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朝圣之旅七——那烂陀寺
——永能法师
离开竹林精舍,我们乘车又来到当年的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大学的遗址。
进入那烂陀寺,展现在眼前只有残墙桓壁,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里面描述的宏伟壮观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唯有舍利弗的灵塔高高的屹立在哪里,给整个院子增添了一些壮观的气氛。
根据玄奘大师和义净法师的传记记载,当时的那烂陀寺,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位于古摩揭陀国王舍城
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九十公里),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期有上万僧人学者集聚在此次学习。玄奘大师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多年,听讲《瑜伽师地论》等诸论。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据慧立法师的《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载:该寺“庭序别开,中分八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观竦烟中,殿飞霞上,生风云于户牖,交日月于轩檐,羯尼花树,加以流水逶迤,青莲菡萏,晖焕其间,庵没罗林,森疏其外。……印度伽蓝数乃千万,壮丽崇高此为其极”。
根据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匝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就是这座伟大的寺院,在公元1193年伊斯兰的大军开进的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寺里的僧人被一个一个赶出来,全副武装的伊斯兰的将军会问每位僧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愿意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么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全寺的僧人没有一个答案让伊斯兰将军满意,数千名僧人倒在了血泊中。杀掉所有的僧人和附近的居民之后,伊斯兰军队放火焚烧了藏书丰富的那烂陀寺。代表着印度文明和佛教文明的那烂陀寺就这样在兵火之中灰飞烟灭了。直到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在这里发现了一片佛教遗址,经过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核实,证明这就是那烂陀寺。现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僧室,恰如义净法师所述,中寺每边7僧室,小寺院每边5僧室。
如今的那烂陀寺,经过印度政府的修复,恢复遗址,只能看见当时的一些迹象,看了这些遗迹,可以联想到当时的盛况,不由人感慨万千……
我们用了大概两小时的时间参观了这里,朝拜了舍利弗塔,还特意看了玄奘大师当年的住处,里面有他当时闭关的暗室,法师们还进去体验了一下(门口很小,只能供一人爬进去,里面也最多能容纳两人打坐,玄奘大师闲暇时就是在这里闭关的)。
在那烂陀寺对面不远是那烂陀寺博物馆,里面存放了挖掘出土的精美佛像和文物,我们都一一参观。最后我们还朝拜了玄奘博物馆,这里是为纪念这位中印文化交流的先驱。在周恩来总理的强烈建议下,中国政府在1957年捐款三十万元建造的。在这里我们诵经、礼拜,缅怀了这位值得佛弟子骄傲的佛教伟人。然后乘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