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圣之旅四
——蓝毗尼园
离开祇园精舍、须达多的家,下午我们又去了迦毗罗卫遗址,这里曾经是悉达多太子的四大行宫之一。当年净饭王因太子悉达多滋生了出家的念头,所以造了四大行宫,供悉达多享用,想挽留太子的心,可是还是没有留住太子,悉达多依然出家了。后来阿育王在此建佛陀舍利塔 来纪念佛陀。这里园子很大,据记载当年的建筑是非常宏伟庞大的 。其他三座行宫至今尚未开发。在这里我们诵经、饶塔等做了隆重的供养后。乘车前往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园。 
印度和尼泊尔是相连的,中间只隔一座牌坊。过去当然还需要繁琐的签证手续。我们在此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通关。行程大概四小时,晚上住在蓝毗尼园附近的宾馆,第二天早晨朝拜了蓝毗尼园。
蓝毗尼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可爱”或“解脱处”等。此园原为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位于拘利国和迦毗罗卫国之间。

具佛经中记载 蓝毗尼园是佛陀出生地,它位于现今尼泊尔境内。佛陀的父亲净饭王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的王妃是拘利国天臂城主善觉王之女,名摩耶。迦毗罗卫国离拘利国的蓝毗尼园大概有两三百公里地。摩耶夫人四十五岁时才有孕,依印度当时的习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生产,摩耶夫人在临盆前三个月时,净饭王派三百护卫护送她回娘家生产,路过蓝毗尼园时,这里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各种鲜花争相绽放,花香四溢,摩耶夫人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决定在此休息。小憩时,在一棵无忧树下右手攀无忧树枝休息时,从右胁诞下悉达多太子。太子出生后,即时四方各行七步,每一步举足时地上都涌出大莲花承其足,举目环顾四方,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因为是佛陀的出生地,所以这里成为八大圣地之一。

这里有一阿育王石柱,上面记载着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曾至蓝毗尼朝拜,并在此处立此石柱,及免除当地赋税的记载。其石柱铭文译为汉语是:“天佑慈祥王于登位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税,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后来中国的法显和玄奘都来过此处。再往后,蓝毗尼园曾一度荒废,直至1896才被考古学者依据《大唐西域记》重新找到。当然,对于重新找到蓝毗尼园,《大唐西域记》和阿育王石柱上的刻文都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尼泊尔地政府已经对蓝毗尼园做了修复和保护,修建了摩耶夫人祠。祠内保留当年的遗迹,还有印有佛陀脚迹的石头。摩耶夫人祠的正前方有一大水池,名帕斯卡水潭。水池边上有一棵大约2300年的菩提树, 具记载这个水池就是太子出生后九龙吐水沐浴的水池,据说摩耶夫人产前也在此水池中沐浴。以前也有人认为水池边上的这棵菩提树是太子降生的地方,并说这里本来生长着一棵太子出生时摩耶夫人手攀的无忧树,后来无忧树枯死了,后人在此种植了一棵菩提树以纪念。所以这个树洞里也有人供养灯烛,树上也挂有很多彩带。

我们在此菩提树下虔诚诵经打坐,缅怀佛陀,招来很多人的围观拍照。来这里的有世界各地各种服饰不同的出家人及信徒,各自都虔诚诵经供养此菩提树。这时还下起了蒙蒙细雨,好像是佛陀为我们灌顶。我们沐浴在佛陀的甘露之下,罪灭障消,顿觉身心清凉,喜悦之心难于言表。
朝拜了蓝毗尼园,我们还参观了这里唯一的中国寺院“中华寺”,这里是由深圳弘法寺投资修建的,规模也不小,完全是仿唐建筑,能在异国他乡看见中国寺院,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对“中华寺”参观交流后。我们又回到印度,前往下一个圣地---佛陀的涅槃地库什那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