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受戒的殊胜功德与毁戒的过患

(2014-09-27 12:54:59)
标签:

佛学

分类: 法师体悟语录

受戒的殊胜功德与毁戒的过患

受戒的殊胜功德与毁戒的过患

                                                ---永能法师

 

转眼间法门寺传戒法会将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佛子们纷纷踊跃报名,纷沓而至。渐渐的已经超过了预期人数。想想有这么多的佛子将要受戒持戒,内心无比欢喜,也很随喜他们的发心。因为受戒功德非常殊胜。能受持佛戒,诸佛欢喜、龙天护佑。

 经说受戒有大功德,如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皆称赞,诸魔远离。此说世间的一切香味只能随风飘散,不能普熏十方。若有人持佛净戒,行持善法,他的戒香遍闻十方,十方圣贤皆共称赞,一切魔事悉皆远离。可见受戒持戒之人身心清凉,无诸恼事,快乐无边。
       长阿含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持戒之人还有此五种功德,受戒持戒可以所求如愿财产增益无损,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呢,当然我们持戒不是为了生天,是为了成佛,当然持戒也是浄罪集资的最好方法。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
7、慕乐涅槃,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即在一切众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众生之数无量,持戒的功德也就无尽了,所以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之大,大得无法比喻所以《璎珞经》卷下说: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又说: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又说: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此都说明受戒持戒有不可思议功德,希望广大戒子,都能以至诚心、虔诚的心、清净心去乞求戒法,不可视为儿戏,不然不但没有功德,还有极大的过失。如《长阿含经》说:犯戒有五衰耗:一、所愿不遂,二、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身所至处,众不爱敬。四、丑 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四十二章经:佛言佛子离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四分律云:破戒有五过:(一)自害,毁戒之人,身口意业,悉皆不净,常受贫穷,善神远离!(二)为 智所诃;毁戒之人,诸善比丘皆悉诃责,而常畏避.如恶死尸。(三)恶名流布,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 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四)临终生悔,毁戒之人,老死临期!恶境现前,追悔无及 (五)死堕恶道,毁戒之人,既亏梵行,全无善因,福尽苦至即堕恶道! 
     综上所述 明白了受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我们一定要发正确的求戒之心,既然受戒,就要发愿守护,不可有丝毫毁坏,如有毁犯,也要如理如法的忏悔,还自清净。要发“出离心”和大乘“菩提心来”求戒,千万不能以自私自利的心、有所求的心去求戒。要明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真实意趣。抱着“不为自身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而受戒,虽然现在做不到,但这样的愿一定要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希求心一定要强烈,才能得到上品戒体,没有希求心是得不到戒体的。随着希求心的轻重而得到上、中、下品戒体。千万不可以“无计心”去受戒,那样什么也得不到。更不应该想,有戒牒后可以到处游走挂单、赶经忏,这样罪过极大,宁可行乞讨要,也不要干这样的事,罪过在三途,百千万劫无有出期,罪报结束后生在人中还是贫穷下贱之人,切记。
    希望广大戒子都能够用凝重心去求戒、用至诚恳切的心受戒、用坚诀心去护戒,这样相信佛法一定能够盛行起来,只要每个戒子都能担起一份责任,佛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最后祝所有戒子都发菩提心,求上品,成无上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