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湘云咏白海棠赏析二:借花赞钗叹黛怅己

(2018-12-13 22:36:54)
标签:

史湘云

咏白海棠

钗黛

自己命运

分类: 红楼文化

 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湘云作了两首“咏白海棠”。

今天来赏析她的“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蘅芷阶通萝薜(bì)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蘅”和“芷”都是“香草名”。“萝薜”是“攀援的蔓生植物”,也指“女萝”和“薜荔”。种满蘅草和芷草的台阶通向种了萝薜的门口,它们既适合生长在墙角也适合生长在花盆内。《红楼梦》中的一个匾额题字就叫“蘅芷清芬”,原文中为贾宝玉所作。元春省亲时赐名为“蘅芜苑”,后来变成宝钗的住处,是一个十分清幽的地方。就是说这些常常代表美好品质的香草具有隐士的品质。它们既可以在墙角也可以在花盆内生长,似乎表现出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处世之道。湘云是十分喜爱宝钗的,这两句话也可以看做她对宝钗的赞美。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这句咏叹应是黛玉了。宝玉的“咏白海棠”有“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对比“钗黛”,湘云的“咏白海棠其一”中也有“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可以用来对比“钗黛”二人。宝玉和湘云两人的“咏白海棠”诗作中对比“钗黛”二人是有感情色彩的,或许是因为湘云和宝钗走得近一点,宝玉和黛玉关系更亲密一些。当黛玉嘲笑湘云咬舌吐字不清,把“二哥哥”说成“爱哥哥”时,湘云反击:“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而且她也说过:“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碍的。”后来,湘云到贾府也要和宝钗一起住。而宝玉对待“钗黛”,也有他“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当然,他们的诗作中主要还是突出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钗黛”二人是并列第一的。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意即白海棠因为偏爱高洁所以难以寻得佳偶,人也因为对萧瑟的秋天感到伤悲而容易生发悲哀之情。而这“寻得佳偶”也是一种“觅得知音”的体现。就像湘云觉得黛玉因常常“心窄”而总是苦恼,总是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总是哀哀凄凄。何况黛玉她又多病,还不懂自己保养。若是太过清高,别说“知己难求”,有时甚至是注定了一场悲剧的命运。

岂不闻唱妙玉命运的那首《世难容》曲子?“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还是要协调好“出世”与“入世”的关系。秋天本来就是一个萧瑟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若是多愁善感之人,自然更是容易比别人多一番缠绵郁结的心肠。“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黛玉将自己比做柳絮,形象地说明了自己一生的凄苦,只能随风飘散,不能自主。

若是此时再来些风雨让黛玉这样心肠的人看到了,便可能是黛玉《秋窗风雨夕》的心境了。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玉烛”也是“烛”的一种美称。在风中的蜡烛流干了烛泪,水晶帘子阻隔了月光,让月影留在了帘子上。“晶帘隔破月中痕”和黛玉《桃花行》中的“寂寞帘栊空月痕”倒有些相同的伤感之情。这句话的情感基调不同于“咏白海棠其一”中的“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湘云为诗人吟哦白海棠不感到疲倦感到欢喜,觉得不能让寂寞之情陪伴你我度过早晚的时光。湘云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喜爱热闹,性格十分活泼的女孩子。只是“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这句话流露出的伤感之情,不同于她往日活泼喜闹的性格。所以推测这其实是预示了她最后悲惨的命运。

在风中流干了烛泪的蜡烛就像新婚不久就守寡的她自己。在黛玉《秋窗风雨夕》中的“泪烛摇摇爇(ruò)短檠(qíng),牵愁照恨动离情”中的“泪烛”也像是她自比。蜡烛燃尽了就不会再滴蜡了,颦儿的眼泪流干了也就不会再流泪了。等到它完成了照明的任务,颦儿“泪债已还”时,一切也都归于沉寂了。或许对于湘云而言,她也已经像“风干的蜡烛”那样已经伤心到极致,也就流不出眼泪了。“水晶帘子”是“华美透亮的帘子”,可是却把月影的姿容阻隔在外。因为“透明”,所以看得见,可是却不能近距离接触,倒有些“镜中花水中月”的意味。这或许也是符合湘云此时的心境的,曾经很多期待中的美好都因为现实的残酷打了水漂,所以只能对着回忆空牵念了。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这里的“虚”即是 “空”。我想把隐藏在心里的情思告诉嫦娥,只是在夜色中昏暗的空荡的走廊也无计可施。这首“咏白海棠其二”,其实从字面意义上看,就已经很像是写人的心境了。把幽思愁怅告诉嫦娥,认为嫦娥能懂。或许是因为知道嫦娥独自吃了不死丹药,升天于广寒宫中十分寂寞,所以觉得寂寞人应该能与寂寞人惺惺相惜吧。只是这走廊不仅昏暗而且空荡,就不愿去了,否则只能让人更生寂寞之情。只是此时是一个人的寂寞,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和黛玉两个人都是寂寞。后又来了的妙玉,三个人。不过那时候心境既然也是伤感的,即便多添一个人,那也是多添一份寂寞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