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湘云菊花诗赏析一 |
分类: 红楼文化 |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一、弹琴酌酒点缀幽
“抛书人对一枝秋”,宁可对着一枝秋菊赏玩也不愿意读书。“抛书人” 即作书人曹雪芹,“一枝秋”即一枝花——即批书人梅溪。“人对一枝秋”即作书人对静女的秋容。面对她的沉默,他就愈加谦恭,惟恐再伤了她的布满创痕的心。其实“抛却书本”的行为含有“把走‘仕途经济之路’抛却在脑后”的意思。不过,当我们联想到《红楼梦》第32回中,湘云倒是对宝玉说过“如今大了,要去考举人进士,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不该成天在姑娘队里混”的话。这一番话还惹恼了宝玉。那么湘云现在认为赏菊比读书重要的行为,与她自己的好好读书的理念似乎自相矛盾。转而一想,或许是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自己不会去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原因,所以才认为这些书本子对她自己不重要,但她对宝玉那么说或许也只是出于为宝玉仕途着想。颔联写出二人“隔案”坐谈的景况,喻意是即使隔着对面的座位,你的芬芳也带着三分朝露的清新,那样的美丽让人禁不住要抛却书本坐在你的旁边痴痴地望着你。
三、纸帐新梦忆旧游
“霜清纸帐来新梦”,“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带着霜露清寒的秋菊”。这里指菊花清雅。“纸帐”指破旧帐中;“新梦”指新的梦境;“忆旧游”,指回忆当年少儿时代,于江宁织府中携手同游的生活。所谓“秦淮风月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 ”,回忆无邪童年时的甜蜜岁月。那么,这里“新梦”是什么?我认为是指的是曹雪芹与《红楼梦》。作者梦里于深山小院中二人对坐弹琴酌酒,何能不喜,有什么能与此种世外桃园相比?他们正是通过《红楼梦》写出过去的生活,“忆”出他们共同的“旧游”,即在甄(真)家中的生活经历。
圃冷斜阳忆旧游”。“圃冷”通常都是被解读为菊圃冷落。“斜阳”指西下之夕阳里,衰飒之景,喻指意气消沉或颓废失落;旧游,择时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大概意思是“梦中回忆在斜阳下的清冷园圃中行走游玩”。在如此清幽的环境下做的梦必然也是清新雅致的。但是,对于“圃”字我的理解暗指曹雪芹意喻更为深刻,因为“圃”字喻指曹雪芹,曹雪芹又号曹芹圃、曹芹溪。作者把“圃”字隐蔽的镶嵌在这里是必有用心。“冷”指冷静、寂静之意。“圃冷”就是作者冷落的处境。曹家被抄后,曹雪芹进京西山,现在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况,过去的热闹场景早己荡然无存。况且该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所谓“背面傅粉”指绕离叙写对象本身而进行其他视角的旁面叙写,从而达到更为警醒深透的表达效果。“背面傅粉”已将人事说尽,故反回来写过去旧游时的状况,故极佳。虽然生活已经经过了这样巨大的变化:“转眼乞丐人皆谤”,“流落在烟花巷”,但两个人依旧不改初衷,不因境遇改变而改变。
作者借菊喻人,因为太喜欢菊花,所以梦里也不能忘记。在霜清圃冷之时,在破旧帐中的西下之夕阳里,憧憬将来的新的梦境,回忆当年少儿时代于江宁织府中携手同游的生活。该句喻意“我住在寂静的西山隐居颓废失落,梦里时常在回忆旧时的老朋友”。
综上所述,《供菊》表现出对菊花的一种怀念,依然延续着《对菊》的回忆的口吻。因为对菊花的欣赏,所以要把菊花供起来,其实也在暗示着菊花的已经逝去的状态。这首诗,史湘云把供菊时那种“高洁亲切”的状态描写得非常传神,“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诗人坐在那里,菊花的香气还在弥漫着,使得人不禁抛下手中的书,去看案头上那一枝秋菊。诗人对菊花的钦佩与敬仰之情,依然不能自己了。是因为“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史湘云和菊花一样,有着“傲世”的情怀。该诗借菊喻人,写出湘云和宝玉(雪芹)劫后余生的生活环境,清贫生活中的乐趣。从湘云曾署“枕霞旧友”到《供菊》的景象,结合曹雪芹晚年隐居西山的情景看,他们二人确实过的一种隐居生活,地点也应在今天的北京西山一带。特吟诗一首:
弹琴酌酒点缀幽
隔座香分一枝秋
纸帐新梦忆旧游
傲世味同未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