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云菊花诗赏析二:纸帐新梦忆旧游,傲世味同未淹留

(2019-02-01 22:17:43)
标签:

湘云

菊花诗

赏析一

分类: 红楼文化

       瓶花与琴棋书画、诗词典赋一样,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标榜风雅、点缀闲情、抒发心志、陶冶性灵的精神趣味所在。明末清初,文人们追求闲情逸致蔚然成风,插花作为一种普遍的崇尚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由湘云作“供菊”这首诗,供菊就是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该诗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插花的艺术精神提供了生动有趣的范例。现在我们来赏析《供菊》这首诗: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一、弹琴酌酒点缀幽

 “弹琴酌酒喜堪俦,“俦(chóu)”是“同辈”、“伴侣”之意,“喜堪俦”指很高兴是菊花能作伴。这里是指欣喜得逢佳偶,可以配匹的伴侣。几案婷婷点缀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暗指女性的美丽与妩媚。点缀指衬托、装饰之意。“幽”,指因菊花而环境显得幽雅。几案,指桌子。“几案婷婷点缀幽”,是摆好美丽的桌椅,布置好一个幽雅的环境,把他心上的菊花——婷婷玉女请到房中。首联大意是(我)对于一边弹琴一边喝酒时能有(秋菊)的陪伴感到高兴,有了桌上美丽妩媚的秋菊点缀这份雅致更显清幽。这里真是有书画琴棋诗酒花的雅致。湘云虽然总是给人一种“喜好热闹”的感觉,但也有喜欢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总是喜欢寂寞,以至于没有朋友,缺乏知音。湘云愿做这知音,愿交这朋友,在深秋中寂傲地绽放,不辜负美好的时光,不错过一年甚至一生最后的光阴!湘云对于有秋菊陪伴她弹琴与喝酒是欢喜的,因为她把秋菊当个知己。所以她可能会觉得自己弹琴时秋菊能懂她的心意,就当是俞伯牙遇上了懂他琴音的钟子期。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喝酒时就有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的心情,属于一个人的浮世清欢。本句的喻意是弹着琴饮着美酒欣喜得逢佳偶,摆好美丽的桌椅,布置好一个幽雅的环境,把他心上婷婷玉女请到房中。。

    二、隔座香分一枝秋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香分”即花分,“三径”即处士居所,“露”即雨露恩泽,花即解语花,三径露,本来一般指“归隐者的家园”或者是“院子里的小路”,这里指“秋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字。“香分三径露”即解语花分处士的雨露,得到他的惠爱,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即使隔着对面的座位,你的芬芳也带着三分朝露的清新,那样的美丽让人禁不住要抛却书本对着秋菊赏玩,坐在你的旁边痴痴地望着你这一枝代表秋日的花朵。作者连隔着座位也能辨别出秋菊的香气,可见是真心喜爱的了。就像即便身处茫茫人海,有很多阻隔,可你一眼也能从众人中辨别出你最喜欢的人的身影。

“抛书人对一枝秋”,宁可对着一枝秋菊赏玩也不愿意读书。“抛书人” 即作书人曹雪芹,“一枝秋”即一枝花——即批书人梅溪。“人对一枝秋”即作书人对静女的秋容。面对她的沉默,他就愈加谦恭,惟恐再伤了她的布满创痕的心。其实“抛却书本”的行为含有“把走‘仕途经济之路’抛却在脑后”的意思。不过,当我们联想到《红楼梦》第32回中,湘云倒是对宝玉说过“如今大了,要去考举人进士,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不该成天在姑娘队里混”的话。这一番话还惹恼了宝玉。那么湘云现在认为赏菊比读书重要的行为,与她自己的好好读书的理念似乎自相矛盾。转而一想,或许是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自己不会去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原因,所以才认为这些书本子对她自己不重要,但她对宝玉那么说或许也只是出于为宝玉仕途着想。颔联写出二人“隔案”坐谈的景况,喻意是即使隔着对面的座位,你的芬芳也带着三分朝露的清新,那样的美丽让人禁不住要抛却书本坐在你的旁边痴痴地望着你。

三、纸帐新梦忆旧游

“霜清纸帐来新梦”,“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带着霜露清寒的秋菊”。这里指菊花清雅。“纸帐”指破旧帐中;“新梦”指新的梦境;“忆旧游”,指回忆当年少儿时代,于江宁织府中携手同游的生活。所谓“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 ”,回忆无邪童年时的甜蜜岁月。那么,这里“新梦”是什么?我认为是指的是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梦里于深山小院中二人对坐弹琴酌酒,何能不喜,有什么能与此种世外桃园相比?他们正是通过《红楼梦》写出过去的生活,“忆”出他们共同的“旧游”,即在甄(真)家中的生活经历。

圃冷斜阳忆旧游”。“圃冷”通常都是被解读为菊圃冷落。“斜阳”指西下之夕阳里,衰飒之景,喻指意气消沉或颓废失落;旧游,择时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大概意思是“梦中回忆在斜阳下的清冷园圃中行走游玩”。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下做的梦必然也是清新雅致的。但是,对于“圃”字我的理解暗指曹雪芹意喻更为深刻,因为“圃”字喻指曹雪芹,曹雪芹又号曹芹圃、曹芹溪。作者把“圃”字隐蔽的镶嵌在这里是必有用心。“冷”指冷静、寂静之意。“圃冷”就是作者冷落的处境。曹家被抄后,曹雪芹进京西山,现在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况,过去的热闹场景早己荡然无存。况且该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所谓“背面傅粉”指绕离叙写对象本身而进行其他视角的旁面叙写,从而达到更为警醒深透的表达效果。“背面傅粉”已将人事说尽,故反回来写过去旧游时的状况,故极佳。虽然生活已经经过了这样巨大的变化:“转眼乞丐人皆谤”,“流落在烟花巷”,但两个人依旧不改初衷,不因境遇改变而改变。

作者借菊喻人,因为太喜欢菊花,所以梦里也不能忘记。在霜清圃冷之时,在破旧帐中的西下之夕阳里,憧憬将来的新的梦境,回忆当年少儿时代于江宁织府中携手同游的生活。该句喻意“我住在寂静的西山隐居颓废失落,梦里时常在回忆旧时的老朋友”。

     四、傲世味同未淹留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傲世”为藐视当世之意。春风桃李,喻轻薄的势利儿女。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大意是说,超凡脱俗傲立世间也要因性格和志趣相投,气质相近才行,桃李春风和菊花不是一类的,所以不会挽留你。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表达了作者及评者的自负和狂傲,是很好的诗歌。敦氏谓雪芹“狂于阮步兵”,“步兵白眼向人斜”,说得极是。他对知己、友好、平民百姓,尤其困苦者,施予青眼,努力帮助,而对世俗权贵,则白眼视之,不屑一顾。两个人确是一对天然伴侣,但却不能结合,只好写诗以咏之,作画以描之。作者选择要做傲世世人也是因为和秋菊有相同的性格情调,所以理想抱负是不会在这儿停留的。你信仰什么,所以就选择什么。菊花的美,美在高傲,美在凌霜,这是一种欺世的美,是一种绝顶的美,美的孤傲,美的绝独。苏轼有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湘云爱交朋友而且古道热肠,她喜欢孤独傲世的菊花,是因为也有傲世品格。她的理想抱负不同于世人,所以不在世俗停留,因为不愿被大多数人影响。或许湘云的理想抱负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够一直真性情下去吧,不为世俗礼法所拘束,不迷恋世上荣华富贵。即便是“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又何妨?在不触犯底线的原则下做自己,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一句“傲世也因同气味”,写出了雪芹与湘云共同的性格“傲世也因同气味”!尾联的大意是依旧这样傲视世俗,气味相投,是那些媚世的、转瞬即飘落不可能久留的轻薄的势利儿女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供菊》表现出对菊花的一种怀念,依然延续着《对菊》的回忆的口吻。因为对菊花的欣赏,所以要把菊花供起来,其实也在暗示着菊花的已经逝去的状态。这首诗,史湘云把供菊时那种“高洁亲切”的状态描写得非常传神,“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诗人坐在那里,菊花的香气还在弥漫着,使得人不禁抛下手中的书,去看案头上那一枝秋菊。诗人对菊花的钦佩与敬仰之情,依然不能自己了。是因为“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史湘云和菊花一样,有着“傲世”的情怀。该诗借菊喻人,写出湘云和宝玉(雪芹)劫后余生的生活环境,清贫生活中的乐趣。从湘云曾署“枕霞旧友”到《供菊》的景象,结合曹雪芹晚年隐居西山的情景看,他们二人确实过的一种隐居生活,地点也应在今天的北京西山一带。特吟诗一首:

 

弹琴酌酒点缀幽

隔座香分一枝秋

纸帐新梦忆旧游

傲世味同未淹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