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申请
(2014-05-09 15:30: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结题评审书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立项号 |
2013XKT-XXYW800 |
课题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
邓 聪 |
工作单位 |
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 |
|||||||
博客网址 |
http://blog.sina.com.cn/u/3206978690 |
完成时间 |
2014年5月10日 |
|||||||
成果主件名称 |
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 |
|||||||||
课题成果附件 |
(论文、教学片断、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题中期、结题报告)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 形式 |
应用发表情况(打“√”) |
|||||||
博文 发表 |
刊物 发表 |
会议 交流 |
教学 应用 |
|||||||
1 |
《巧用读写结合 让课堂更有语文味》 |
教学论文 |
|
《国际教育周刊》发表 |
√ |
√ |
||||
2 |
《巧用补白,让阅读重难点迎刃而解 》 |
教学片断 |
√ |
|
|
√ |
||||
3 |
《翠鸟》获陕西省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教学成果评审一等奖 |
录像课 |
|
|
√ |
√ |
||||
4 |
《让字理析词在语境中绽放生命之花》获全国字理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
教学论文 |
|
|
√ |
√ |
||||
5 |
《白鹅》获碑林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
教学设计 |
|
|
√ |
√ |
||||
6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获得市级一等奖 |
教学设计 |
|
|
√ |
√ |
||||
7 |
《桥》 |
教学设计 |
|
|
√ |
√ |
||||
8 |
《雷雨》获碑林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三等奖 |
教学设计 |
|
|
√ |
√ |
||||
9 |
《丑小鸭》获西安市教育协会设计类一等奖 |
教学 设计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概述: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融入内心情感。同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文本“补白”,更是一种高效、实际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相关内容,合理进行课外资料的拓展、生僻字词的解释、写作背景的说明等,这样能很快地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加深对文本内容解析、主题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搭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阅读课堂的无限精彩。正因为此,我们课题组将“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作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切实领悟到教师要做教材的创新者、开发者,要善于运用文中的留白,以此作为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契机,使课文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悟更深刻,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聚焦课堂,大胆尝试,每位成员都收获颇丰,探索出了不少补白训练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技能、凝聚了团队力量。 研究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夯实理论、掌握方法,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很迷茫,不知怎么搞,从哪方面下手,对参与课题研究有“恐惧”心理。为此,课题组负责人邓聪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如何开展“小专题研究”的辅导,降低了教师们参与教科研的门槛。其次,在开题后的讨论会中,组织学习《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语文课堂的“空白”艺术》、《挖掘文本“空白”,丰富学生情感》等相关理论文章,丰富课题组教师的前沿知识,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强化研究意识,提高了个人素养。再次,我们课题组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组织组内成员教师认真观看优秀课堂实录,近距离地观摩和聆听“名师之路”、“千人万课”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报告,教师们在观摩中学习、讨论中反思,促进了专业成长,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实际,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找准事实依据。 课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其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课题开题前、后,我们就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的解读和写作兴趣、辅导方法等方面目前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大家认为教材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挖掘,但就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写训练,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为其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总结。 本课题在进入研究阶段后,我们依据执教年级,将组内教师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依据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在自己的课堂中开展实践研究。如低段教学中开展“巧用插图补白”、 “课文情景的补白表演”;中段开展“重点字词拓展补白” “抓住文本生僻点、重难点进行补白训练”;高端开展“文尾拓展延伸的补白”、“开场课题的质疑补白”、“标点符号的想象补白”等多角度的专题研究。每月固定时间集中召开例会,专人记录、专人主持、畅所欲言,将阶段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交流,并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上传课题博客,为每位课题组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 四、丰富资料,建立博客,让课题研究常态化、生活化。 一年来为了不断充实和及时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我们建立了五小补白研究博客,并开辟了丰富的目录板块,如: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补白漫谈、学生作品、研究掠影等,组内教师分时段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图片等资料及时上传,大家资源共享,学习借鉴,将博客的管理、维护、建设当做了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为大学区语文学科教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成效主要表现在: 本课题的研究,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表现如下: 教师方面:
1、围绕大课题制定小专题,带着课题进课堂。
2、聚焦课堂教学,挖掘、整理出了阅读教学中补白训练的方法。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邓聪老师负责的课题组先后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低中高年级的教材进行解读,挖掘并整理出了通过(课题、插图、标点符号、词语、结尾、情节等)空白点,进行补白,从而理解文本的方法。为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的补白教学提供了参考。 4、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从被动接受向主动研究的转变。在课题研究中,每位教师首先努力寻找研究的起点,同时围绕课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请教专家同行,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及结论。教师通过自己的反思、研究和行为跟进,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教师正逐步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 5、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科研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课题组教师也积极写论文,参加教学设计评比,成绩喜人。 6、在课题研究期间,促进了教师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敬业奉献,努力探索,认真积累。实验期间,课题组教师为学校教师呈现了多节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如校级观摩课活动中,马艳娜老师执教了《三个儿子》、姜妍妍老师执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大学区名师巡讲中,李晓辉老师执教了《老人与海鸥》;区级教学能手赛中,杨艺老师执教了《桥》、跨省学科教学交流中,邓聪老师执教了《珍珠鸟》。均得到了听课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方面: 课题研究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补白教材空白点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通过眼、耳、手、足、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学生在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捕捉和补白教材空白点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大了,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尤其是能从教材留下的空白(教材题目,插图,文中的标点符号、结尾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处展开合理的想象,课堂上精彩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学生变得爱动脑筋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普遍提高。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发展,不再惧怕习作,学会主动练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空白点进行续写、补写、扩写,养成了善于动脑思考、勤于动笔练写的好习惯,学生也善于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发表在博客空间里,课题研究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 4.补白训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硕果累累。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想象、写作的长期训练,学生的创作欲望高涨,写作水平提高,能积极参与学校、大学区、碑林区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梦想的天空》学生优秀习作集锦、《我的“中国梦”》大学区学生征文集正在编撰整理之中。学生手捧载有自己习作的成果集,非常开心,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
||||||||||
课题组成员名单(不超过五人)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职务 |
在研究中承担任务 |
1 |
邓 聪
|
女 |
35 |
一级教师 |
教师 |
课题负责人 |
2 |
杨 艺
|
女 |
38 |
一级教师 |
教师 |
课题组成员 |
3 |
李晓慧
|
女 |
29 |
二级教师 |
教师 |
课题组成员 |
4 |
马艳娜
|
女 |
35 |
二级教师 |
教师 |
课题组成员 |
5 |
姜妍妍
|
女 |
26 |
二级教师 |
教师 |
课题组成员 |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 审查意见 |
|
|||||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评审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专家组长签章)
|
|||||
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
(单位盖章)
|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