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哪里去?

(2014-05-04 19:47:19)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僧园地

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

                             —— 游乾陵感想

                                             研究班:真如

宋朝德普禅师,一天把徒弟们召集到跟前对大家说:“我要告别你们了,不知道死了以后,你们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空来吃,与其到师徒们互相悬念,还不如趁现在我还活着的时候,大家先来祭拜一下吧。”徒弟们不敢有违师命,于是大家按照祭亡的仪式向他祭拜完毕。谁知第二天一早,德普禅师真的已经往生了。自知时至,先祭后亡,不失幽默。

念佛人的典范——黄打铁,在叮叮当当声中,念着偈诵,站立化去。古德贤士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如此轻松、潇洒、快活、自在,或诗情画意,或幽默而别者举不胜举。在泯然一笑之间不应该反省深思吗!我们的出生已无法改变,必须要面对接受,但对于余生的去处及死后的去处,却由我们自己决定,是必须要处理要解决的大事。所谓种善因得善果,我们虽没有玄装大师“意欲远绍如来家业,近光遗法”宏图大志。但对自己去向必须认清楚。必须利用自己有限的余年,为自己的生命寻找方向,寻找归宿。在大限来临之前,先为自己研究规划好,为自己备好充足的死亡资粮;必须对自己的余年负责,对自己归处负责。首要条件是认清方向。

半年前师弟到学院看我,没过几日便走了,离开之前对我说:“师兄我要去天津,哪里条件好。”一个月以后,从天津打来电话“师兄,我要去上海了,哪里单资高。”再过两个月,从上海再次打来电话“师兄,我到普陀山了,这里单资更高。”每接一次电话,便出一身冷汗,她这是到哪里去呢?!

《竹窗随笔》中有一文“一僧瘵疾(今肺结核)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则不悦。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徐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况垂死而不悟,悲夫。”人命在呼吸间。方向错了,要到哪里去呢?作为修行人,不知自己向何处去是多么可悲!“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愚痴的我们,需要的是法泽;需要的是善知识的指引。

仰上对于祖师大德往生兜率内院望尘莫及。对下不及老婆婆们念佛的“恭敬、供养他身心”,最后要到哪里去可想而知“因能生果,果乃因成”。方向对了还要下苦功夫。从因到果需要时间的积累,是在方向与方法正确的基础之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转,日日农事忙,种田人只要辛勤耕耘,必定有丰富的收获。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相生相成,循环不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好去处,现在“种”好每一念。土地不耕耨则杂草丛生,多一颗善的种子,必可减少一枝杂草。

要做就做一个勤奋耐劳的农民,让良知能生根发芽,茁壮长大。无论举手投足,言语动静,都要存有善慧之念。善恶的种子是人心之心念,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千里之路始于初步,合抱之木发于毫芒”,清净心念须日日行,时时作,不断重复,斩除恶念则能化荒芜成大福田。

兵家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充分的了知自己,认清自己,分析自己,方能战胜恶念,战胜自己,给自己找个好去处。自己的一期生命要靠自己转化,培养自己清净的意愿。念佛要用心念,将这声佛号种到心田,否则喊破喉咙也枉然。坐禅要懂得“风过水面了无痕”的道理,否则坐到泰山穿也无用。生活中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如同演奏中的每一个音节,掌握每一个细微的韵律,演奏结束时,不想得到掌声都很难。

为了自己将来有个好去处,当务之急,安心做好自己对于行、住、坐、卧要“时时勤扶试”,锻炼自己,管好每一念,去处何须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