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最先出场的人物——甄士隐

(2021-11-03 11:21:56)
分类: 红楼文化

读懂红楼梦,关键是要找到两把钥匙,有了钥匙,才能透过作者的满纸荒唐言,解开他心中的一把辛酸泪。第一回中,甄士隐在太虚幻境中看到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通篇的关键。由于当时所处的文化、政治环境所迫,作者不得不隐去大部分真事,以假语出现,因此,才有了开篇之句: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甄士隐是《红楼梦》里最先出场的人物,也是读懂《红楼梦》的一把关键钥匙。历来红学家对甄士隐名字的寓意都有一种统一的解释:真事隐,本人认为,作为《红楼梦》里最先出场的人物——甄士隐,他的名字至少包含三种寓意,我们就从这三种寓意里,来揭开曹雪芹先生把他为何将他作为开篇出场人物,并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和含义。

一、甄士隐=真事引

我们都知道,贾家的兴衰荣辱是《红楼梦》故事情节展开的主线,贾家的主人奴仆是《红楼梦》刻画的主要人物,贾家的花园庭院是《红楼梦》主要矛盾上演的主舞台,但是,伟大的小说家设置开头,是不会让读者一览无余的,正如建筑师山子野设计大观园的思路,一进门,是一座大山,大山好比屏障,把最美好的景物暂时遮掩起来;大山好比引子,引人迂回进入佳境。甄士隐其人、其事,就是通篇《红楼梦》的屏障和引子。

甄士隐的出场引出了第一男主角——贾宝玉。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甄士隐在一场午睡的梦里见到一僧一道,并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了通灵宝玉的出身和渊源,也知道了神瑛侍者下凡的初衷,还有缘看到了通灵宝玉的摸样,其实是隐隐约约向读者交代了整个小说的大至故事脉络和主要人物的前世今生。透过字面来理解,则是作者已经将真事隐去了,纸上留下的只是梦幻,红尘里的一场梦幻却可以直通人的真灵性。

甄士隐的出场引出了另一个关键人物——贾雨村。甄士隐居住在苏州城一个繁华的十里街上,本是一个小乡宦,家境殷实,淡泊名利,按说是不会结交像贾雨村这样的穷儒的,但是他的家与葫芦庙毗邻,来自湖州的贾雨村正好在此偃蹇住了,由此甄士隐资助贾雨村,才使他一考成名,进入时代的名利场中。而贾雨村,是《红楼梦》里从头至尾的一条主线索,他是唯一经历和见证了贾家强弩之末、最终落败的人,也是其中见风使舵、推波助澜的人。甄士隐引出了贾雨村,假的登场了,真的就该隐去了。

甄士隐的出场引出了四大家族之一薛家,并由此引出贾家。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元宵节的晚上被拐子拐去,长大后又被拐子一女许两家,被金陵一霸薛蟠抢走做小妾,由此牵扯出了冯、薛两家官司,牵扯出了贾雨村判断葫芦案,牵扯出了薛家母子进京,最终牵扯出了贾家,好戏由此开场。

二、甄士隐=真事隐

既然是真事隐,我们就会想,隐去的真事究竟是什么呢?不妨可以做以下的大胆联想和猜测:

甄士隐这个小家的命运其实就是贾府这个大家的缩影,甚至是作者曹雪芹家族命运的缩影。有几点可以作证。

1、甄士隐居住在江南姑苏,小说中的贾府原籍也在江南,作者曹雪芹本人的家族也是长期担任江宁织造,居住在江南的,在居住地上,有相同之处。

2、甄士隐居住在十里街仁清巷,谐音势力街人情巷,试问,除了官场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充斥着势力和人情呢?这个寓意告诉我们,真实的甄家所处的其实是险恶的官场,与贾府所处的环境以及曹雪芹家族当年的地位是一样的。

3、甄士隐的家与葫芦庙毗邻,这很有点意思,在很大程度上与朝廷的意思是一样的,古人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庙堂指的就是朝廷,葫芦庙指的就是糊涂的朝廷,曹雪芹在骨子里是蔑视朝廷的,从这一点可见一斑。甄士隐家里遭殃,起因不就是因为葫芦庙里炸供失火,牵连到甄家了嘛?这与贾府被牵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最终一败涂地何其相似啊,曹雪芹家族的败落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甄士隐这个人身上有着贾宝玉的影子。他的淡泊名利、他的不善经营、他的尊重女性、他的乐于助人、他的慧根素缘,都与贾宝玉的个性有相似之处。至于最终结局,不是和贾宝玉殊途同归了吗?这些,就是作者苦心隐去的真事了吧。

三、甄士隐=真士隐

纵观通篇《红楼梦》,甄士隐先生足可称得上是一位隐居在闹市的真名士。

首先从作者描述性的语言里可见端倪。第一回中甄士隐上场,作者有这么一段简洁的人物出场介绍:

当日地陷东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 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这段文字交代了甄士隐的出身——乡宦,祖上是做官的,家里还挺殷实,想做官也不是没有条件。但是他本人呢,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 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他不屑于做官,不追求仕途,这不是真名士的做派吗。这段文字还交代了甄士隐的家人,即一妻一女,没有儿子,没有小老婆,古代男子不纳妾已属不易,没有儿子还不纳妾,就更难能可贵了。

其次,从他梦入太虚幻境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在梦中听见一僧一道说的那些云山雾罩的因果之事后,并没有觉得荒诞不羁,而是谦虚的问: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 , 亦可免沉伦之苦。你看这话说得,多么谦虚、多么得体!正因为此,他才是天机稍可泄露的对象吧。

其三,从他资助贾雨村一事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本是个落魄的穷儒,暂寄在葫芦庙里以卖字为生,一般人尚不与他结交。但是,甄士隐认定他是个有才华、不会久居人下的读书人,所以经常和他在一起聊天、吟诗作赋。资助一个穷途末路的读书人这并不稀奇,也不算多崇高,但是在资助的过程中,他身上体现了三个闪光点:

1、有心资助,但又怕伤害了读书人的自尊心,所以一直在找寻适当的机会给人以资助,并没有以施舍者的姿态高高在上。

2、帮助别人不图回报,义利二字为重,送完了银子和衣服,还要写举荐信,帮助贾雨村在京城里找个落脚的地方,帮人帮到底。

3、被资助者贾雨村根本没把他这个资助人放在眼里,接过银子和冬衣,不过略谢一语,次日一早竟然不辞而别,直赴京城,他也毫不在意。

从这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甄士隐是个表里如一、澄澈宁静的真君子、真名士,贾雨村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道貌岸然的政治流氓、真小人。

最后,从甄士隐的结局可以看出。女儿失踪,家道败落,投人不着,短短一年时间,他饱尝了世事变迁、人情冷暖,在一僧、一道的点拨下,毅然离别红尘,为好了歌作注,以。这首好了歌的注解,被历来红学家作为是《红楼梦》的写照。

综上所述,作者将甄士隐作为《红楼梦》里最先出场的人物,就是把他做为通篇《红楼梦》的屏障和引子,并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和寓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