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法门寺佛学院
法门寺佛学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1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

(2013-06-07 21:21:20)
标签:

情感

分类: 佛教新闻

《〈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    2013年6月7日下午14时30分,法门寺佛学院教务长慧超法师,在综合楼三楼大教室为佛学院全体学僧作了题为《〈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的系列专题讲座,重点讲述了佛教中的“不二法门”问题。法师在讲座中引经据典、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向学僧们阐述了《维摩诘经》第九品〈入不二法门品〉的内容,以简单的语言开示了高深的佛法智慧。在此次讲座中,法师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做了开示。  

《〈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

  首先,法师对“不二”进行了理论阐释。法师认为“不二即不异”,但“不异”也不是一,因为诸法的实相中,既无“一”,也无“异”。不二,而是“不一不异”的关系。法师依《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和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谈论“不二法”的章句来启发大家。如其经文:“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惠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印)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随后,法师又依着《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为例,认为“色与空”是不二。法师重点区别了常识思维中的二元对立中“非黑即白”、“非无即有”的思维。 

   其次,法师对“空”和“有”进行了讲解。法师回顾了历史上“解空第一人”僧肇的空观思想和其他大德的空观思想后,法师重点诠释的三种空。即第一、“分破空”。第二、“自性空”。第三、“观空”。法师对这三种“空”观思想进行了哲学上和佛学上的详细比较。又诠释了《大智度论》卷十二的三种有:第一、“相待有”。第二、“假名有”。第三、“法有”。 

《〈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     最后,法师介绍了五种“不二法门”。分别是:第一、生灭不二法门”(生和死不异)。第二、受与不受不二法门(接受与不接受不二)。第三、垢与净的不二法门(污秽和干净不二)。第四、善与不善的不二法门(善恶不二)。第五、罪与福的不二法门(福祸不二)。法师分别举例对这五种“不二法门”进行了讲解。 

    最后法师总结到,“不二”,显而易见不是二,但也不是一,更不会是其它。可以说“不二”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如《中论》中偈颂所云的‘八不中道’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用西方康德哲学来说就是“现象和物自体”不分离、用中国哲学中宋明理学家朱熹观点来说就是“理一分殊”、佛教华严宗的“理事无碍”等进行一一比对。 

《〈维摩诘经〉的大智慧》之六    法师的开示从容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真切易懂,充满禅机,面对学僧问题对答如流。显示了法师高超的佛学理论造诣,说明了法师对讲座进行了深入、认真、长时间的准备。下午16时许,讲座圆满结束,学僧们在轻松愉悦的讲座氛围中享受了一次佛法的盛宴。最后,慧超法师引领全体学僧诵念回向文:“愿此殊胜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尽除一切罪障,共成无上菩提。” (图文/玄明、性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