碍你,心里面一点不在乎。所以由串习力,就是不需要特别勇猛精进,自然的就是明静而住,不昏沈、不散乱、明静而住,这样子三摩地就圆满成就。由六种力成就九心住是这样子。

附《杂集论》十卷十页关于九心住的原文云:奢摩他者:谓于内摄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平等摄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

      1令住者:摄外攀缘,内离散乱,最初系心故。

      2等住者:最初系缚粗动心已;即于所缘,相续系念,微细渐略故。

      3安住者:或时失念,于外驰散;寻复敛摄故。

      4近住者:从初已来,为令其心于外不散;亲近念住故。

      5调顺者:从先已来,于散乱因色等法中,起过患想,增上力故;调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6寂静者:于扰动心散乱恶觉随烦恼中,深见过患;摄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7最极寂静者:或时失念,散乱觉等,率尔现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

      8专注一趣者:精勤加行无间无缺,相续安住胜三摩地故。

      9平等摄持者:善修习故;不由加行,远离功用,定心相续,离散乱转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