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2014-05-09 12:54:1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XXYW800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

负责人

邓 聪

所在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补白  火花   延伸

结题

报告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发挥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补白”艺术,应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补白方式。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补白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课堂补白训练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我们课题组将“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作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切实领悟到教师要做教材的创新者、开发者,要善于运用文中的留白,以此作为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契机,使课文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悟更深刻,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聚焦课堂,大胆尝试,每位成员都收获颇丰,探索出了不少补白训练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技能、凝聚了团队力量。课题开题前、后,我们就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的解读和写作兴趣、辅导方法等方面目前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大家认为教材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挖掘,但就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写训练,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为其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一年来为了不断充实和及时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我们建立了五小补白研究博客,并开辟了丰富的目录板块,大家资源共享,学习借鉴,将博客的管理、维护、建设当做了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为大学区语文学科教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也打破了以往教师用教材教的传统教学观念,课题组的每个成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补白、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的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气和智慧,推动了学校各年级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结题报告

一、“文本补白”研究背景及界定

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欠缺高度和深度,挖掘不出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总是浮光掠影,停留文字表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知识储备不丰富、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非常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抓住文章的空白点或生发点,依据文章中心思想,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和语言、文字以及意境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创造性地建构文本更加深广的意义,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这样就是因材设计,活用文本。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学生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探索创新的欲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学中将读写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降低了习作难度,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师成长角度来说,经过这样长期的语文研究和实践,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水平不断提高。    

“文本补白”的内涵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不仅使学生对文章能有更深地理解,还能使学生对文本具有创造性的发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发挥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为孩子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补白”艺术,应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补白方式。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之作,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不确定”和“空白”,这就是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和无奈,而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或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所谓补白,就是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补白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课堂补白训练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课堂教学拓展延伸一般有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

    如今的语文教学,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欠缺高度和深度,挖掘不出文章背后的深刻内涵,总是浮光掠影,停留文字表面,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知识储备不丰富、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欠缺。

   针对这种情况,非常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抓住文章的空白点或生发点,依据文章中心思想,结合生活体验,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和语言、文字以及意境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创造性地建构文本更加深广的意义,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这样就是因材设计,活用文本。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学生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让语文课堂更加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探索创新的欲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同时,教学中将读写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降低了习作难度,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师成长角度来说,经过这样长期的语文研究和实践,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水平不断提高。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定《在语文教学中补白的策略》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所谓文本“空白”,就是文中作者没有写出来或是没有明确写出来的、需要读者去想象的部分。每一个文本都蕴含着无数未挑明的空白之处,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体会,去填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的“空白”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填补,拓展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使他们能够更深地进入文本,获得独特的体会,这就是“文本补白”训练。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教师如何巧妙抓住文章的空白点或生发点,进行第二次“加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补充上语言、情感、意境的空白,进行读说、读想、读写的训练。这是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和目标。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

1、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2、通过恰当补白训练,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和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增加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并内化为自我创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使其收益终生。

(二)具体目标

1、解决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2
、解决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被动、单一,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解决教师以本为本,被动施教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生活的创新者。

   4、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当运用补白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内化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补白,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并较好地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我课题组预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本补白内容的研究和实践:

1、研究教材,寻找恰当的空白处。

首先,课题组教师多方面地学习教育教学报刊和书籍,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深入研读文本资料,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资历、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实材料,并及时整合内容,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寻找文中恰当的空白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快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更感兴趣地学习课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整合内容的能力。

2、如何补白,寻找不同的训练方法。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各班学生特点和文本类型,重点探索和总结文本补白的多元方式,寻找和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如,开课揭题巧引质疑,通过自学解答留白;课中情境补白,深入感悟文章内涵;升华文本主题,插图想象补白,受到思想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想象创编的能力。

3、怎样评价指导,保证文本补白质量。

再次,在引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文本补白的基础上,教师不断探索评价指导方式。通过课堂提问评价语的艺术性、片段习作批改方法的创新、优秀习作展示交流方式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想象补白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进行练笔和写作训练。

4、指导素材积累,帮助学生学会用材料写补白。

最后,通过课内外素材的整合,合理科学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定期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会文学素材的积累方法,拓展课内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让课题研究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按照“先总体再分开后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先从总体上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补白;再分阶段进行研究;最后结合第二阶段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1)文献借鉴法。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查阅国内外此类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组织教师课题组员的理论学习,订阅学习材料和书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生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操作模式。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有效研修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我校的需求,努力使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我校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实验过程中补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在当前的发展和新成果,为构建新的研修模式提供依据。分析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相关案例,教学反思等,边实验边总结,形成阶段性总结,在下一步的研修中推广。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参研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中,力求边培训,边体会,边总结,边改进,边推广,使理论研究的成果及时为实践服务和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完善研究的方案、计划,确保研究的实效性,促进研究不断深化,引领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学校以本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逐步形成“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有效教师的实践模式。

5)反思实践法。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其作用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贯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课题研究是新课程校本研修的一个载体,在实践与研修中进行反思,并不断反馈调节,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35月——20138月)主要工作:

120135接到任务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20136-8月课题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课题资料查找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9月份开学后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9月底,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10月——20144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分任务、分阶段地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进行不同补白训练点在不同年级段的研究,完成学生、家长和老师对西安铁五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补白的策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问卷。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对各类调查问卷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汇总,上传资料。同时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每个月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8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因为这个课题是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效训练的帮助,所以检测不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收效就很重要,用小练笔、拍照、作文日记等形式,关注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45月——20146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第四阶段:经验完善与推广阶段(20146月——9月)

  课题组全体教师将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完善,形成规律,在语文教研组内进行介绍和推广,促进整体语文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课题组将“小学语文教学中“补白”的教学策略研究”作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切实领悟到教师要做教材的创新者、开发者,要善于运用文中的留白,以此作为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契机,使课文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悟更深刻,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研究实践中,我们聚焦课堂,大胆尝试,每位成员都收获颇丰,探索出了不少补白训练的方法和模式,提高了教学技能、凝聚了团队力量。课题开题后,课题组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很迷茫,不知怎么搞,从哪方面下手,对参与课题研究有“恐惧”心理。为此,课题组负责人邓聪老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如何开展“小专题研究”的辅导,降低了教师们参与教科研的门槛。其次,在开题后的讨论会中,组织学习《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语文课堂的“空白”艺术》、《挖掘文本“空白”,丰富学生情感》等相关理论文章,丰富课题组教师的前沿知识,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强化研究意识,提高了个人素养。再次,我们课题组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组织组内成员教师认真观看优秀课堂实录,近距离地观摩和聆听“名师之路”、“千人万课”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报告,教师们在观摩中学习、讨论中反思,促进了专业成长,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课题开题前、后,我们就教师、学生、家长对教材的解读和写作兴趣、辅导方法等方面目前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大家认为教材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挖掘,但就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写训练,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为其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可大大丰富课文内容,优化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一年来为了不断充实和及时保存课题研究资料,我们建立了五小补白研究博客,并开辟了丰富的目录板块,如: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补白漫谈、学生作品、研究掠影等,组内教师分时段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照片、图片等资料及时上传,大家资源共享,学习借鉴,将博客的管理、维护、建设当做了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为大学区语文学科教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文背景补白,感受作者思想情感

   作者写作一篇文章之前都有独特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就是一个留白的教学。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作的,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其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去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这就给学生进行写作背景的补白提供了查阅资料的便利,有很多文章只要上网就能搜集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如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经历、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意图;人物所要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等。在执教《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设计了背景补白,学生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获悉了作者琳达·里弗斯是一个美国人,文章所叙述的是一件发生在作者家里的真实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角膜的事不能理解,父亲对“我”进行了教育;父亲用其言行感化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父亲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情节,描述了“我”的父辈倾尽所能来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高尚品德,体现了文章 “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中心思想。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创设情景补白,引导学生走近文本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会产生疑惑,有的理解甚至是出乎预料的,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补白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知、去体验,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更加细致。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结合文中的“冒”字,设计了一个对话的情景补白:“文中写到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白荷花,你冒出想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如同拉开了学生的话匣,有的说“我想绽放美丽的花瓣给人们欣赏”;有的说“我想和停在我花瓣上的蜻蜓聊天”;还有的说“我要好好地欣赏岸边的风景”……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好,如果你是正在观赏荷花的游人,你想对美丽的荷花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荷花仙子,你超凡脱俗,美丽动人”;有的说“啊,美丽的荷花,你‘出淤泥而不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的说“荷花姐姐,你是仙女下凡”……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对话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与荷花进行对话补白,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更深地体会了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

   于情节细微处补白,升华学生心中情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能够把握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真情,善于在情节的细微处补白,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为文中的标点补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文字结合给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内涵,由于作者在创作中的需要,文章中常常出现标点的留白,标点的留白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想象更加丰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标点补白,引导学生去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一个小小的标点鲜活起来变成一缕缕跃动的思绪。总之,补白艺术是对课文的延伸,也是一种再创造,巧妙地运用补白艺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添一抹亮色。

  研究成效主要表现在:

本课题的研究,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表现如下:

  教师方面: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在实践—反思—探索—总结—再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们能深入解读教材,利用课题研讨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挖掘、整理教材中的(课题、插图、标点符号、词语、结尾、情节等)空白点,逐步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1、围绕大课题制定小专题,带着课题进课堂。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都能围绕“挖掘教材空白,拓宽小学生思维的研究”这个大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了研究的“小专题”,使每个人都有所获、有所悟、有所思。

2、聚焦课堂教学,挖掘、整理出了阅读教学中补白训练的方法。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邓聪老师负责的课题组先后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低中高年级的教材进行解读,挖掘并整理出了通过(课题、插图、标点符号、词语、结尾、情节等)空白点,进行补白,从而理解文本的方法。为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的补白教学提供了参考。

4、通过研究实践,促进了教师从被动接受向主动研究的转变。在课题研究中,每位教师首先努力寻找研究的起点,同时围绕课题进行资料收集、查找有关文献,请教专家同行,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解释及结论。教师通过自己的反思、研究和行为跟进,实现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进而从策略层面上提高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时态性”。教师正逐步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专业决策者。

5、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老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科研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课题组教师也积极写论文,参加教学设计评比,成绩喜人。

6、在课题研究期间,促进了教师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敬业奉献,努力探索,认真积累。实验期间,课题组教师为学校教师呈现了多节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如校级观摩课活动中,马艳娜老师执教了《三个儿子》、姜妍妍老师执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大学区名师巡讲中,李晓辉老师执教了《老人与海鸥》;区级教学能手赛中,杨艺老师执教了《桥》、跨省学科教学交流中,邓聪老师执教了《珍珠鸟》。均得到了听课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学生方面:

   课题研究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补白教材空白点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通过眼、耳、手、足、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学生在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捕捉和补白教材空白点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大了,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尤其是能从教材留下的空白(教材题目,插图,文中的标点符号、结尾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处展开合理的想象,课堂上精彩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学生变得爱动脑筋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普遍提高。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发展,不再惧怕习作,学会主动练笔。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空白点进行续写、补写、扩写,养成了善于动脑思考、勤于动笔练写的好习惯,学生也善于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发表在博客空间里,课题研究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

4.补白训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硕果累累。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想象、写作的长期训练,学生的创作欲望高涨,写作水平提高,能积极参与学校、大学区、碑林区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梦想的天空》学生优秀习作集锦、《我的“中国梦”》大学区学生征文集正在编撰整理之中。学生手捧载有自己习作的成果集,非常开心,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补白艺术”重在教学过程,通过启发性、开放性、多元性、多向性的教学,体现创新精神,达到语文创新教学目的。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也打破了以往教师用教材教的传统教学观念,课题组的每个成员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补白、练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巩固和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的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气和智慧,推动了学校各年级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堂上的补白环节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双善于挖掘文本资源的慧眼。尤其是善于抓住文本的留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拓展、丰富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解读文本。进而去感悟生活,解读生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小学语文教参》3、《陕西教育》4《“补白”阅读教学中的精妙之笔》孙江涛 王殿兵5、《语文新课程标准》6、《阅读教学中的补白艺术》  曹茂盛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