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

(2016-02-23 22:10:29)
分类: 红楼文化

   《红楼梦》的语言,是‘血’的语言的记录。因而它的个性和风格,是作者所特有的。而作者的生活实践、人生态度和长期学养又是产生他的语言的源泉。”如宝钗“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的粗话摄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里关于语言艺术在作品内容的适应和语言拣择、加工、精练、概括、具体等问题已由作者‘夫子自道’地和盘托出。原来语言艺术,不是容易的事儿,一切得面向生活,面向现实,然后把生活、现实转化到作品里去。

作者要求语言要素朴、本色、高度集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的描写就说明这个问题,作者掌握了这个发展规律,语言的‘端详斟酌’,都是紧随着人物形象的言谈行动在运动着,绝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作者在语言艺术的表现上,确是丝毫不苟,精选定夺精练切合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回里,作者更透露出语言适应要符合真与美的要求的这个主张。”

   要理解《红楼梦》的语言风格上的特点: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红楼梦》语言风格上的作为文艺作品的语言的共性;第二,《红楼梦》语言风格上的民族性;第三,《红楼梦》语言风格上的个性。曹雪芹对汉语简明性与感觉暗示性的基调是有深刻的认识的,研究曹雪芹在如何选择词,安排语段,构造语句和更大的句群的问题上发扬了汉语简明性和感觉暗示性,以及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利用了传统小说风格,是分析《红楼梦》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楼梦》的直接描写和直接语言在小说风格中的具有重要作用。

《红楼梦》语言魅力关键还在于语言具有激发想象的机制,《红楼梦》语言所遵循的规律:

一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想象漫游的绿洲。“曹雪芹很善于在‘不远不近’的位置上去‘看’,用‘不即不离’语言来写,从而造成一种‘似有若无’的迷人境界。”

二是在历史共时的交叉处,由想象整合画面。曹雪芹有时在不同人物身上,使用了相似乃至相同的字眼。但是“在历史共时的交叉处,来自读者历时与共时的联想”,使这些相似、相同的字眼在不同人物身上却有着各自的内容,互不雷同。

三是从能指到所指之路,靠想象穿行的幽径。曹雪芹利用了“言”与“心”对立统一关系,创造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物自身语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